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人口地域分布廣,很多子女不和父母同住,造成了很多養老的實際困難;
第二,壹半的婚姻以離婚告終。如果父母壹方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和父母住在壹起,那麽在父母老的時候,孩子是否有義務照顧他們?
第三,如果要求子女贍養老人,子女家庭的收入會減少。如果夫妻壹方給父母送錢,另壹方可能會不滿,從而引發家庭矛盾,使夫妻關系緊張。
為什麽只有在中國,子女才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是延續和保留我國尊老的傳統美德,也是國家文明的體現!
只有中國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不是只有我國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國外很多國家都有立法,但相對而言,在經濟發達地區,更註重對老人的精神贍養。
法國現行法律不僅規定成年子女必須向無力負擔的父母提供經濟資助,還必須“尊重和關愛”老人。
不僅在法國,在歐洲,“精神贍養老人”也成為主要義務。在瑞典、芬蘭等北歐福利國家的法律中,都有關於子女對父母“精神贍養”的具體要求,以保證老人晚年的幸福。
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規定了子女與父母的居住距離,以及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與父母聯系的時間和頻率;甚至連孩子跟父母說話的禁忌語都加以限制,最大限度地從立法上保證贍養行為的質量。
日本的孩子應該經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就凸顯出來了。日本是典型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性壹直是贍養和照顧老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沖擊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削弱了家庭的關懷和支持功能。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頒布了《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和《老年人社會對策基本法》等。,其中更強調國家、地方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對養老的責任,而很少看到居家養老的內容。
近年來,由於社會養老成本高,精神慰藉問題難以解決,* * *開始強調家庭養老的價值,對家庭養老給予* * *補貼。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家庭的“空巢”現象非常嚴重,倫理學家提出了“壹碗湯與老人的距離”的概念,即子女不要住得太遠,壹碗湯送過去不要涼了。這樣孩子就可以有自己的世界,方便照顧長輩。
2007年,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壹名火葬場工人正準備焚燒壹具屍體,但屍體竟然“活了過來”!獲救後,男子哭著說:“我不想活了,妳為什麽要救我?”!“這個人75歲,來自當地壹個小康家庭。但患了癌癥後,子女拒絕支付醫藥費,他絕望地去了火葬場。
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社會現象,印度立法“出手相救”。印度立法檔案寫道:“大家庭制度已經消退,老年人正在被拋棄。”法律規定孩子不照顧父母要關三個月。
大多數印度媒體認為,這部法律的意義在於未來。
印度是壹個“年輕”的國家。11億總人口中,51%在25歲以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35歲以下。但與此同時,老年人口也在快速上升,預計到2065年將增至1.65,438+0.3億,到2026年將增至438+0.3億,到2026年這壹數字將攀升至1.7.9億。
1994年,新加坡頒布了《父母贍養法》,該法規定,在新加坡,如果發現孩子未能遵守該法,法院將處以1萬新元的罰款或判處壹年監禁。
1996 6月,根據法律,新加坡成立贍養父母仲裁法庭。仲裁法庭由律師、社會工作者和普通公民組成,由當地法官擔任審判長。調解不成,仲裁庭將開庭審理並作出裁決。
韓國建設交通部2006年9月發布的《房屋認購制度改革方案》規定,贍養父母、公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庭優先購買房屋。這壹規定壹方面緩解了孝順子女的購房壓力,另壹方面也鼓勵了贍養老人的良好氛圍。
為什麽只有中國有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順天下的美德。這是壹個,另壹個。中國官員養不起這麽多老人。
哪部法律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的規定,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是指“在經濟上贍養老人,在生活上照顧老人,在精神上安慰老人”,“照顧老人的特殊需要”。
經濟支持是指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的必要條件。對於與子女同住的老人,子女要保證老人有禦寒的衣服和充足的營養。有條件的可以單獨為老年人安排壹定的住房,條件不允許的要為老年人妥善安排住所。對於不能或者不願意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子女應當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和自身的承受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贍養。
生活照料是指幫助老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壹些困難。老人年老體弱,力所不及。他們在生活中需要很多方面的幫助。
精神慰藉是指滿足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期望能經常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得到子女的關愛,經常和子女聊天,聊家常。同時,老年人也渴望繼續受到尊重,能夠在家裏的重大問題上提供建議。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子女還應滿足老人的特殊需求。例如,耕種老年人的責任田,照料老年人的責任林和牲畜,等等。
《婚姻法》第二十壹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人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權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
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有權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
《刑法》第二百六十壹條:拒絕扶養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有哪些國家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權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第二十壹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人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權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有權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傷害嬰兒的行為。
在美國法律中,如果子女不贍養父母,法律會如何處罰?贍養父母在美國不是法律。
在美國,父母被認為是獨立的個體。為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妳應該存下自己的養老金401k。孩子沒有法律責任。同樣,父母對孩子也是如此。到了18的年齡,很多父母都不會為妳的大學教育買單。為了省學費去餐廳打工很正常。
中國的贍養父母法對美國人來說很有趣。《時代》周刊也有專門的文章把這個故事作為新聞介紹給美國人。
有人問我T國有沒有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我說沒有,父母要求孩子給贍養費還是犯罪。有相關法律。
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權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否則,妳可以尋求法律建議-
:tie ba . Baidu/f?千瓦= % B7 % A8 % C2 % C9 % D7 % C9 % d 1% AF & amp;Fr=index請律師要求免費。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4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的經濟贍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4至18條有全面的規定,贍養人的具體義務包括:
(1)物質支持。
生活費的提供是最基本的。當被贍養人生病時,應提供醫療費用和護理。老年人的住房要妥善安排。不得強迫老年人搬到條件差的房子裏。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占老年人擁有或者承擔的住房,不得擅自改變產權關系或者租賃關系。老人有自己的房子,贍養人有維護的義務。贍養人有義務耕種老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人的樹木和牲畜,收入歸老人所有。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超出其能力範圍的工作。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2)日常生活上的協助。
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年老體弱的父母給予照顧和幫助,照顧好患病的父母。
(3)給予精神安慰。
父母步入老年,需要家人的安慰來克服孤獨感。精神贍養是社會經濟發展後更重要的贍養義務。因為物質條件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改善,國家和社會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很多父母並不依靠子女提供物質幫助,所以物質支持會減弱。日常生活上的救助也可以通過社會服務保障體系解決。只有子女對父母的孝順、關心、體貼和安慰,是其他方式解決不了的。贍養老人的義務更重要。
孫子女在壹定條件下也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我國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對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其法律適用條件是嚴格的:
(1)孫子女有贍養能力,即孫子女有可靠的經濟來源,足以承擔祖父母的生活費。
(2)直接贍養人,即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喪失贍養能力的。在這種條件下,孫子女和外孫子女成為贍養義務人。實踐中,大部分孫子女由爺爺奶奶撫養,孫子女長大後贍養爺爺奶奶。
法律是否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