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 438+05 2065 438+05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的指導意見》,為數字城管(數字城管)建設指明了方向。鐘發(2015)37號文件是時隔37年中央再次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對數字城管“五位壹體”智能化升級、數字城管向智慧城市跨越提出了明確要求:整合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拓展,
“五位壹體”智慧城管核心要素及交互:創新2.0視角下的分析”講解了如何理解數字城管“五位壹體”的智能化升級,尤其是創新2.0視角下其核心要素及其交互。
“五位壹體”智慧城管,確切的說是基於“五位壹體”物聯網平臺的智慧城管,由三大技術支撐平臺和三種新型智慧城管業務模式組成。三大技術支撐平臺分別是城市環境秩序與資源感知平臺、雲至端基礎支撐平臺和智能綜合應用平臺。三大新型智慧城管業務模式分別是“巡邏即投入、巡邏即監控”工作模式、感知數據驅動的高峰服務模式、基於創新2.0的公共服務模式。
為實現數字城管的“五位壹體”智能化升級,實現數字城管向智慧城市的跨越,需要基於三大平臺和三種新型智慧城管業務模式,構建具有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管五大功能的“五位壹體”城管物聯網平臺。“五位壹體”智慧城管核心要素與互動:創新2.0視角下的分析》指出,城市環境秩序與資源感知平臺實現了“感知”,即通過各種智能感知設備、輿情分析、部門聯動、專業執法巡查等,,可以及時了解城市管理問題、輿情社情和民眾需求;雲到端基礎支撐平臺,支持貫穿城市街道到每壹位城管隊員的大數據“分析”,對各類感知數據和業務信息進行實時、智能的分析處理,提供決策和壹線執法支持;綜合應用平臺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了“服務”。通過搭建基於創新2.0的公共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社會參與的力量,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平臺的建設,促進社區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人的城市、人的管理”的多方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強調基於開放式知識管理的城市管理智慧【指揮調度系統實現“指揮”,通過加強執法部門協調和執法力量勤務調度指揮系統建設,實現智能指揮、敏捷調度、有力處置,強化對違法行為和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綜合監控系統實現了“監控”,即通過與社會管理服務網格對接,加強基於執法檢查的問題反饋和監控,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各種頑疾,形成城市綜合管理的合力。
《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統建模與實現路徑》壹文,重點探討了數字城管“五位壹體”智能推進中的系統建模,明確了數字城管“五位壹體”智能推進的實現路徑。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臺實現與關鍵技術,以網格化城管運營服務平臺建設為例,結合如何解決數字城管的信息模型、數字化流程再造、智能化升級、智能化升級,總結了數字城管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技術和探索實踐。
基於“五位壹體”物聯網平臺實現數字城管的智能化升級,實現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不僅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壹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適應“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知識社會創新2.0的智慧城管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智慧城市管理=數字城市管理+下壹代ICT+創新2.0。智慧城市管理不僅為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術工具,更重要的是,城市運營大數據和公眾參與將在城市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再造創新2.0時代的城市治理,重新定義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運營。創新2.0關註市民對城市的參與,挖掘市民在城市運行中的真實需求,通過打造都市圈開放的創意空間,激發政府、市場和個人的協同創新力量,通過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實現真正可預測的創造性變革,從而改寫城市地理,再造城市服務和公共治理。實現數字城管的“五位壹體”智能升級,必須充分認識、理解和把握這壹大趨勢,推動網格化數字城管的新跨越,再造創新2.0時代的城市管理。
參考資料:
王連峰,宋剛,張南。“五位壹體”智慧城管的核心要素及其互動——基於創新2.0視角的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 (3): 67-73。
吳倫,宋剛,,,,安小米。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統建模與實現路徑[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6):108-115。
吳倫,宋剛,吳,,童,安小米。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臺實現與關鍵技術[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6):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