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所有權有對象嗎?
所有權的客體僅限於財產,財產必須是有形的、特定的、獨立的。智力成果不是所有權的對象。另外,有價證券所代表的權利本質上是所有權,但不能說有價證券是所有權的客體。
二、所有制有哪些類型?
(1)國家所有權
1,國家所有制概述:
在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既是國家權力的承擔者,也是國有財產的所有者。《民法典》規定,國家所有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即屬於全民所有。所謂國家所有權,是指對國家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權和處分權是全民所有的法律表現。
2、國家所有制的特點:
(1)國有主體
國家既是主權的持有者、政權的承擔者,也是國有財產的所有者。因此,國家所有權的主體本身是多重的,但當國家作為財產權主體存在時,就應該脫離其主權者的地位。
(2)國家所有權的客體
國家所有權的客體是廣泛的。我國國家所有權的客體相當廣泛,不僅包括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所有權,還包括各種動產和不動產。
(3)采集方法的特殊性
因為國家本身就是主權的持有者和政權的承擔者,國家可以通過征收、國有化、沒收等手段強行將公民個人或集體的財產收歸國有。
(4)鍛煉方式的特殊性
國家所有權在行使方式上不同於私人所有權。
(2)集體所有制
1,集體所有制的概念: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權法》中有所體現。集體所有權是指集體組織和集體組織全體成員對集體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集體所有權的行使:
我國憲法第17條規定:“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
(3)私有制
1,私有制的概念:
私有制是指公民個人依法對其全部動產或不動產享有的權利,以及私人投資者在投資各類企業時依法享有的投資者權益。
2、私有制的保護:
中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根據憲法的規定和擴大私有財產保護範圍的精神,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進壹步加強。
(4)社會團體的所有權
社會團體所有權是指各類社會團體對其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在中國,有很多種社會組織,包括群眾組織、社會福利組織、文藝團體、學術研究團體、宗教團體等等。
3.所有權的法律特征是什麽?
(1)所有權是絕對的。所有權不需要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他人不幹涉,所有人都可以自己實現權利。所有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除所有權人以外的所有人,其義務是不非法幹涉所有權人行使權利,是壹種特定的不作為義務。
(2)所有權具有排他性。所有權屬於物權,具有排他性。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對其行使權力的幹涉,同壹物上只能有壹個所有權,但不能超過兩個。當然,所有權的排他性不是絕對的,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所有權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3)所有權是最完整的產權。所有權是對所有者所有物的壹般的、全方位的控制,內容最全面、最充分。它不僅包括對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還包括對物的最終處分權。所有權作為最完整的物權,是他物權的來源。相比之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其他物權,只是對物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方面的直接支配權,只是享有所有權的壹部分權力。
(4)所有權具有彈性。所有者在自己的財產上為他人設定地役權、抵押權和其他權利。雖然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處分的權利可以完全或部分地與所有者分離,但只要沒有消滅所有權的法律事實(如財產的轉移、滅失),所有者仍然保持著對其財產的支配權,所有權並不消失。當在財產上設定的其他權利消滅,所有權負擔解除後,所有權仍回到其完善狀態,即分離出來的權力仍歸所有者所有,這就叫所有權彈性。
(5)所有權是永久的。這意味著所有權的存在在其存續期間是不可預定的。比如當事人不能約定所有權只有五年,五年後所有權消滅。當事人對所有權期限的約定無效。
(6)所有權是概念性的。理想性是指所有權的存在自近代以來就被概念化了,即現實中所有人都不需要控制所有的事物,出現了從所有權到占有的“所有權控制”概念的重要轉變——所有權的行使所帶來的利益比所有事物的控制更重要的概念,這種概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屬於“所有人實現利益的概念”的範疇。
(7)所有權是平等的。所有權作為壹種私權,其法律地位應該是無差別保護的物權屬性。
從上面可以看出,所有權是有對象的,其中對象只包括財產,財產也必須是有形的、獨立的、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