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調查報告的結構
壹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壹般包括:標題、引言、總論、數據統計、理性分析、總結與結論或對策、建議、附材料。由此產生的調查報告結構包括標題、引言、正文、結尾和簽名。
1.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兩種:單標題和雙標題。所謂單個標題就是壹個標題。其中,有官銜和文銜兩種。公文的標題是“學科+語文”,比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調查報告》。文章標題,如“XX市校辦企業”;二是註明作者通過調查獲得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壹個題目和壹個副標題。比如為了造福子孫後代--XX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2.介紹
入門也叫入門。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明扼要地介紹調查的情況,或者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的寫作做鋪墊。常見的導語有:①簡短導語。簡要介紹調查的主體、對象、時間、地點、方法和過程;②總論。概述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選題、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結論等。);③解釋性導語。即簡單介紹和說明課題的由來。?
3.文本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描述了從調查中獲得的事實和相關材料,討論了所作的分析和綜合,並解釋了調查和研究的結果和結論。文本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①按邏輯關系排列材料的框架有:縱向結構、橫向結構、縱橫結構。在這三種結構中,人們經常采用縱橫結構。(2)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框架由“情況—結果—問題—建議”結構組成,多用於反映調查報告的基本情況;“結果-具體做法-經驗”的結構多用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的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的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報告。
結束
結尾的內容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暗示式和啟發式。簽名
調查報告的簽名應註明被調查人所在單位和個人的名稱,以及完成時間。如標題下註明調查者,簽字時可省略。
(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壹般來說,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註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的主題相壹致;
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重新界定主題;
主題要小,要集中;與標題協調,避免標題錯誤。?
2.選擇材料
通過統計分析和理論分析獲得的系統、完整的“調查數據”,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挑細選,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寫全報告,要註意選擇。如何選擇材料?①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去掉無關、不切題、次要、不重要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2)註意材料點和面的結合。材料既要支持報道中的某個觀點,又要相互支撐,形成表面上的“氛圍”;
在現有的有用材料中,要比較、鑒別、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觀點,做到每壹個材料等於壹個。
3.布局和大綱準備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的關鍵環節。版面是指調查報告的形式,體現在提綱中,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調查材料進壹步分類、結構化的過程。框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大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其內在的邏輯,要求輪廓清晰,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有兩種提綱。壹種是觀點提綱,即調查人員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照邏輯關系逐壹羅列。另壹種是項式提綱,即按照層次意義表達的章、節、項逐壹寫提綱。也可以把這兩種大綱結合起來做壹個大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的寫作階段。根據確定的主題、選取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文章要寫得有條不紊。在寫作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語言,靈活劃分段落。
要註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引言、正文、結尾、署名);(2)報告行文規範,具有美感和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等。3通讀理解。註意數字、圖表和專業術語的使用,使語言富有表現力,準確、生動、簡潔。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標點符號進行檢查,並進行增刪、修改、調整。完成這些任務後,可以提交或發布最終版本。
調查報告的標準格式:
1.標題
要用簡潔、概括、明了的句子來反映要考察的對象、領域、方向等問題。題目要能概括整篇文章,吸引眼球。
2.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紹要簡明扼要,切中要害。背景介紹壹般包括壹部分重要的文獻綜述。
目的:說明調查的必要性和針對性,使讀者了解概況,掌握報告主旨,引起註意。
3.方法
詳細描述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以便讀者評估數據收集方法是否恰當。這壹部分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位置
時間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選擇(抽樣方法),樣本量的估計
調查方法:定性和定量。
質量管理
4.結果和討論
結果和討論可以壹起寫也可以分開寫。
結果和討論分為幾個部分。壹般都是通過描述、分析、討論來寫的。
描述:
描述事物的發生和發展,
描述調查人群的人口統計特征,
描述調查的特點。
對比度:
歷史對比
比較其他人的研究
本次調查中不同特征人群的比較
推斷:
統計推斷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做出的。
(前提條件: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
討論:體現作者學術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緊密討論成果和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
在討論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幾點:
將調查結果上升為理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揭示由表及裏的內在聯系。
和別人的結果有矛盾的地方,討論原因和理論依據。
妳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論據要清晰。
5.結論和建議
結論
用簡潔的句子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避免重復文章內容。
文本結構應該準確、完整、簡潔並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結果。
建議
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建議
進壹步深入研究並提出建議。
6.參考
列舉主要的理論依據和方法,以及有爭議的論點。
具體格式見文獻綜述中提到的參考文獻格式。
7.附錄
本文將壹些只部分使用或根本不使用的具有科學價值的重要原始資料和數據,如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復雜的公式推導、計算程序、各種統計表和圖表等放在附錄中,有助於解釋和理解調查報告,提供有用的科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