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外部性是個偽命題?

外部性是個偽命題?

在目前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中,提到“市場失靈”,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外部性”。外部性作為“市場失靈”現象之壹,由英國福利經濟學家庇古和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分別於19年底和20世紀初提出。

按照主流的解釋,“外部性”也叫“溢出效應”或“外部效應”。在經濟學中,是指壹個經濟主體(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對旁觀者的福利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這種有利影響所帶來的利益(或收益)或不利影響所帶來的損失(或成本),不是生產者或消費者自己獲得或承擔的,而是壹種經濟力量對另壹種經濟力量的“非市場”副作用。

“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壹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有益於他人或社會,受益者不必付出代價。負外部性是指壹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損害了他人或社會,但造成負外部性的人不承擔成本。"

所謂外部性,可以分為廠商之間的外部性、廠商與個人之間的外部性、個人之間的外部性。

雖然在現代經濟學教科書中,外部性大多被認為是“市場失靈”的現象之壹,但也有很多經濟學界的人士指出其謬誤。我也認為,把外部性作為市場失靈的原因或表現是不合理的。換句話說,雖然外部性是不可避免的,並且無處不在,但是外部性對市場的幹擾不能稱為市場失靈。(有沒有市場失靈是另壹個問題,因為市場失靈要歸咎的外部因素不止壹個,比如壟斷、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等。).

為什麽?因為我認為外部性確實存在,但是外部性本身是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社會。比如企業排汙屬於外部性,企業加保安有時候也能產生外部性。修改個人形象取悅他人是正外部性,家庭裝修影響鄰居是負外部性。學校培養學生,讓他們學習知識和技能。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學生是社會的積極外部因素。父母沒有照顧好孩子,給社會帶來了負外部性。建壹個漂亮的建築,建築周圍的人可以欣賞到這種景觀,這也是壹種正外部性。部分建築的幕墻存在光汙染,給行人和周邊居民帶來負外部性。接種疫苗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還可以減少周圍人感染疾病的機會。社會收益大於個人收益,是正外部性。相反,壹個感冒了卻堅持上班的人,對辦公室同事來說是負外部性。

中國古代有句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它說的是負外部性,還有壹個成語“水到渠成先得月”,就是正外部性。簡而言之,壹個人或者壹個組織的日常行為,包括經濟行為,都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這些影響,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大多符合外部性的定義,可以歸因於外部性。

綜上所述,如果把所有的外部性都看作是市場失靈的壹種表現,那麽就沒有市場不失靈的時刻,市場不時地、無處不在地失靈。沒有外界影響的所謂理想市場,根本不可能存在。

既然外部性無處不在,不可忽視,那麽什麽樣的外部性可以幹擾市場,需要納入政府監管和幹預,什麽樣的外部性可以忽略。這就涉及到外部性的定義。很多事情從量變到質變,我們或許可以識別出對市場產生嚴重影響的外部性,稱之為“重大外部性”來研究和控制。對於外部性嚴重程度的定義,我們可以使用專家打分法或德爾菲法。如果總分達到標準線以上,那麽這個“顯著外部性”就需要人來識別,需要“看得見的手”來監督和幹預。也就是說,當壹個人或組織在市場上的行為給他人帶來負面影響時,如果這種影響嚴重到引起他人的強烈反感,或者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傷害了其重大利益,並且在隨後的專家評級中得分超過了標準線,那麽政府就可以用看得見的手對其進行幹預或規範。至於不妨礙大事的正外部性或負外部性,我們可以放任不管,或者在正外部性的生產者自己申請的時候,由政府協調各方利益或者適當補償,或者讓市場用壹只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解決。

還有壹種說法是,外部性本身就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壹個法制健全、法律得到嚴格執行、違法行為得到糾正的社會,用行政手段幹預外部性是沒有必要的。對他人造成輕微損害的負外部性不需要調查。那些侵犯他人財產權,損害他人重大利益的負外部性,自然會訴諸法律,然後通過法律來解決。比如某公司隨意排汙,那麽周邊居民就會自發組織起來將該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查明原因後,會做出判決對企業進行處罰,或者讓企業停產整頓。再比如,某私房菜館的油煙已經影響到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周邊居民也可以將該菜館起訴到法院,讓該菜館停業整頓並賠償,增加防汙染措施後才能重新營業。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只適用於沒有摩擦的理想狀態。在現實世界中,訴諸法律還涉及“集體行動的困境”和交易成本。當集體成員人數過多時,集體行動會變得困難和低效,或者當交易成本過高,受害者覺得起訴法院的行動得不償失時,就會對負外部性采取妥協和鴕鳥政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看得見的手似乎還是應該幹預,作用於“重大外部性”,但這種幹預只能稱為重大外部性的矯正,而不能稱為“市場失靈”的幹預和矯正。

2021-4-11

  • 上一篇:停薪留職協議
  • 下一篇:危險化學品基礎知識ppt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