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社會保障概述

社會保障概述

社會保障概述如下:

第壹部分:社會風險和社會保障

由於社會風險的存在,需要社會保障的作用。而風險就是受傷、損失、破壞的可能性(不確定性)。

壹、社會風險及其類型

(1)社會風險的含義是指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引發社會矛盾、危及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可能性。

(2)生育、疾病、殘疾、失業、養老、住房、災難七大社會風險。

這七大風險構成了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安排。

二、社會風險的基本特征

(1)不確定性。

(2)客觀性。

(3)突發性。

(4)損壞。

三,社會風險管理中的社會保障

詞源是“社會保障”,最早由羅斯福政府提出。三大國際內容:

(1)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和主要部分。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為勞動者設立,以保障基本生活的穩定和安定為目標,強制用人單位和職工參加保險。

(2)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的最後壹道防線(最低保障水平),是為困難群體提供最低的社會保障保障。

(3)社會福利:狹義上是指最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提高公民的社會生活水平;然而,廣義的社會福利包括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

(四)中國的軍事安全和輔助安全

第二部分:社會保障的定義和特征。

壹、社會保障的定義

社保是相對於家庭保障而言的。進入工業時代後,社會生產的社會化使得克服風險成為必要。

(1)定義

社會保障以政府責任為主體,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生活暫時困難的人提供幫助,保障其基本需求。

(2)要點

1.責任主體:政府。

2.依據:法律規定。

3.模式:國民收入再分配。

4.目標:保障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並有暫時困難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

二、社會保障的特點

(A)公開* * *

1.老師給出的解釋

(1)主題是公共的。

(2)社會保障是為了滿足社會成員的利益。

(3)社會保障的發展是以國家公共權力為基礎的。

2.教科書“馬工程”中給出的解釋

(1)非排他性和排他性。

①非排他性:這是公共產品的特征之壹,即不能排除任何壹個社會成員享受這壹產品。該國社會的任何成員都可以從中受益。

(2)排他性:這體現在社會保險領域,就是在產品和最終執行上,將未參保者排除在保險產品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排斥。

(2)非競爭性和競爭性並存。

①非競爭性:增加公共產品消費者數量的邊際成本為零。

②競爭力:體現在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的繳納上,邊際成本高。

(3)不排斥與排斥並存

①不拒:體現在繳納社會保險基金上。公民不接受國家強制繳納社會保險費(稅)是違法的。

②拒保:靈活就業人員不必參保。

(2)宣傳部分

社會保障的保障產品具有“準公共”的特征,是準公共產品。社會保障產品不是國家政府作為公共部門單獨承擔的。作為“社會性”的保障產品,也需要社會(個人、企業、單位)的參與。

(3)包容性

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對象上:

1.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2.目標:滿足所有公民的需求。

互助

與古代社會傳統家庭往往無法應對風險的保障相對應,社會保障的互助則是社會成員之間的調劑利用,從而互惠互利。

二元性

1.擔保目的的雙重性

有助於經濟發展的經濟目的和維護穩定的政治目的。

2.保證產品的雙重性

對於公共產品,他們享有權利義務不對等的普遍原則;對於準商業產品,他們享有權利義務對等的選擇性原則。

3.保障功能的雙重性

壹方面,它是保障民生安全的“穩定器”和“阻尼閥”,在穩定發揮社會保障功能的同時,對維護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另壹方面,當管理不善時,又會造成資源配置的失效、資源的浪費、財政負擔的加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

4.擔保基金來源的雙重性

壹方面來自必要勞動的成分,即勞動者和企業繳納的稅費和國家資助的資金;另壹方面來自剩余勞動力,剩余勞動力是國民收入和企業利潤的扣除部分,即國家最終補貼不足部分,企業為福利事業提供各種捐贈。

(6)剛性

1.社會保障水平壹旦達到壹定程度,就很難下降。

2.社會保障政策也是僵化的。

(7) * * *享受

省略

第三部分: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

社會保障的許多項目構成了社會保障的整體。

第壹,根據社會風險劃分社會保障體系(《馬工程》教科書劃分方法)

生存風險的保護

健康風險保護

(3)職業風險防護

保護老年和殘疾風險

第二,根據保護內容(傳統的劃分方法)

國際上傳統的劃分方法是前三項,但中國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第四項和第五項。

基本保障水平:社會保險

最低水平的保障:社會援助

最高水平的保護:社會福利

⑷軍事安全

(5)補充擔保

第四節:社會保障的功能

壹、社會保障的政治功能

二、社會保障的經濟功能

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

(壹)積極作用

負面影響

第三,社會保障的社會功能

社會保障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第五部分:社會保障的理論基礎。

壹、社會保障思想的歷史淵源

(壹)中國古代早期社會保障思想

1.中國古代早期的理想社會思想。

(1)孔子:大同社會思想

(2)道家老子:“小國寡民”

(3)道家莊子的《莊子天下》

2.中國古代早期防災救災思想。

(1)防災:倉儲思想

(2)社會援助

(1)救濟:政府或社會在災害發生時向窮人提供物質或金錢上的救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②移民調小米。

(3)減稅節稅省錢的思想。

3.中國古代早期社會福利思想。

中國古代社會救助思想主要集中在對老、弱、病、寡、孤的救助上。

(二)西方社會保障思想的起源

1.古希臘的社會保障思想

(1)柏拉圖關於城邦起源的思想

(2)亞裏士多德的三個原則

(1)照顧公眾利益的原則。

②多數原則

③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原則。

2.中世紀基督教的社會福利思想。

聖經:關於愛和善行的思想。

3.人本主義對現代社會保障思想的影響

(1)第壹,主張以人為核心。

(2)第二,反對禁欲主義。

(3)第三,崇尚理性,崇尚知識,反對迷信,強調修養。

4.啟蒙運動對現代社會保障思想的影響。

自然人權思想確立了壹個基本理念,即每個人都有享受社會生活的平等權利,公民有權享受必要的社會保障,政府有責任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

二,馬克思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壹)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社會保障思想

1.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思想

(1)馬克思的“六演繹理論”。

(1)恩格斯“廢除了資本主義所有制,促進了工人階級福利的發展”。

2.列寧的社會保障思想

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無產階級國家保險的基本原則。他指出,工人保險的最佳形式是國民保險。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思想

真正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1.1993: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2.2003年: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3.2006年: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4.2013: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5.2015:堅持* * *享受發展,努力增進人民福祉。

6.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建成覆蓋全民、統籌城鄉、權責明確、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7.“十五”計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加快完善全面、均衡、公平、統壹、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三,西方社會保障思想流派

(壹)國家幹預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1.德國新歷史學派的社會保障思想。

2.凱恩斯社會保障思想。

凱恩斯主張通過累進稅和社會福利調整來促進社會福利和公平。

3.貝弗裏奇報告的社會保障主張。

《貝弗裏奇報告》產生了英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4.社會民主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費邊的英國社會主義社會保障思想在社會主義社會保障中具有代表性。

(1)科爾:指出每個英國人都應該被提供基本的生活水準。

(2)蒂特穆斯:對社會保障理論影響深遠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家;提倡實行全民社會保障制度。

(二)自由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1.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保障思想

(1)亞當·斯密:指出社會應該特別註意普通勞動者生活條件的改善。

(2)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與稅收原理》壹書;反對濟貧法制度。

(3)馬爾薩斯:以人口論聞名;提出解決生活問題的三項措施;鼓勵農業發展。

2.功利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1)邊沁: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幸福。

(2)穆勒:實現有效的財富再分配。

(3)斯潘塞:我認為政府的救濟不利於培養人們適應社會條件的能力。

3.新自由主義社會保障思想

(1)哈耶克對國家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表示懷疑。

(2)弗裏德曼:主張實行全民社會保障制度。

(三)“第三條道路”社會保障思想

遊走於放任自由主義和傳統社會主義之間的是壹個統稱,是社會民主主義的壹個流派。中心思想:走極端不好。

1.uk

吉登斯的“無責任無權利”、“積極福利”和“社會投資國家”。

2.其他國家

(1)德國:前總統施羅德強調個人責任和社會正義,主張左右路妥協。

(2)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介於自由資本主義和福利國家之間。

  • 上一篇:商務談判語言有哪些類型?它的重要作用是什麽?
  • 下一篇:誰能幫忙?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