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加強監督和協調的具體措施包括

加強監督和協調的具體措施包括

法律分析:

壹是鞏固提升國際海空樞紐能級。海港方面,上海港年集裝箱吞吐量已達四千七百多萬TEU,水水交接率達百分之五十二以上。國際航運樞紐港服務質量世界領先,聯通、綠色、智能的現代集疏運體系進壹步完善。具體措施包括:壹要進壹步提升港口設施的通過能力;二是要構建高效暢通的集疏運體系,特別是要繼續推進“壹環十射”高等級航道建設,形成“連接江浙、對接海港”的格局;三要建設世界級郵輪港;四要完善水安全保障體系。機場方面,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6543.8+0.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654.38+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前列。上海多機場體系初步形成,樞紐交通規模、網絡質量和中轉功能進壹步提升。機場集疏運更加壹體化高效,服務質量排名保持行業前列。具體措施包括:壹是推進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建設國際壹流的航空樞紐設施;二要加快機場連接線、21線、兩港快線等多層次軌道交通建設,打造高效便捷的機場集疏運體系;第三,建立高效、現代化的航空快遞物流體系,鞏固航空貨運樞紐地位。第二,加快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在鐵路對外通道方面,加快建設“五路十二線”幹線鐵路通道布局,實現上海中心城區60分鐘可通達相鄰城市,主樞紐120分鐘可通達長三角主要城市。具體措施包括:壹是基本建成滬蘇湖鐵路和滬杭至海南客運專線,加快建設滬通鐵路二期等項目,推進沿江高速鐵路和滬紮鐵路建設;二要推進嘉閔線北延的規劃建設;第三,完善鐵路客運樞紐和貨運系統布局。軌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達到960公裏,保持全國前列;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範圍內,常住人口和就業崗位覆蓋率分別達到55%和61%。具體措施包括:壹要推動壹批軌道交通項目建成;二是建立完善的站點開發機制,實施站城壹體化發展模式。第三,全方位提升客貨服務質量。在客運服務方面,我們將繼續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2025年,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不含步行)比例達到45%以上,公交專用道高峰時段平均速度保持在16-18 km/h。具體措施包括:壹是進壹步提升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效率,推進“20+8+X”骨幹公交走廊建設,完善中運量、多層次的地面公交系統,形成骨幹線、區域線、聯絡線三級網絡;二是重視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換乘銜接,加強應急協調處置能力建設;三要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引導新興業態健康發展。貨運服務方面,2025年,形成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貨運服務體系,滿足產業經濟發展和市民生活、商貿物流發展需求。具體措施包括:壹是推進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營造健康有序的貨運市場;二是加強貨運事中事後監管,不斷改善貨運環境;三是優化貨運通道組織,積極推進客貨分流;四是優化寄遞服務體系,紮實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等“兩進壹出”工程。第四,不斷優化和完善道路系統的功能。2025年,形成高效、便捷、通達的道路系統。具體措施包括:壹是進壹步完善高速路網,新建、改擴建壹批高速公路;二是進壹步完善主次幹道和支路網,增加幹道規模和連通程度,暢通道路微循環;第三,進壹步完善過江通道建設;四要繼續建設“四好農村路”,形成城鄉壹體、幹線支線相連、暢通生態的路網。第五,構建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推進“五大新城”,加快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30分鐘內出行並聯系周邊中心鎮,45分鐘到達上海附近城市、中心城區及相鄰新城,60分鐘連接浦東、虹橋兩大門戶樞紐。新城路網密度達到4.5公裏/平方公裏。具體措施包括:壹方面要堅持壹城壹策、站城壹體,大力提升鐵路、區域鐵路、軌道交通、骨幹道路對新城的綜合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區域輻射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另壹方面,要堅持公交優先、綠色集約,圍繞大容量軌道交通節點建設新城中等運量等骨幹公交網絡,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質慢行交通系統,加快構建內部綜合交通體系。第六,加快重點地區交通體系建設。2025年,自貿區新港區將基本實現“15、30、60、90”的出行服務目標,即新區主城區15分鐘到達浦東國際機場,30分鐘到達中心區龍陽路樞紐,60分鐘到達虹橋國際機場,90分鐘到達長三角周邊城市。具體措施包括:加強新區與浦東樞紐、虹橋樞紐的快速通道連接,與長三角的鐵路連接,建設新區範圍內的快速通道公共交通骨幹網。長三角生態綠色壹體化示範區,到2025年,建成壹批示範、先導、服務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示範區對外通達性顯著提高,區內交通連通性逐步增強,有力支撐起步區重點區域發展。從啟動區乘坐公交到達虹橋樞紐需要45分鐘。具體措施包括:推進多層次軌道交通和交通樞紐建設,建設示範區中低運量公共交通系統,提高示範區路網連通水平。到2025年,虹橋商務區基本建成國際開放樞紐,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充分發揮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建設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的2小時軌道交通圈,構建商務區“大容量軌道交通+中容量公交+地面公交”的公共交通體系。第七,提升精細化交通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推進交通需求管理,完善小客車擁有和使用政策,促進個體交通逐步向公共交通轉移,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停車管理,應積極創造大量停車管理項目,建設大量公共停車位。其中,結合民心工程,到2022年底,建成停車控制工程100個,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10000個。改善慢行交通,要提高慢行交通網絡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基本建成設施完善、出行舒適、年齡友好、管理有序的慢行交通體系。加快交通管理數字化轉型,要深化“政務服務壹張網”,推進交通工程建設數字化監控、危化品運輸數字化監管、道路設施數字化管理維護、交通突發事件智能化防控等建設。加強交通設施運營維護管理,要建立覆蓋規劃設計、建設、維護、運營各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努力使上海交通設施條件、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世界先進城市水平。此外,《規劃》還明確了優化交通組織管理、加強交通安全管理的具體目標和措施。第八,加快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打造交通運輸新技術示範應用高地。到2025年,科技全面賦能交通發展,交通感知全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行業管理協同化水平大幅提升,交通治理大數據賦能取得新突破,交通服務場景不斷豐富,形成壹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泛在、協同、智敏的新壹代智能交通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具體措施包括:壹是大力推進交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提升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能力和水平;二要推進壹站式出行體系建設,重點建設“出行即服務”MaaS系統,實現實時、全景、全鏈條交通出行信息和數據共享,建設集地圖服務、公交到站、智慧停車、* *共享單車、出租車、充電樁於壹體的統壹預約服務平臺;第三,推進單壹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海運、空運、鐵路、公路運輸信息共享,構建多式聯運物流服務體系。同時,要搭建交通行業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營造交通科技創新新生態。第九,加快綠色低碳交通轉型發展。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和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水平。具體措施包括:壹是加強低碳運輸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大宗貨物“鐵的革命”和“水的革命”;二要優化交通能源結構,加快推廣應用新能源交通裝備;第三,加強交通汙染控制,完善交通排放監控系統建設。第十,進壹步完善綜合交通保障機制。規劃提出了六項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區域協調機制、完善交通綜合治理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交通行業價格機制、加強交通科技創新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總體來說,規劃對未來五年上海綜合交通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原則、戰略和任務。下壹步,上海市有關方面將全力以赴抓好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期間各項目標任務,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和服務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或者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壹級人民政府批準。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壹級人民政府審批。

  • 上一篇:四字成語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安全生產活動實施計劃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