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善意占有與善意取得的區別

善意占有與善意取得的區別

善意占有與善意取得的區別在於:當事人的心理態度是暫時占有還是所有權。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自己無權占有。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動產占有人以轉移動產所有權或設立其他物權為目的,將其占有轉移給善意第三人的制度,即使動產占有人無權處分該動產,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根據規定,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自己無權占有的占有。在善意占有中,根據占有人是否有過失可以分為過失占有和非過失占有,但嚴格來說,只有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並且沒有重大過失的人才能構成善意占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二十四條。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的錄用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的錄用由省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必要時省公務員主管部門可以授權市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

壹、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1.就主體而言,轉讓人應為無處分權人,受讓人應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財產時,原所有權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以犧牲原所有權人的利益為代價保護第三人的利益,才有必要適用善意取得;

2.受讓人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從而確保第三人的行為有效,且不存在因某壹行為被撤銷或無效而保護其利益的情形;

3.在客體方面,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以交付為公示原則,以登記為公示原則。

二、什麽是善意占有?

善意占有是對未經授權占有的重新分類。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自己無權占有。在善意占有中,根據占有人是否有過失可以分為過失占有和非過失占有,但嚴格來說,只有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並且沒有重大過失的人才能構成善意占有。在時效取得上,許多立法例規定動產的時效取得期間壹般為10年,但占有是善意的,期間為5年;動產善意取得的基礎是善意占有。

第三,善意取得與時效取得的區別

1,兩者性質不同。取得時效是取得時效的法律後果,取得時效是壹種時效制度,是基於壹定期間已過的事實,而善意取得是基於取得人對財產的取得和占有,在壹定期間內並非必要,故善意取得又稱立即取得;

2.收購者以不同的方式收購財產。善意取得人通過受讓人從非法讓與人處取得對財產的占有,而時效取得中的取得人通過直接現實的方式取得對財產的占有;

3.獲得財產的成本是不同的。善意取得財產的人必須支付對價,無償取得財產的人不構成善意取得,時效取得財產的人壹般不支付對價;

4.取得財產的主觀狀態不同。善意取得財產的人必須是善意的,即不知情,取得時效的人原則上應當是善意的。但它的要求不像立即收購那樣嚴格;

5.取得財產的事實不同,善意取得人取得財產的行為除缺乏非法處分權外,符合法律部門的有效要求。通過時效取得財產的人壹般在取得財產占有權時事實上取得了財產。

6.他們立法的出發點不同。善意取得以善意第三人占有財產為基礎,側重於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取得時效是因為原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因為法律不再需要保護它,更重要的是穩定社會經濟秩序;

7.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是不同的。善意取得法律關系中存在三方當事人,即原權利人、非法轉讓人和善意受讓人。時效取得只有兩個當事人,即原始權利人和時效利益權利人;

8.收購人取得財產後,原權利人的責任是不同的。善意取得人取得財產後,原所有權人可以向非法讓與人主張賠償,必要時與善意取得人分擔損失。但是,收購人壹旦因時效取得財產,即使原財產遭受損失,也不得要求收購人賠償或者承擔損失;

9、適用對象的範圍不同。理論上,壹般認為善意取得只能適用於動產,只有少數國家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善意取得可以適用於不動產,而時效取得可以適用於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所有權通過時效取得時,時效受益人必須辦理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登記。

  • 上一篇:日本延遲退休年齡條例
  • 下一篇:什麽是繼承?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