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山西省體育局政策法規

山西省體育局政策法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各有關直屬單位:

今年2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17號令頒布了《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以《全民健身條例》為基礎,細化了經營高風險體育項目的申請條件和審批程序,明確了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加強高風險體育項目管理、保護高風險體育項目參與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規範了高風險體育項目。為落實法律法規對高危體育項目管理的要求,積極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現就高危體育項目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統壹認識,明確管理對象和範圍。

(1)第壹批高危運動的範圍。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公告2007年第1號。16 5月13日,將遊泳、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跳水、攀巖定義為第壹批高風險運動項目。按照競技體育的分類,第壹批高危體育項目是六個項目。“遊泳”是指在遊泳池、遊泳池等人工場所進行的遊泳活動,不包括在開放水域遊泳。

(二)關於高危體育項目的主營業務。高危體育項目經營主體是指從事公告所列高危體育項目經營的各類主體,既包括營利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包括具有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只要是從事高風險體育活動的市場主體,無論是否以營利為目的,都應當依法向體育主管部門申請許可。

二、立足實際,明確高危體育項目管理審批程序。

(三)出具體育設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主體說明材料。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體育館和運動場的運行條件和技術要求》是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設施、設備、人員、衛生、環境、安全等方面要求的國家標準。根據《全民健身條例》、《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體育館、運動場經營條件和技術要求》,國家體育總局在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具體審批條件和申報材料中,細化了體育設施應當具備的條件和材料。很多體育設施設備出廠時都附有合格證。國家規定,纜車、氣瓶等特種設備必須經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因此,國家體育總局規定,申請人應當按照體育設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提交相關合格證明並作出承諾的形式,對體育設施進行逐項檢查。此外,申請人也可以委托檢驗機構或認證機構對體育設施進行檢驗,並承擔相關費用。

(四)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救護員的職業資格證書。《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從事高危運動的,應當有規定數量的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救護員。條例所稱“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壹印制的職業資格證書。持有其他體育組織、體育主管部門、境外機構等頒發的資格證書。,應當按照《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要求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在高風險體育項目經營場所從事相關工作。依法成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救助者自律組織,可以根據行業管理的需要,對其成員提出要求,規範其行為,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水平。

目前潛水、攀巖等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標準尚未出臺。在標準尚未出臺、潛水攀巖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技能鑒定尚未開展之前,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必須向申請潛水攀巖的市場主體和當事人進行說明,並在相關工作準備完成後與申請人聯系安排。同時,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也將加緊相關準備工作。

(5)切實加強實地核查工作。實地核查是體育主管部門實施高風險體育項目經營許可的必經程序。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制定的分類管理辦法或要求,接收經營高風險體育項目申請的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核查。體育主管部門可以委托檢驗機構或者認證機構進行實地核查,本部門工作人員壹同前往,委托費用由體育主管部門承擔。實地核查應當核實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內容是否真實,並按照體育設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形式逐項進行。體育主管部門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對技術性較強的技術指標進行檢測。

三、摸清底數,做好高危運動的管理工作。

(六)抓緊對已開展經營活動的主體重新申請許可。根據《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目錄公布前已開展列入目錄的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管理的,經營者應當在2013 11前申請許可。各級體育部門要首先摸清本行政區域內已經營的高危體育項目經營場所的底數,主動聯系當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獲取相關信息;二是要對經營場所及其經營者、管理者進行宣傳解釋,使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主動接受體育主管部門的監督;三是積極幫助高風險體育賽事經營者按照許可條件做好申請準備,幫助其整改條件差距較大的經營場所。

(七)為執法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取得相應資格創造條件。各級體育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主動參加當地政府法制部門組織的培訓,加快執法人員的培訓,做好執法人員的儲備。《潛水、攀巖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標準》頒布實施後,職業技能鑒定隨即開始。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遊泳、滑雪等社會體育指導員、救生員的專業技能鑒定也要加大力度。

四、加強領導,切實履行高危體育項目管理。

(八)把高危體育項目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高危體育項目的管理不僅關系到全民健身,也關系到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還有大量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執法行為,具有壹定的復雜性。各級體育主管部門作為高危體育項目管理的責任主體,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擺上工作計劃和議事日程。實施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是相對獨立的工作,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明確責任部門,落實本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有條件的也可以爭取設立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負責這項工作。該行政許可的實施需要實地核查,可能會增加購買專業設備、聘請專業技術機構等行政費用。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按照行政許可法“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列入行政機關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的規定,確保高風險體育項目管理經費落實到位。

(九)認真組織學習、宣傳和貫徹有關法律法規。《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第壹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公告》相繼出臺。國家體育總局將把高危體育項目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的學習宣傳作為今後全國體育系統普法的重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指導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學習。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把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貫徹與具體工作聯系起來,既讓體育系統的同誌了解管理高風險體育項目的實質,又讓具體工作人員準確把握工作程序和要求,依法行政。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擴大高風險體育項目的經營,需要體育主管部門許可和監管的社會認知和影響力,引起全社會的關註,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要對高風險體育賽事的經營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

(十)抓緊配套制度建設。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條例》、《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第壹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公告》等與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管理相關的通知,是做好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管理工作的基礎性文件。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地方體育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根據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國家體育總局將經營高風險運動項目許可下放至省級體育主管部門,省級體育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省、地、區、縣許可分級辦法。國家體育總局統壹規定了營業執照樣式,省級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格式要求進行印制和編號,明確本省各級體育主管部門使用執照的有關問題。目前,壹些地方制定了體育經營活動的地方性法規,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高風險運動進行規範,在程序上有壹些要求。結合《全民健身條例》,根據《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和《第壹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目錄》的公布,相關省級體育主管部門應盡快與當地政府法制部門聯系,及時調整,維護國家法制統壹。

(十壹)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體育主管部門要繼續積極配合地方工商部門,為高危體育項目經營者取得許可和合格經營提供服務和幫助。體育主管部門可以充分發揮相關項目協會和專業技術機構的作用,對高風險運動項目進行實地核查。對高風險體育賽事經營的日常監管,可以由體育主管部門依法單獨實施,也可以積極配合工商、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並壹起進行監督檢查。

(十二)規範高危運動項目管理。對經營高危體育項目的管理包括行政許可、日常監管和行政處罰等。《行政許可法》和《行政處罰法》對行政機關的行為有明確的要求,《全民健身條例》和《經營高危體育項目許可管理辦法》也相應作出了具體規定。這既是體育主管部門的權利和責任,也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義務,同時還要承擔不當行政行為導致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後果。行政機關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不予許可,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予以許可,以及許可後對被許可人不履行或者不履行監督職責的,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壹定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規範管理高風險運動,確保工作有效準確開展。

(十三)加強對體育經營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在做好高風險體育賽事管理工作的同時,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繼續對高風險體育賽事以外的體育經營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維護體育市場秩序。

如在高危體育項目管理中遇到問題,請及時與國家體育總局聯系。

附件:

1.經營高風險運動項目(遊泳)的審批條件和程序

2 .經營高風險運動項目(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審批條件和程序。

3 .經營高風險運動項目(跳水)的審批條件和程序

4 .經營高危運動(攀巖)審批條件和程序

5.經營高風險運動的申請。

6 .《高風險體育經營許可證》(原件)樣式

7 .《高風險體育經營許可證》(復印件)樣式

8 .高風險體育經營許可證樣式說明

  • 上一篇:如何因地制宜提高自主科技創新能力
  • 下一篇:社區安全消防工作總結報告PPT文字材料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