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桑本謙是做什麽的?

桑本謙是做什麽的?

桑本謙

桑本謙,山東濟南人,中國海洋大學“繁榮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經濟學和刑事法律制度。

2005年、2008年晉升副教授、教授。曾任教於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2002-2008)、山東大學法學院(2008-2012)。

2012獲山東省第二屆“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榮譽稱號。

2013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4被授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被聘為山東省政府法律顧問。

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持國家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獲省級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3項,二等獎2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期刊》、《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中文名:桑本謙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市

職業:教師

畢業學校:山東大學

主要成果:獲省級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3項,二等獎2項。

代表作:理論法學的迷霧

頭銜:教授

職位: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院長

學位:博士。

學歷

1988-1992山東大學哲學系哲學學士

1999-2002年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

2002-2005年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學術寫作

專題論文

《私人個體之間的監督與懲罰——壹種經濟學方法》,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理論法學的迷霧——基於轟動案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論文

《科技進步與中國近代刑法改革》,《政法論壇》第5期,2014;

《草率的言論與粗暴的批判:從“7·16微博事件”看法學研究的教條主義》,《法律評論》第1期,2014;

《法律經濟學視角下的贈與承諾——對《合同法》第186條的再認識》,《法學》第4期,2014;

《利他救濟的法律幹預》,中國社會科學2012第10期(摘自《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標桿’?還是壹個“警告標誌”?雲南省高院改判李昌奎案引發輿論風暴解讀》,《刑法解讀》第11卷;

《法理學主題的經濟重述》,《法律與商業研究》第2期,2011;

《釣魚執法與後釣魚時代的執法困境》,中外法2011第1期;

《涉黑涉惡犯罪的法律經濟對策》,《法學雜誌》,第10期,2010;

《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的困境與出路》,《當代法學》第3期,2010;

《為什麽預防腐敗的政策大打折扣》,改革內參,第4期,2010;

《基層預防腐敗政策執行情況調研》,《改革內參》第4期,2010;

“傳統刑法理論的尷尬——直面徐婷案”,《廣東商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大學文科學報摘要轉載);

《傳統刑法理論的尷尬——直面梁麗案》,《廣東商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存疑判斷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對中國法學界“權利話語”的再思考——從邱興華案說起》,載《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NPC復印資料全文);

《法律控制的成本分析》,《現代法學》2007年第5期(NPC抄襲材料全文);

“法律論證:壹個關於司法過程的理論神話”,《中國法學》2007年第3期;

“法治及其社會資源——評李肅的本土資源論”,《現代法學》2006年第1期(摘自《高校文科學術文摘》、《新華文摘》);;

“民間社會保障——山東省農村互助合作的經濟學分析”,《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私罰與公罰的互動——解讀法律制度的新視角”,《法律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5期;

《無政府狀態下的秩序與合作》,《文史哲》2005年第4期;

《法律解釋的困境》,《法學研究》2004年第5期(摘自《高校文科學術文摘》,收入《中國法理學精粹》);

《不可抗力的法經濟學思考》,《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摘自《高校文科學術文摘》);

“為什麽必須遵守合同”,《法律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2期;

《論契約的不平等》,《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配偶權:丈夫對妻子、妻子對丈夫的權利?"山東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過錯責任背後的經濟倫理問題”,《法律》2003年第8期;

《推定與韓德過失公式》,《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經濟學視角下的非法證據可采性》,《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

《強奸為什麽是犯罪》,《法學》2003年第3期;

《司法過程中法律解釋的思維過程分析》,《法律論壇》2002年第3期;

研究的主題或問題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選擇性執法研究”(2011);

2.主持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懷疑判斷經濟學”(2008);

3.主持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存疑判斷的經濟研究”(2009);

4.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人大理論與實踐、選舉制度與法制建設”;

5.參與教育部重大研究項目“基督教與法律改革”子項目。

獲獎記錄

1,《利他救濟的法律幹預》,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2014;

2.“利他救濟的法律幹預”,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2014;

3.《疑案判決的經濟學原理分析》,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13;

4.“‘釣魚執法’與‘後釣魚時代’的執法困境”,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3;

5.《疑案的經濟學原理分析》,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2010;

6.“法律論證:壹個關於司法過程的理論神話”,2009年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

7.“‘釣魚執法’與‘後釣魚時代’的執法困境”,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征文活動壹等獎2010;

8.“法律解釋的困境”,2006年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上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分析
  • 下一篇:違法和犯法是壹個概念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