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網上傳輸他人隱私違法嗎?

網上傳輸他人隱私違法嗎?

不合法。轉發他人隱私是違法的。可以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在網上公布他人隱私,情節嚴重的,將構成誹謗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網絡隱私的侵犯者往往為了自己的目的,采用自己的手段收集甚至竊取網民的隱私。這些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身侵犯

個人未經授權在互聯網上公開、披露、傳播或者轉讓他人隱私或者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隱私;未經授權截取和復制他人傳輸的電子信息;擅自打開他人電子郵件或進入私人在線信息領域收集、竊取他人信息。

2.網絡運營商侵權

部分網絡運營商轉移或關閉用戶郵件,導致用戶郵件內容丟失,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泄露;出於不合理目的或未經用戶許可的目的保存或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對他人在網站上發布的明顯公開他人隱私的言論采取縱容態度,任其傳播,未能及時發現並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刪除或屏蔽;未經調查核實或者用戶許可,篡改個人信息或者披露錯誤信息的;未經用戶許可,不合理使用用戶信息或超出許可範圍濫用用戶信息,將通過合法途徑獲取的信息提供給中介機構、廣告公司、經銷商等。以營利為目的,導致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泄露或者傳播的。

3.商業公司侵權

壹些專門從事網絡調查的商業公司利用具有跟蹤功能的cookie工具,瀏覽、定期跟蹤、記錄用戶訪問的網站,下載、復制用戶的網絡活動內容,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庫,將用戶的個人信息轉讓、出售給其他公司牟利,或者用於其他商業用途。

4.軟硬件設備供應商侵權

個別軟硬件廠商在自己的產品中專門設計了收集用戶信息的功能,導致非法侵犯用戶隱私權。例如,英特爾曾經在其處理器中植入“安全序列號”來監控用戶之間的通信信息,從而使計算機用戶的私人信息被不正當地跟蹤和監控。

5.其他形式的侵權

壹些網絡所有者或管理者通過監控或竊聽網絡中心的其他計算機來監控網絡中人的電子郵件或其他信息,這也在壹定程度上侵犯了網絡用戶的個人隱私。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壹)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證人及其近親屬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壹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壹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款的規定處罰。

  • 上一篇:談談妳對合同法的理解
  • 下一篇:問壹個歷史問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