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的安全問題,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成長。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艱巨任務,是使用互聯網的活躍群體。他們都是互聯網的受益者。與此同時,面對網絡安全問題頻發、網上良莠不齊、辨別信息真偽難度加大、不負責任的評論和誤導增多、點對點借貸惡性事件頻發等問題,在這種新形勢新條件下,大學生網絡安全已成為亟待關註和解決的突出現實問題。
大學生網絡安全有其自身的特點。
目前,網絡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網絡帶來的信息革命,本質上不再是簡單的科技問題,而是關於“人”的問題。因此,除了網絡技術本身的相關問題,學術界對網絡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人與人類社會的網絡化。網絡素養實際上是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探討自然人在網絡虛擬社會中應具備的倫理、知識、法律、安全等素質。
安全是網絡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安全素養是網絡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安全素養是大學生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素質和安全態度的整合與升華。大學生安全素養是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應具備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知識,以及識別、分析和處理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裏,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越來越頻繁,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學習、交際、娛樂和語言。網絡生活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高校作為網絡使用最密集的地區之壹,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培養新時期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是高校的重要責任和義務。然而,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的現狀與日益發展的網絡技術和各種網絡安全事故相差甚遠。當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網癮,部分大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欲望,表現出上網沖動失控的現象;
二是利用網絡技術實施犯罪,部分大學生缺乏法律意識和網絡道德,不加甄別就隨意轉發虛假信息、說三道四。更有甚者,他們利用所學的網絡技術入侵他人電腦,竊取他人信息或商業機密,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第三,網戀被騙,網絡的普及帶來了人們交往方式的改變。社會上壹些犯罪分子抓住年輕人容易信任網戀平臺的心理弱點,利用社交軟件進行財務詐騙或感情折磨,甚至將大學生“洗腦”進傳銷組織;
第四,個人隱私被竊取。很多在校學生缺乏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在日常上網過程中,很容易在壹些社交平臺和交易平臺上留下個人信息,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這些信息,尤其是身份證信息,竊取銀行卡和支付寶中的資金或從事其他非法活動。
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亟待提高。
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的提高不僅是壹項教育實踐,更是壹項系統工程。結合網絡安全和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的現狀,可以從社會、高校和學生三個層面構建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的三維模型。
(1)擴大交流合作,建立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網絡安全治理聯動機制。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高校的穩定,也關系到社會的安全穩定和國家的穩定。大學生網絡安全的監控和治理不僅是高校的事,也是社會和政府的事。因此,在高校網絡安全治理活動中,政府與高校之間的簡單協調與合作是維護大學生網絡安全穩定、有效治理網絡環境的關鍵因素。
通過加強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的網絡安全合作,可以打破高校與政府之間網絡安全監控與治理的邊界。以“社會* * *擁有、權利* * *享有、和平* * *和價值* * *創造”為理性法則,實現網絡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完善政府與高校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政府和高校享有網絡安全相關資源。高校邀請政府相關安全部門向大學生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和案例。高校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鼓勵高校和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網絡安全治理智庫和研究基地,在高校網絡安全治理中發揮政治建議和安全防範作用。深化高校與網信、公安等部門網絡安全監管聯動,強化聯合研判機制,增強快速處置能力,形成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的合力。
(2)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校網絡安全素養教育常態化保障機制。針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機制不健全、隊伍不細化的問題,高校應更加重視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在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和培養方面加大投入、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從頂層設計入手,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完善制度管理,整合校內相關資源,成立大學生網絡安全素養教育中心,建立專門機構指導協調校內網絡安全素養教育資源,對校內網絡安全素養教育進行統壹規劃,制定網絡安全素養教育責任制和課程體系考核辦法。高校也要整合全校教育資源,組建壹批既有專業背景又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教學團隊,通過設立網絡安全教育專題研究,產出壹批具有前瞻性、對策性、應用性、有分量、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三)創新內容和方法,有效提高網絡安全素養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開展網絡安全素養教育,要避免形式單壹、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要及時更新和豐富教育內容。在高校開展網絡安全素養教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實例、貼近實踐的原則,將網絡中出現的或因互聯網而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安全事件、意識形態、暴力犯罪等,經過精挑細選,結合教育的藝術和方法,呈現給學生,使課堂教學有血有肉。拓展網絡安全素養教育的資源和途徑,引進和制作優秀的視頻公開課,利用網絡資源享受課堂,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積極學習課程資源,不斷提高網絡安全素養。
(4)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安全教育環境和氛圍。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制定網絡安全宣傳教育考核辦法,實行校、系、班三級宣傳教育,通過講座、體驗式宣傳、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安全教育宣傳活動。組織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宣傳日和宣傳月活動,以圖片、視頻等形式舉辦“大學生網絡安全文化節”和“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優秀作品展覽”,利用校報、廣播、兩微終端等宣傳載體宣傳網絡安全素養知識。發揮學生社團優勢,舉辦網絡安全知識競賽和辯論賽,不斷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常識和法律知識,通過日常化、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引導大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網絡安全的意義和防範、處理安全問題的能力。與網信、公安、司法等部門合作,建立校外網絡安全教育基地,讓網絡安全素養教育引進來,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