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理解稅收的公平與效率原則?

如何理解稅收的公平與效率原則?

稅收中的公平原則

稅收公平原則是指稅收本身的公平,即國家稅收應使每個納稅人所承擔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並保持納稅人之間的負擔平衡。

1.稅收的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

橫向公平是指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相同的人應繳納相同數額的稅,稅負與他們的經濟狀況相適應。縱向公平是指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不同的人應繳納不同的稅,納稅人之間稅負的差異應與納稅人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的差異相適應。可以說,橫向公平是縱向公平的前提。只有同等條件的納稅人實現了公平,不同條件的納稅人才能實現公平。

2.衡量稅收公平的標準

為了既保證稅收的橫向公平,又保證稅收的縱向公平,壹個關鍵問題是搞清楚什麽是公平,即確定用什麽標準來衡量稅收公平。

稅收理論中對稅負公平標準的解釋壹般有三種,即受益原則、機會原則和負擔能力原則。

(1)受益原則

衡量稅收公平的效益原則是指稅收負擔應當按照納稅人使用稅收所獲得的效益來分擔。

(2)機會原則

衡量稅收負擔公平性的機會原則,是指按照納稅人獲得收入的機會,即按照納稅人主導的生產要素的多少來分擔稅收負擔。如果納稅人主導的生產要素是平等的,在資本平均利潤率決定價格的條件下,賺取利潤的機會是平等的,應該繳納同樣的稅;否則,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應該是不同的。

(3)可承受性原則

衡量稅收負擔公平性的負擔能力原則是指按照納稅人的實際負擔能力來分擔稅收負擔。

稅收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的內涵及關系

(壹)稅收公平原則的理論內涵

稅收公平原則是指政府應使每個納稅人承擔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並保持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均衡。它包括三層含義:壹是稅負公平,包括稅收的橫向公平——具有相同納稅能力的人繳納相同的稅和縱向公平——沒有納稅能力的人繳納不同的稅;二是稅收的經濟公平,即通過稅收機制建立機會均等的經濟環境,實現起點的公平。;三是稅收的社會公平,即通過稅收機制調節社會個體成員的收入,通過稅收或補貼實現社會成員之間利益的相對公平,實現結果的公平。

(二)稅收效率原則的理論含義

稅收效率原則是指以最小的稅收成本面積獲得最大的稅收收入,通過稅收成本與稅收收入的比較來衡量。稅收效率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稅收的行政效率和經濟效率兩個方面。

稅收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的關系及其處理方法。

1.稅收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稅收的公平原則和效率原則是兩個既矛盾又統壹的範疇。矛盾表現在,在具體的稅制中,公平與效率很難兼顧,兩者往往是矛盾的。公平原則強調數量和負擔能力,效率原則強調稅收應盡量避免幹預經濟,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穩定與增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能會擴大貧富差距,從而破壞公平原則。但從整個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公平原則是實現稅收效率原則的前提。只有在達到壹定程度的公平的前提下,才能談效率的問題。如果不是基於壹定的公平性,政府征稅就不會被納稅人接受,從而影響市場的公平競爭,扭曲經濟活動的經濟行為,當然也就無法提高效率。另壹方面,效率為公平原則的實現提供了動力,效率的提高可以保證公平更好的實現。盲目的平均主義不是真正的公平。只有整個經濟都活躍了,整個社會的公平才可信。

2.處理好稅收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我國正處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因此,只有優先考慮效率、低消耗和高產出,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才能實現真正高水平的公平。只有經濟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財富增加了,全體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國家才能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來調節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通過福利救濟來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堅持效率優先原則並不意味著公平不重要,更不用說認為效率的提高可以以犧牲公平為代價。事實上,公平與效率是社會主義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基本保證。沒有效率就沒有高水平的公平,社會不公也制約和阻礙了效率的提高。壹是收入差距過大和兩極分化會導致低收入人群有效購買力低、有效需求不足,制約生產力發展。第二,實現高效率的壹個重要條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如果低收入者不能通過主觀努力和辛勤勞動來改善自己的處境,就會損害效率,甚至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動蕩。現在,壹方面要堅持不懈地發揮稅收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堅持公平稅負,鼓勵競爭;另壹方面,要強化稅收在實現社會收入公平分配中的功能,調整稅收結構。

  • 上一篇:輕傷是什麽概念?
  • 下一篇:社區財務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