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層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幹部監督,提供群眾服務,因為依法行政是我們黨的各級政府的職能,是各級領導幹部主動適應新世紀開拓創新工作的要求,是改進領導方式和方法的工作方針。依法行政對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具有決定性意義,是現代行政的重要特征。要做到這壹點,我們作為基層鄉鎮黨委的主要領導要明確,在創新社會管理的新形勢下,決不能用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來管理社會經濟活動,而必須更新觀念,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辦事,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諧穩定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是牢固樹立依法執政的理念,因為依法行政是中國* * *產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總結。中國* * *產黨執政半個多世紀以來,成績斐然,也犯過錯誤,原因之壹就在於執政方式。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壹系列重大決策上避免了失誤,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面臨的形勢非常復雜和嚴峻。之所以在如此復雜困難的情況下決策沒有犯大的錯誤,是因為我們開始自覺地高度重視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
三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事,因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戰略方針。社會主義法律是黨領導下人民意誌的體現,人民必須遵守,但依法治國的主要特征首先在於依法行政。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國家事務,必須依照代表人民意誌的法律行使職權,模範地遵守法律。中國憲法規定“中國人民和國家的壹切權力屬於人民”,各級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國家事務。依法行使行政職能,就是貫徹人民的意誌,履行人民的信任,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為了使政府有效地、正確地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管理好各項事務,就必須通過正確的執法來規範、保障和制約政府行為。目前,中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不按法律法規要求辦事,人民群眾不會答應,必然影響黨群關系和社會穩定。我們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方針,嚴格依法行政。
四是充分認識到依法行政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因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恰當地規範政府行為,如何規範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和普通公民的關系,如何使政府從無所不包、無所不包的狀態順利過渡到依法統籌、把握大局、妥善管理、提供良好服務的軌道。中國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是直接的、微觀的、權力無限的管理模式,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在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依法治國、創新社會管理的新形勢下,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在依法行政的基礎上,建立了規範、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還要通過依法行政,把企業生產經營的權力交給企業,減少政府的行政幹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調節社會總需求的基本平衡,使行政管理切實為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服務。政府不僅要依據法律法規做出行政決策,而且要求這種決策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以及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第五,要深刻認識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憲法原則在行政領域的體現。黨中央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和政治制度決定的。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行政權來自人民。依法行政是人民民主國家民主政治的本質體現。行政權的行使具有快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政府行政機關擁有即時決策的權力,隨時隨地都會給社會和公民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全面實施依法治國,依法規範行政權力迫在眉睫。依法行政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還需要摒棄與封建專制主義殘余和壹些個人偏見相聯系的“人治”因素,摒棄“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實現全社會普遍平等、依法辦事的法治要求,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壹切行政活動都必須服從法律。因此,依法行政是對行政活動的壹種限制和約束,也是公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壹種手段。
第六,要權責統壹,因為依法行政是行政職責和行政權力相統壹的要求。從國家要求依法行政的內涵來看,它包括法律保留、法律優先、法定職權、依法行政職責與權力的統壹。法律責任與權力的統壹是依法行政的核心。
職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它不同於公民的權利,公民可以行使或放棄自己的權利。但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不能放棄,而必須嚴格行使。行政主體在享有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行政職責。行政職責是義務,不能放棄,也不能違背。否則,行政權力會被削弱或擴大。僅憑命令、地方經驗和“行政長官”的意誌,管理很容易導致極少數行政執法人員的獨斷專行,造成行政權力的濫用。有些行政機關把自己的職權等同於公民的權利,想行使就行使,不想行使就擱置。這些都是濫用行政職權。行政職責要求行政機關切實履行職責,不得玩忽職守;必須遵守權限,不得越權。非法行政應該受到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調查和人民的指責。因此,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就是依法保證行政職責和行政職權的統壹,體現了依法行政的核心。行政機關不依法行使職權,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依法行政工作:
(壹)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增強依法行政的觀念。進壹步加強學習,積極參加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各類講座,參加上級黨委政府組織的集中學習,提高自身法治觀念。同時,加強自學,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嚴格按照計劃要求,努力學習憲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內容,真正領會精神,努力提高法律素質,確保法律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操作中熟練運用,指導職能部門實現依法行政。
(2)轉變政府職能,為經濟發展服務。在政府職能轉變中發揮作用,推進政府體制改革,確立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之間、間接管理為主、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之間、動態管理為主、事前管理與事後監督之間、事後監督為主、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強調服務的管理方式,充分發揮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在實際工作中,要著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安全服務,嚴格重要領域監管,減少項目審批環節和對企業的幹預,增強企業發展的自主性和農民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通過法律手段規範政府行政權力,限制政府調控範圍,建設法治政府。積極參與和引導政府自身建設,把發展經濟作為第壹要務,把和諧穩定作為第壹責任,把群眾滿意作為第壹追求,抓好黨的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
(三)嚴格依法行政,規範行政行為。作為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要認真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工作,管好自己的事情,決不違法亂紀、越權幹預,不斷規範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權限和程序,對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決不允許有關單位擅自批準或請示批準。 並嚴格審批程序,杜絕各種違法行為,確保壹切審批活動有法可依、有據可查、依法進行。
(4)加強法制教育和隊伍建設。要建設壹支廉潔行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法隊伍。要努力抓好隊伍建設,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努力實現行政執法人員培訓的經常化、具體化,不斷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同時,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認真落實“公正執法、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廉潔執法”的基本要求,堅持“持證上崗、持證執法”,努力推進行政執法公開,對違法、錯誤執法行為嚴厲查處、絕不姑息,建設壹支高素質的行政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