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事業單位或國家行政機關都開展了績效考核。但是很多單位不實行績效考核的時候,員工還是照常工作,安居樂業,但是實行了績效考核之後,矛盾重重,風波不斷。“如何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曾被稱為中國企業十大管理難題。壹項調查數據顯示,在7000多名職業經理人面臨的困難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績效考核。那麽,績效考核的難點在哪裏?筆者認為,績效考核的難點在於其公平性。1.績效考核中的問題1。崗位職責不清,求政治,不求政治,意思是在什麽崗位上做什麽,不要越權,做不該做的事。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專業工作態度,分工明確,責任分明。縱觀很多著名的跨國公司,他們都有壹個共同點,就是職位描述非常詳細,從壹個秘書打字員到高級主管,都有自己的職位描述。我們很多組織現在缺少的就是這種職位描述。我們的工作定位往往很模糊,或者有明確的工作定位,但沒有明確的工作職責。我們認為年輕人要做好,壹個人做三份工作,鍛煉壹個人的工作能力。其實這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精神的。正是因為崗位定位不清,職責不清,考核標準無法設定,更談不上考核的公平性。2、考核指標不量化適應性和主動性(25%):能系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條理清晰;服從領導,適應新的工作流程和運作模式,積極主動;圍繞工作目標,具有創新精神,主動嘗試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工作中遇到問題,能及時主動尋求解決方案。責任心(25%):有責任心,時刻給自己定高標準,把工作做得更好;要有自信,面對困難和失敗不氣餒,積極想辦法克服,直到達到目標;敢於承擔責任,不推卸責任,不掩蓋問題,不為錯誤找原因;正直誠實,尊重事實,言行壹致,作風務實。學習與成長(20%):有危機感,為知識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域的新方法和新知識;能虛心接受上級的績效反饋,並在工作中加以改進;善於分析、判斷和應變,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在工作中註意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團隊精神(20%):工作中以大局為重,具有部門整體團隊意識;寬容大度,能夠包容不同意見的同事,在工作中註重相互合作,取長補短;能積極配合並與其他員工合作,實現部門整體目標。遵守紀律和職業道德(10%):遵守法律法規、勞動紀律和本單位的其他規章制度,在工作中執著、敬業、不知疲倦,全心全意投入;誠實負責,不斤斤計較,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壓力下工作。我不抱怨,也不在背後說別人的是非。在界定績效考核指標時,上述考核內容僅停留在德、能、勤、績等壹些籠統的概念上。由於指標沒有得到有效的量化和細化,對員工的考核往往成為直線經理或高層領導的主觀評價。這樣的考核肯定會不公平,以至於考核結果不公開,更談不上績效面談和反饋,這樣很難贏得員工的信任。讓我們仔細看看。其實這不是對業績的考核,而是更傾向於對能力的考核。評估績效就是做什麽,怎麽做,如果要評估自己的能力,就要根據勝任力模型來評估。所以能力不同於績效考核的內容,能力考核的周期應該是壹年甚至更長,而績效考核的周期可以是壹個季度壹次,能力考核的實施是多方面的。壹般來說,在壹個組織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只有在招聘、崗位調整和晉升時,才需要對工作能力進行評估。3.主觀意識影響評估的公正性。在績效考核中,被考核者的主觀意識往往影響考核結果的公正性。評價者的主觀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光環效應。指對壹個人的評價,往往因為他對某個特征的強烈感知,而掩蓋了這個人的其他方面的品質。在這種效應下,評價者通常會給自己喜歡的下屬較高的分數,給自己不喜歡的員工較低的分數,這樣就會導致評價結果的失真。②趨向中間。意思是有些評價者不想得罪人,把下屬的考核分數集中在壹個固定的範圍內,這樣分數就分不開了,這樣評價結果就沒有好壞之分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直線經理身上。④近因效應。指最近或最後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淡化之前產生的各種因素,讓評價者用不那麽客觀的眼光去考核員工。4、考核結果不反饋。我們知道績效考核的目的是提高績效。績效考核結束後,員工有權知道自己在這個績效周期內的績效是否達到了設定的目標,便於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壹個正確客觀的認識。目前我們往往只公布考核結果,沒有任何績效反饋和面試。這樣員工就無法理解自己的績效到底哪裏有問題,如何改進。他們認為我壹年到頭都很努力,很勤奮。為什麽他能優秀,我卻只能合格?這樣最終會在員工心中造成壹個誤區:考核都是領導的事,領導喜歡誰就給誰優秀的成績,努力也沒用。這樣的績效考核在員工心中的認可度很低。考核越多,積極性越低,考核越多,員工矛盾越大。二、績效考核改進措施1、考核要與崗位職責掛鉤在績效考核中,要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考核角度。在壹些組織中,領導者自己對員工的崗位定位很模糊,員工應該做什麽,他的職責是什麽,他的工作對組織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麽。領導都不清楚,更別說怎麽評價員工了。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理清崗位和職責,否則績效考核就失去了基礎和依據。還有的雖然對員工有固定的崗位,有明確的崗位職責,但是對績效的要求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職責範圍,所以員工也會覺得不公平。另壹種情況是,雖然業績要求明確,但被評估者缺乏足夠的資源和權限。工作本身是要做的,但是要不斷向上級請示,還要協調很多其他的工作環節,也就是他的工作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很好完成的。如果他只看自己最後的結果而不問過程,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要實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性,明確的崗位排序、權限匹配、流程順暢清晰是前提。2.考核指標要明確,標準要分類。“考什麽”是指考核內容必須完整,有針對性。在同壹個組織下,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內容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崗位的人的工作標準和工作內容也是不同的。比如對業務人員的考核指標要盡量量化、細化,可以采用平衡計分卡的方法進行考核,即以業務指標、財務指標、質量指標為主要考核內容。管理人員的考核指標更註重工作量、完成時限、工作質量、服務態度等等。只有考核指標清晰量化,才能用數據說話,以事實為依據,才能大大降低考核者的主觀意識。同時,考核指標也要考慮到工作的難度。比如從事創業的人,不能把業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目前大部分組織的考核內容大多相同,不同類型部門的考核內容差別不大,針對性不強,極大地影響了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不同崗位的人也有不同的考核標準。如果用壹個直線經理的考核標準來考核普通上班族,大部分都不會達到要求。3.在授權時,評估部門應明確誰應該參加考試。在壹些組織中,最高領導層為所有人員設定最終的考核等級,這顯然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因為高層領導很難全面了解所有員工的工作表現,很容易看到直線經理都很優秀,這無疑會挫傷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導致問題員工的出現,最終降低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因此,考核權限應逐級下放,即普通員工的考核應由直線經理負責,即直接上級負責下屬的績效考核,上下級相互討論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對下屬進行計劃和指導,並記錄關鍵事件;期末進行績效考核和面試。對直線經理的評估是組織最高領導層的責任。有人認為考核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事實上,人力資源部門在評估中的作用是提供工具、培訓、組織和協調。人力資源部的考核職責包括:設計、改進和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向直線經理宣傳和普及考核體系的意義、方法和要求;監督和幫助各部門實施考核制度,並對實施考核的人員進行培訓;收集反饋信息,包括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記錄和積累相關信息,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案;最後,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計劃,做出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4、考核結果要反饋,只進行面試不反饋,考核就失去了激勵、獎懲和培訓的重要功能,這是很多組織所忽視的。反饋的方式主要是績效面談。對於業績不好的員工,因為談話很關鍵,而且與隨後的獎懲掛鉤,所以非常敏感但又必不可少。績效面談應關註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績效結果。績效不佳的員工可能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如工作態度差、缺乏熱情、缺乏培訓、工作條件的影響等。不要指責和追究員工的責任和過錯,盡量不要帶有威脅性。其次,講具體,避籠統,不要做籠統抽象的籠統評價,拿出具體的結果來支撐結論,引用數據,列舉事例。最後通過雙向溝通,找出表現不佳的原因,並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員工和組織的成長。參考資料: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和實踐
上一篇:如何加強警察權益保護下一篇:如何做好過程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