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不能把漢語作為法律課來教,也不能忽視教材中蘊含的法律因素。而是要適當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教七年級第六單元的課文(下)時,既要理解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珍愛生命,愛護動物,也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黑斑羚的飛行中,壹群黑斑羚被持槍的獵人追至傷心懸崖。面對生與死的選擇,老黑斑羚和中年黑斑羚做出了令人震驚的選擇。黑斑羚悲慘而慘烈的飛行向我們展示了動物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並對人類的行為進行了反思。人類扮演了什麽角色?問題壹提出,就有同學回答,動物應該被保護,人類不應該獵殺動物。這個時候我就順著這個回答,介紹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既解決了文中提出的問題,又讓同學們懂得了如何用法律的武器去打擊那些捕殺野生動物的人。然後將課文內容引申到現實中,呼籲學生阻止父母和周圍人食用野生動物。對於管理和捕殺野生動物的人,要向有關部門舉報,讓法律來懲罰。
二,口語交際教學中法律教育的滲透
學校是社會的壹個縮影,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還應及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使他們成為知榮知恥的人。比如在七年級第二單元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黃河的文明,感受黃河的深情。然而,當談到今天黃河的面貌和汙染的話題時,學生們展示了他們收集的被汙染的黃河的圖片和資料。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及時將環保法、水法、水法付諸實踐。引導學生思考,結合“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開展水資源保護宣傳,從而強化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也可以結合實際,擴大白色汙染、沙塵暴、酸雨等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明白原因,明白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讓“母親河”被嚴重汙染的悲劇不再重演,激發學生自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3.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
習題是學生對生命現象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語文寫作中,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註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實際調查,收集相關資料,進行思考、分析、總結。對於壹些社會現象,對熱點話題的思考和討論,會涉及到對社會風氣、倫理道德、是非善惡的判斷。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在構思這方面的作文時,多關註焦點訪談、法制報道、道德觀察等欄目,並利用媒體資源,教給同學們擬題的技巧,抓住特殊典型案例作為切入點,引發思考,發表觀點,善於運用法律標準。比如七年級第壹單元(下冊)以“成長的煩惱”為題的作文練習時,很多同學提到父母偷看自己日記的例子,他們對父母侵犯自己的隱私感到反感。我在評作文的時候,首先從學生的角度表揚他們善於運用法律知識維權,推薦他們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正當學生們為自己的老師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感到自豪的時候,我請他們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第八條進行解讀: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用健康的思想、行為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當孩子讀到這裏的時候,我認真地為家長挑了委屈:家長偷看妳的日記是不合適的,但他們也是在履行對妳的監督和教育的義務。如果能和父母心平氣和的溝通,這個麻煩就解決了。如果用法律的標準來看待雙方,這種作文訓練和點評,不僅巧妙地讓學生學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懂得了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也教會了他們與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行為,理智地感受到“可是壹寸長草得了三春暖花多少愛”的母愛和父愛的偉大,從而學會感恩父母和社會。
4.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班裏舉辦各種語文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此外,我們還可以巧妙地將法律教育融入到這些活動中。比如班級在辦班級雜誌的時候,班委的同學向全班征集稿件和圖片,有些同學的稿件和圖片很快就被選上采納了。第二天,幾個調皮的同學來找他們商量,說侵犯了他們的著作權和肖像權,於是我把著作權和肖像權的侵權認定條款(1)形式要件:未經同意;(二)實質要件: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說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我們班委不以營利為目的,不涉及侮辱、誹謗、誣告,不涉及肖像權、著作權問題。但是,出於禮貌和尊重,他們應該提前通知妳,並征得妳的同意。經過壹番耐心解釋,矛盾雙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