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摩托車超速明明是合法行為,卻要被“拒絕”?

為什麽摩托車超速明明是合法行為,卻要被“拒絕”?

日前,網絡名人蘇琪兒“在廣東東莞石大路收費站騎摩托車準備上高速時被工作人員攔截,導致車輛側滑”,在網上引起熱議。

根據蘇拍攝的視頻,他當時正騎著摩托車上高速。在離收費站幾十米的時候,工作人員舉著錐桶示意他停車,他沒有停車。工作人員手持錐桶,未能阻止。他們放開了手中的錐桶,摩托車撞在錐桶上,絆倒了。

但需要註意的是,實際上廣東省內大部分高速公路都是禁止摩托車進入高速公路的,省內多條高速公路都設置了禁止摩托車通行的標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經過幾天的發酵,蘇突然道歉,這與之前的強硬態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先說這個摩托車上高速是否合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牽引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裏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型客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20公裏,其他機動車不得超過100公裏,摩托車不得超過80公裏。

基於“自由無禁止”,大摩托才能上高速。

那麽有些地方高速“關”摩托車違法嗎?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收費公路經營管理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結合沿線道路交通狀況和設施,設置交通標誌、標線。交通標誌和標線必須清晰、準確且易於識別。重要的交通信息要反復提示。”

高速公路經營者設置禁止摩托車進入的標誌是有法律依據的,沒有被交通主管部門認定為設置交通標誌不合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八條第二款只是對摩托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進行了限制,不能理解為該條規定摩托車可以在任何高速公路上行駛。

法律明確規定車輛必須服從交通信號,收費公路管理者可以合理設置交通信號。如果收費公路管理者明確展示禁止摩托車通行的禁行標誌,騎車人的行為明顯違法。為什麽我們不禁止走高速公路?。

面對騎手的違法行為,管理者可以向騎手的車輪扔路障嗎?

個人認為,超過必要限度的違法行為不可取。管理人員的行為明顯威脅他人生命財產安全,但雙方都有過錯,應當按照比例分配責任。

那為什麽這種地方不讓摩托車上高速?

這壹定是基於對高速摩托車危險性的考慮。先說高速摩托車的危害。

1.摩托車俗稱“鐵裹肉”。相對於汽車,摩托車對駕駛員的保護非常薄弱,發生事故時容易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2.摩托車是兩輪車,穩定性不夠。當高速速度過快,大型車輛經過時,會受到強風的幹擾,難以把握平衡。

3.高速駕駛摩托車容易出現精神疲勞,在高速公路上影響騎行的因素少,騎行人註意力無法高度集中,註意力下降。而且騎摩托車比開車消耗更多的精力和體力,容易疲勞,不能及時處理突發情況。

4.摩托車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如果遇到路上散落的物體,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5.駕駛摩托車在高速上不容易被其他車輛發現。摩托車體積小,如果在其他車輛的盲區會很難被發現。而且很多小排量摩托車聲音小,燈光弱,周圍車輛很難察覺,容易造成擦碰。

6.高速上有陡坡、彎道、隧道等復雜路況,高速上車流量特別大,騎摩托車高速行駛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發生事故,可能會對摩托車駕駛員和其他車輛造成很大的傷害。

摩托車安全駕駛有哪些註意事項?

1.車輛行駛時帶病上路是很危險的。

出門前仔細檢查車輛的控制裝置、制動裝置、燈光信號裝置是否可靠有效。

2、吃藥對旅行有害。

大部分感冒藥的副作用會導致全身乏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應,開車前應避免。

3、謹慎駕駛確保安全,頭盔護具減少傷殘。

摩托車靈活,但穩定性差。因此,摩托車騎手應按規定佩戴合適的頭盔和其他防護裝備。

4.超員超載造成的危害很多,事故傷亡慘重。

摩托車載人載貨加劇了車輛的不穩定性,給交通安全帶來隱患。按規定合理載客載貨,避免事故發生。

5.開車時不要打電話、看風景或抽煙。

開車過程中,打電話聊天是很不安全的。如果出現突發事故,很難及時處理。

6.酒後開車是違法的。不要酒後駕車。

人在飲酒時會出現中樞神經麻痹、視力下降、註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容易引發惡性交通事故。

7、大型車輛要遠離,汽車要遠離苗圃。

摩托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盡可能避開大型車輛,大型車輛容易遮擋視線。

8.加速搶路太危險,只有走自己的路才安全。

不要為了趕時間而急於提速。妳要記住,不是每個人都會給妳讓路的。

9、特殊路段需謹慎,減速慢行,防止發生意外。

在壹些復雜、特殊、不熟悉的路段行駛時,壹定要減速。前方的壹切都是未知的。

10,惡劣天氣視線差,小心駕駛,防止側滑。

遇到惡劣天氣,要減速慢行,註意車距。必要的話可以找個避風的地方暫停行駛。

  • 上一篇:網站建設合同樣式
  • 下一篇:文明誌願服務活動總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