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濟是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相對應的經濟行為,即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和宏觀經濟管理。政府經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
(2)政府經濟的對象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分配,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
(3)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和宏觀經濟管理。
(4)政府經濟的基礎是社會公共權力。
2.如何理解市場失靈和政府經濟的必要性?壹般來說,市場失靈是指市場機制在某些領域不能或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達不到。政府憑借社會公權力介入市場失靈領域,強行糾正市場失靈的根源。
3.市場經濟下政府的經濟職能是什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收入再分配(2)經濟穩定和發展(3)資源配置。
4.簡述公共產品的供給模式及其理論基礎。公共* *條款是指政府通過稅收籌集資金,彌補產品的生產成本,將產品免費提供給公眾* *供公眾消費。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福利經濟學家認為,通過市場提供公共* * *品,由於其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點,是不可能的或代價高昂的,在規模經濟中是無效率的。因此,福利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效率高於市場方式,即通過私人提供。
5.簡述公共產品私人供給的可能性。答:當公共物品滿足以下條件時,就有可能私人供給公共物品:(1)壹般來說,私人供給的公共物品應該是準公共物品。(2)準公共產品的規模和範圍普遍較小,涉及的消費者數量有限。(3)公共產品的消費中必須有獨占技術。(4)有壹系列制度條件來保證。
6.公共資源的問題是什麽?它的根源是什麽?公共資源有以下兩個特點:壹是資源的稀缺性,二是資源的無限制使用性。由於使用不受限制,新用戶造成的外部效應無人負責,使得使用公共資源帶來的社會效益小於個人效益,進而造成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共資源問題。其根源在於產權歸屬不清。
7.解釋科斯定理的含義、意義和局限性。
科斯定理的意義在於,在產權清晰、交易成本為零或極低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市場交易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強調產權的重要性,認為解決外部性的關鍵是界定和保護產權。只要產權得到了明確的界定和法律的有效保護,交易的任何壹方都可以帶來資源優化配置的相同結果,通過雙方的協商自然可以實現。把財產權賦予不同的人,只會帶來不同的收入分配結果。科斯還認為,即使外部效應涉及多方,即使公共資源的產權不交給單個人,市場也能自動糾正外部效應。科斯定理的結論是建立在交易成本為零的前提下的。但市場交易是有成本的,不可忽視。當交易成本為正時,不同的權利定義會導致不同的有效資源配置。
8.簡述中間選民理論的內容。所謂中間選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選民偏好序列的中間。中間選民理論是指在多數決原則下,假設選民的偏好是單峰的,選擇的結果由中間選民的偏好決定。
9.簡述阿羅不可能定律的內容。
在大多數規則下,壹般來說,不可能找到壹個符合民主選擇標準的規則。不能指望壹個民主社會做出壹致的決定。這個結論被稱為阿羅不可能定律。
10.簡述政府支出的分類方法和用途。
政府支出的分類方法包括按政府職能分類、按經濟性質分類、按支出的具體用途分類、按其功能分類和其他分類方法。按照政府職能對政府財政支出進行分類,可以分析壹定時期內政府履行職能的重點和政府職能的變化;根據經濟性質的分類,可以分析政府預算政策的公平與效率的平衡與選擇,以及政府幹預市場運行的廣度和深度;按照支出的具體用途分類,可以全面反映財政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有利於各級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監督各項支出;按其功能分類,有利於反映政府支出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分析不同領域的資源配置情況。
11.政府采購的含義是什麽,與政府支出績效的關系?答:政府采購是指壹個國家的各級政府為了從事日常政府活動或者提供公共服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和團體為了開展經營活動,使用國家財政資金和政府貸款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競爭原則(2)公開原則(3)公平原則。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有利於(1)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有效發揮財政監督作用,(2)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3)發揮財政支出的宏觀調控功能。
12.簡述公共投資的範圍和政府參與的原因。答:政府投資的範圍主要涵蓋那些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有利於提高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但同時又是微利或無利可圖的項目,主要包括基礎產業投資和農業投資。基礎產業具有公共物品和自然壟斷的特性,這就決定了很難單純依靠私人投資者的力量,而應該由政府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由於自身的產業特性,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而且往往受到自然和技術的制約,處於不穩定的環境中,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
13.簡述金融投融資的特點和作用。
所謂財政投融資,是指政府為了加強宏觀調控,實現特定的政策目標,以信貸方式直接或間接籌集和使用資金的財政活動。金融投融資不同於壹般的商業投融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金融投融資目的性很強,應嚴格限定投資範圍。(2)財政投融資資金的使用具有鮮明的公共性,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3)財政投融資來源多樣。財政投融資是壹種政策性投融資,不同於無償撥款和壹般商業貸款。財政投融資將財政融資的良好信譽與財政投資的高效運作有機結合,是政府公共投資的較好方式。
14.將行政支出與其他采購支出進行比較。
作為政府,采購支出的行政支出與其他采購支出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壹種面向全社會的管理。其數量和價值不能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決定,其管理對象和主體也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行政管理屬於純公共產品範疇,其費用也必須由政府財政提供。因此,政府資金的來源是向所有社會成員征收的稅收;其次,從社會財富的直接生產和消費來看,行政支出屬於非生產性的社會消費支出。
15.簡述社會保障的功能。
社會保障的功能是指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各方面的內在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社會成員生存權的功能(2)風險分擔的功能(3)收入再分配的功能(4)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5)調節宏觀經濟平衡的功能。
16.簡述社會保險稅的含義和開征的意義。
社會保障(保險)稅是最常見、最有效的強制征收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之所以被廣泛使用,是因為:壹方面,現代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表現出對社會保障制度越來越大的依賴性,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深化,其繳費的連續性和增長性要求社會保障基金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另壹方面,社保基金的籌集方式與稅收征收方式類似,具有明顯的稅收傾向,可以保證社保基金的順利籌資和稅收征收的固定化。對於我國來說,通過這種方式籌集資金,有利於保證穩定充足的社保資金來源。
17.簡述財政補貼的含義和特點。
所謂財政補貼,是指國家為某壹特定需要,通過財政分配方式向企業或居民提供的無償補貼支出。財政補貼具有以下特點:(1)政策性,財政補貼的對象、金額、期限必須根據壹定時期的政策需要來制定。
(2)靈活性。財政補貼壹旦確定,並不是長期不變的。國家應根據經濟發展形勢和政策需要,適時修訂和調整財政補貼。(3)時效性。財政補貼作為壹種政策手段,是為國家政策目標服務的,必須根據國家壹定時期的政策需要來制定。當壹些國家政策發生變化時,財政補貼必須相應調整。
18,簡述合理確定政府收入與GDP關系的意義。
答:壹般認為,政府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指標。合理確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意義在於:第壹,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響經濟結構的優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僅影響公共需求的滿足,也影響個人需求的實現。
19.試解釋組織政府收入應遵循的原則。
組織政府收入的原則主要有:(1)發展經濟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則。(2)兼顧利益的原則。(3)合理負擔原則。(4)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
20.簡述直接稅的特點。
直接稅是指由納稅人直接承擔,不容易轉嫁的稅種。直接稅的特點是:
(1)稅負不容易轉嫁。(2)稅收收入不夠穩定。(3)稅負公平。(4)稅收復雜,征管難度大。
21.簡述稅負轉嫁的特點。
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在商品交換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將其全部或部分稅收轉移給他人的經濟過程和現象。
作為壹種經濟過程和現象,稅負轉嫁壹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壹,稅負轉嫁是納稅人的普遍行為傾向,是納稅人的主動行為。
第二,稅負轉嫁是稅負在各種經濟主體之間的再分配。
第三,稅負轉嫁與物價漲跌直接相關,物價漲跌很大程度上是稅負轉嫁造成的。
22、簡述影響宏觀稅負的主要因素。
影響宏觀稅負的主要因素有:(1)稅制(2)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3)宏觀經濟政策(4)政府職責範圍。
23、簡述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原則。
經過長期的國有資產管理實踐,人們認識到建立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政企分開。
(2)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離。
(3)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4)分級所有制和分級管理
(5)正確處理所有者、經營者和生產者(員工)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
(6)資產運營效益最大化原則。
24.簡述公共* * *收費的作用。
公共* * *收費有以下功能:
(1)反映了政府的宏觀經濟和社會政策目標。
(2)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穩定市場價格。
25.簡述當前我國公共* * *收費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我國公共收費管理的現狀和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公共收費管理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收費,依法理財。
(2)以政府預算管理為核心,加強公共* * *費管理。
(3)加強對公共收費的監管。
26.簡述債券市場的功能。
債券市場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債券轉讓、交易和交易的場所。其主要職能是:
(1)債券市場為政府發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渠道;
(2)債券市場可以進壹步引導資金流動,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3)債券市場是傳播和獲取經濟信息的重要場所;
(4)債券市場也可以為社會閑散資金提供壹個很好的投資場所。
27.影響公共債務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債務規模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
(2)生產關系的類型;
(3)穩定的政治背景;
(4)國家職能的範圍;
(5)財政政策選擇;
(6)金融市場狀況;
(7)公共債務的管理水平。
28、如何確定發行債券的條件?
公債發行條件是指國家以法律的形式對發行的公債及與發行有關的諸多方面作出的明確規定。發行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債券的品種、債券的發行機關、債券的發行對象、債券的發行金額、債券的票面金額、債券的發行價格、利率、對債券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規定。
29.償還公債的方法有哪些?
償還公債有幾種方式:(1)買賣法;(2)比例還款法;(三)抽簽還款;(4)壹次性還款方式。
30.簡述公債與稅收、政府信用的區別。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作為債務人獲得的信用,或者政府作為債權人提供的信用及其信用活動,所以公債是政府信用的壹種形式。稅收,政府依靠公眾的力量獲得收入。與國家獲取公共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稅收有其鮮明的形式特征,即免費性、強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作為債務人,依據國家法律或合同與相關當事人存在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形成這種收入的基礎是政府的信譽。因此,與稅收相比,公債是自願的、有償的。
31.簡述預算的原則。
政府預算的編制是有意識地確定和規範財政活動的計劃行為,必須遵循壹定的指導思想。目前,在編制預算時有四個主要原則:
(1)完整性原則。國家預算之外不應有其他財政收支。
(2)準確性原則。財務收支數字要科學計算。
(3)合法性原則。預算的編制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
(4)年度原則。任何國家的預算編制都要有壹個期限,通常是1年。
32.簡述我國實行部門預算的必要性。
編制部門預算的必要性包括:
(1)有利於預算的審查和監督。
(2)有利於預算編制的公開透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3)提高預算方法的科學性。
(4)部門預算是完整的職能預算的基礎。
33.簡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含義。
國庫集中收付包括三層含義:壹是收入集中管理,即所有財政收入都納入國庫單壹賬戶或國庫指定的代理商業銀行;二是集中支出管理。所有財務支出原則上只能在實際支付行為發生時從單壹賬戶支出,支付對象壹般應為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三是集中賬戶管理,設置與國庫單壹賬戶相匹配的國庫分類賬戶,反映各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
34.簡述中國的預算程序。
我國政府預算的組織程序是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兩上兩下、上下結合”的形式進行的。壹般流程如下:
(1)單位和部門提出概算;(二)下達預算收支指標;(3)編制匯總預算;(四)審查和批準預算。
35.簡述公開市場操作的優勢。
與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和再貼現利率相比,公開市場操作具有以下優勢:
(1)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可以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隨時進行定期、連續、試探性的操作,也可以進行反向操作,靈活調節貨幣供應量;
(2)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央行可以主動出擊,不像再貼現政策處於被動地位;
(3)公開市場業務是在微調貨幣供應量,不會像準備金率變動壹樣產生沖擊效應。
36.比較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以下區別:
(1)決策者之間存在分歧。財政政策的主體是政府,貨幣政策的主體是壹國的貨幣當局(通常是中央銀行)
(2)政策目標存在差異
(3)政策手段有差異。
(4)政策滯後不同。
(5)對利率的影響不同。
(6)對投資的影響不同。
37.簡述區域經濟政策的作用。
區域經濟政策的基本職能是統籌協調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引導各地區經濟發展,將各地區納入全國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地區間的優勢和潛力,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按照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短期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原則,協調各地區經濟發展與全國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重點發展區域與其他區域的關系;按照平等互利、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協調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關系,促進地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按照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協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則,協調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關系,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38.減少國際雙重征稅的方法有哪些?
國際重復征稅的扣除主要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當兩種稅收管轄權發生重疊時,行使居民稅收管轄權的國家會優先考慮跨國納稅人向行使地區稅收管轄權的國家繳納的稅款,以減少或消除國際重復征稅。在各國稅法和國際稅收協定中,常用於避免、消除或減輕國家重復征稅的方法主要有免稅法、扣除法、低稅法、抵免法等。
39.國際稅收協定的內容是什麽?
國際稅收協定壹般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協議的適用範圍。協議的適用範圍主要包括人的範圍和稅的範圍。這是國際稅收條約首先要明確的前提;(2)免除雙重征稅。避免雙重征稅是國際稅收協定的核心內容,具體包括:界定收入的概念,協調締約國之間的稅收管轄權,確定避免雙重征稅的方法;
(3)確保壹視同仁地對待稅收。確保稅收上的非歧視性是指各締約方將對方公民視為本國公民,按照等同於本國公民的標準征稅,並保證非歧視性。
(4)消除和減少國際逃稅。
40.貿易政策的主要方面是什麽?
貿易政策主要是指壹國政府為實現其促進或限制對外貿易的目標而采取的壹系列規範和措施。壹般來說,貿易政策主要包括:(1)關稅政策。如對不同商品的進出口征收從價稅和從量稅;
(2)非關稅措施。例如,在不同領域實施的進口配額、許可證和自願出口限制。
(3)促進出口的支持政策。如補貼、出口信貸、出口退稅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