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訴訟概述

訴訟概述

中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構建(上)

邵明

關鍵詞:中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

全文

壹.概述

(壹)民事訴訟基本理論

本章討論的民事訴訟基本理論主要限於審判程序和審判活動領域。關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的構成,傳統民事訴訟法認為是訴訟目的論、訴權論和既判力本質論。[1]但筆者認為主要包括:民事訴訟價值論、目的論、訴權論、訴訟標的論、法律關系論、既判力論,其中包含了民事審判程序和活動的主要或基本內容。

民事訴訟的價值直接關系到民事訴訟(制度)的價值取向,民事訴訟的目的涉及到民事訴訟(制度)是為了什麽而存在或設立的。價值論和目的論是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出發點,在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中具有前提和基礎地位。其他基礎理論都是基於壹定的價值論和目的論。價值論和目的論的研究可以為民事訴訟的其他基礎理論提供壹個更高層次的概念,如果我們獲得壹個價值論和目的論的知識,將有助於形成壹個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而且,價值論和目的論的研究為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基本的指導,也為法官處理訴訟問題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民事訴權是將民事糾紛引入民事訴訟程序的權力,因此民事訴權理論是關於民事訴訟起點的理論。當事人在行使訴權時,應當向法院明確訴訟保護的對象或範圍(即訴訟標的或範圍)是法院判決的對象或範圍(即既判力的客觀範圍),由此可見,訴訟標的理論在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民事訴訟的內容是所有訴訟當事人根據自己的訴訟權利和義務進行的訴訟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這些訴訟法律關系反映了法官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民事訴訟(制度)的特點(或訴訟模式)。民事案件通過正當程序審判作出的判決壹旦被確認,就意味著案件審判程序的終結,所以既判力理論就是訴訟終結點理論。

(2)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發展簡史。

從理論史的角度來看,在強調私法至上的歷史時期,人們普遍接受私法壹元論,僅從實體法的角度來理解和審視民事訴訟問題。因此,就民事訴訟價值而言,單純強調民事訴訟(法)實現實體正義的價值,而忽視其獨立價值;在民事訴訟目的方面,過分強調民事訴訟中實體權利的保護(法)(私權保護論);在民事訴權方面,主張民事訴權是壹種私權(私訴權論);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方面,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被視為私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訴訟標的和既判力方面,采用舊的實體法理論。私法壹元論及其基礎上的民事訴訟法忽視了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及其公共性,嚴重扭曲了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包括司法權在內的國家權力的擴張和加強,以及公法及其概念理論的發展,民事訴訟也被視為解決私權糾紛的公力救濟方式或機制。民事訴訟法是獨立於私法的國家法和公法,人們開始接受訴訟法的壹元論,從訴訟法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民事訴訟的理論、制度和具體的概念問題。因此,在民事訴訟價值方面,突出了民事訴訟程序正義的獨立價值;在民事訴訟目的方面,強調民事訴訟(法律)解決民事糾紛(糾紛解決理論等)的目的。);在民事訴權方面,他主張公訴權理論;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方面,主張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公法關系;在訴訟標的和既判力方面,采用程序法理論。

然而,程序法及其基礎上的民事訴訟法的壹元論只強調民事訴訟法的公共性,忽視了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的合理關系,沒有從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連接點來理解和審視民事訴訟問題,從而未能合理解釋為什麽起訴和訴訟和解能夠同時產生程序法和實體法的效力,或者同時具有程序性和實體性的因素或性質。

(三)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研究意義

20世紀90年代,日本著名法學家竹下壽夫先生就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提出建議: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是民事訴訟法律和制度發展的基礎,中國應盡快、充分地討論和豐富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及其體系化在德國、日本等訴訟制度和理論發達的國家已經不再是民事訴訟法學領域的熱點問題(然而相關著作仍在不斷出現),主要是因為其基本理論的研究已經達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其基本理論的體系化進程已經完成,其研究重點也更加集中於從法社會學和法哲學的角度來探討民事訴訟問題。〔2〕

我國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研究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各種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2)由於研究視角的不壹致和不合理,基本理論體系相互沖突;(3)基礎理論研究脫離現代法治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我國國情,對解決我國司法現實中的問題缺乏合理的理論指導。這導致了壹系列的弊端,主要包括:

首先,從理論學科的角度來看,它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直到今天,人們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仍處於較低水平,導致人們對民事訴訟許多具體問題的錯誤認識,以至於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合理體系尚未建立。

其次,從民事訴訟制度來看,它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由此,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存在諸多局限,其中之壹就是當時的理論準備不充分。為了順應和推進我國政治民主文明和法治現代化的進程,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解決日益增多的涉外民商事訴訟的需要,我國現行民事訴訟制度亟待完善。然後,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探討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是基礎性和前提性的工作。

最後,從民事訴訟實踐來看,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民事訴訟的正常運行和司法改革的順利進行。先進合理的民事訴訟基礎理論具有正確指導民事訴訟實踐和司法改革的功能。在我國民事訴訟實踐和司法改革中,許多法院我行我素,人為追求新穎做法,嚴重背離了法治與司法基本原則相統壹的要求。其中壹個主要原因是法官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存在嚴重分歧和誤解。

(四)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研究視角。

第壹,從新時代要求的角度研究和認識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如前所述,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司法改革的價值目標對我國現行民事訴訟制度和運行機制及其所依據的理論框架和基礎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大量改革措施需要進行理論評估和論證。因此,我們需要從新的時代視角進壹步理清現代民事訴訟法的研究思路,拓寬民事訴訟法的研究途徑。

第二,從人文關懷和法律精神的角度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我們認為,加強對民事訴訟問題的人文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民事訴訟作為公民尋求公力救濟的主要途徑,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民事糾紛,保護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恢復公平安寧的社會秩序。追問和解讀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民事訴訟制度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法律精神,確實很有必要。

第三,從憲法的角度學習和理解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在現代法治社會,憲法要求通過正當程序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和判決的權威性和合法性。民事訴訟法嚴格遵守憲法的精神原則和規範,是憲法的具體實踐。因此,建立現代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框架必須在憲法確立的法律目的框架內進行。

第四,從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角度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民事訴訟(法)有其獨特的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在現代社會和現代訴訟中的表達,應當納入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領域。如何從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的角度來考察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或者說如何通過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來揭示和張揚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是我們應該明確和堅持的基本思路。

第五,從現代訴訟觀的角度研究和理解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問題。正確處理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合理構建民事訴訟制度和理論體系的前提。現代訴訟觀不同於以往的實體法壹元論和程序法壹元論,強調民事訴訟是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共同作用的“場域”。應從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連接點研究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問題,使民事訴訟法學基本理論在理論層面上實現高度統壹,有助於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內部的和諧;在制度層面,結合* * *,創造民事訴訟制度內部的和諧統壹;在實踐層面上,有利於民事訴訟制度適用的統壹。

註[1]參見陳榮宗:《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訴訟法》,第153頁臺灣省,三民書局,1984。

[2]參見姜偉、:羅、孫萬沖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與時俱進的法律》,431,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 上一篇:思考權利的本質和權利的表現形式?
  • 下一篇:淘寶上有很多軟件視頻教程,比如平面三維動畫等等。賣家自己錄的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