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擾民的現象?答案是...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擾民的現象?答案是...

俗話說“百萬買房子,百萬買鄰居。”可見擁有壹個好鄰居對我們來說是多麽重要。

前段時間,壹則“女子因播放音樂擾民被抓”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註。斯洛文尼亞壹名女子從1999開始,經常從早到晚大聲播放詠嘆調,惹惱了鄰居。

鄰居以涉嫌惡意騷擾將該女子告上法庭。法院多次判決該女子停止這樣做,但她置若罔聞。斯洛文尼亞最高法院最終向該女子發出了禁止令,她仍未遵守,最終被逮捕。

網友看到這裏不禁拍手稱快。為什麽大家對這個女人的行為那麽反感,看到她被抓還覺得開心?

大家都很討厭這種只想自己開心,對給他人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困擾毫無顧慮的鄰居。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鄰裏之間引發的事端是鄰裏糾紛不斷的主要原因。

如今,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明顯提高,解決矛盾糾紛的方式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法律意識淡薄,思想狹隘,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糾紛或矛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近日,徐水縣某家庭醫院的段女士發現自己掛在樓道裏的衣服經常被劃破,懷疑是對門鄰居王女士所為,於是上門找她理論。在此過程中,兩人發生爭執,段女士恨之入骨。

壹天早上,段女士趁王女士下班回家開門之機,用菜刀在王女士頭部、頸部、手臂、手部連砍數刀,致其死亡。段女士也被判處無期徒刑。

因為鄰居之間的瑣事,段女士心中充滿了怨恨,失去了理智的判斷。為了壹時的泄憤,她忽略了可能的後果。她的沖動不僅毀了別人的生活,也毀了自己的生活。

楊明和黃斌是鄰居。壹天下午,黃斌清掃了陽明門前的壹堆垃圾。楊明發現後,他把垃圾從窗戶倒進了黃斌的房子裏。不久,兩人因垃圾發生爭執。

在爭吵的過程中,楊明撿起壹根手杖,重重地打了黃斌的腰部。當晚,疼痛難忍的黃斌撥打110報警,並被送往醫院。經鑒定,黃斌為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損傷程度為重傷二級。楊明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鄰裏生活空間接近,相互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滋生矛盾。但是,武力和拳頭絕對不是處理鄰裏糾紛的有效方法。出於壹時沖動,楊明和黃斌都為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壹個被監禁,另壹個受了重傷。

近年來,在民事糾紛中,鄰裏糾紛是主要類型,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由鄰裏糾紛引發的惡性刑事案件也壹直居高不下。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鄰裏糾紛惡化,甚至達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呢?

壹是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

袁家崗某小區的李女士每天早上起床洗漱使用馬桶,生活用水通過管道排到樓下,必然會產生水流聲。雖然聲音很小很短,正常人都能接受,但是樓下的鄰居還是挺敏感的。她認為李女士每天起床太早,水流聲太大,影響休息。她與李女士多次發生糾紛,日積月累矛盾不斷,鄰裏關系逐漸不和諧。

樓下鄰居時不時上來鬧事,往家門口扔狗糧、水泥塊等物品發泄情緒,但李女士忍了,因為樓下鄰居都是老年人。可惜老人不領情。在小區遇到李女士及其家人時,他怒目而視,往地上吐口水,嘴裏還罵罵咧咧。

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李女士的正常生活,也給家人造成了心理困擾。為了緩解鄰裏矛盾,李女士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弱化水的聲音,卻無法讓樓下的鄰居滿意。

這壹天,樓下的老人在李女士家門口砸了很多雞蛋,門口和地上壹片狼藉。李女士忍無可忍,撥打110向派出所報案。

在民警的詢問下,老年居民承認向門口扔雞蛋是為了發泄情緒,表達對樓上洗衣機噪音影響生活的不滿。

但李女士的洗衣機放在陽臺上,是開發商設計允許的。李女士通常在白天洗衣服。脫水過程中洗衣機劇烈晃動,產生壹些聲音,傳到樓下,影響老人在客廳看電視,於是老人報復泄憤。

樓下的老人對自己沒有要求,但對別人要求很高。無論是沖馬桶的聲音,還是洗衣機脫水的聲音,這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對於給樓下老人造成的困擾,李女士也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可惜老人對此不僅不聞不問,甚至變本加厲,用壹些辱罵的方式對他進行報復,發泄內心的不滿。

老人只顧發泄,卻不知道如果采取不當、過激的措施影響他人生活,造成嚴重後果,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向門口扔雞蛋的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將面臨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

在這個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避免盲目做事。在與鄰居的相處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壹些摩擦,要采取“合理克制”的態度,合理、合法、妥善處理。

同時要學會調整心態,不要對別人太苛刻,學會包容和理解對方。不要添油加醋,不要采取損人不利己的過激行為。

第二,自私,只為自己的方便,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說到養寵物,有些人真的很開心,有些人很難過。贊同者認為“小動物可以豐富人的感情生活。”反對者還拿出了“壹堆犯罪證據”,比如寵物半夜吠叫擾民、寵物咬人嚇人、寵物糞便汙染環境等。

寵物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歡樂,但如果不能文明飼養,也會伴隨著各種麻煩,影響鄰裏和諧。

程悅某小區壹棟樓的張先生,從開始養狗開始,就把狗關在樓梯間的鐵籠子裏。從那以後,地板走道就彌漫著又臭又騷的味道,極其難聞。鄰居每天捂著鼻子回家。而且大狗經常在半夜吠叫,嚴重影響鄰居的正常休息。

大家吵來吵去,但狗主人還是我行我素,鄰居苦不堪言。最後鄰居報警,狗主人張先生克制住了自己。

某小區的網友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每天晚上,家裏人都已經睡覺了,但是隔壁的狗壹直叫,讓網友們久久不能入睡。他和家人多次向物管反映,都沒有得到解決。

當晚,該網友忍無可忍,起身跑到陽臺提醒鄰居照看好自己的寵物狗,不要深夜擾民。在這個過程中,網友和鄰居發生了爭執。

隨後,隔壁母女直接拎起晾衣繩就往網友家趕。網友放在陽臺上的花盆全部被砸碎,泥土和陶瓷碎片散落壹地。該網友只好報警。

動物是不對自己負責的,所以寵物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主人的問題,所以主人本身的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兩位狗主人屬於自私的人。他們做事太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的方便,很少考慮周圍人的感受。他們以自己為榮,很難聽取別人的建議。犬吠聲控制不當,對他人造成的困擾視而不見。

有些主人不僅不及時制止狗狗對別人吠叫,反而認為狗狗很勇敢,為自己驕傲。他們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擁有它,並認為別人的耐心是理所當然的。

對此,我只想送他們壹句話,“不要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而驕傲,那讓妳看起來好傻。”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自然無法處理好鄰裏關系,甚至制造鄰裏矛盾。這樣的人壹般都不講道理,喜歡胡攪蠻纏,強詞奪理,態度不僅令人厭惡,還會進壹步加劇鄰裏糾紛。

和這樣的人做鄰居很累。有矛盾糾紛的時候,壹般不可行和他們爭論。他們不但不聽,還會囂張跋扈,認為妳是在找麻煩。

所以對於這些人,妳不用浪費時間去糾纏他們,保留好證據,直接報警,走法律程序。

養寵物是壹件很好的事情,能讓人開心,豐富生活。不要讓妳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給別人的生活和妳自己的生活帶來陰霾。

第三,處理矛盾的方式過於極端

邢和吳比鄰而居,因宅基地問題積怨多年。壹天早上,邢和他的侄子在家裏吃飯時,吳的家人把壹塊磚頭和濺到他侄子碗裏的泥扔了進去。侄子把磚頭扔回去,砸了吳家的玻璃,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吵。經過村主任和吳的兒子出面協商,此事已得到解決。

但吳某仍不死心,不顧家人多次阻撓,持刀前往邢某家中,與邢某發生爭吵。雙方拿刀動了手,造成吳某當場死亡,而吳某的兒子在送醫院過程中死亡。邢被判死刑。

特羅伊傑·波茨基說,“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人的理性,仇恨往往會蒙蔽它。”當人們屈服於內心的憤怒、世仇、仇恨和復仇的欲望時,他們的頭腦中就會沒有理性的地方,就像盲目的野獸,剎車失靈的汽車,響個不停的手榴彈。

張剛的母親因為門前修路,和對面鄰居香芳吵了壹架。香芳指責張用石頭在他家門前鋪路,雙方為此發生爭執,隨後互相辱罵。這時,張剛和弟弟聽到院子裏的爭吵聲後也加入了爭吵。

後來,香芳從家裏找來石灰,揚言要撒在張家身上。張剛見狀,迅速上前用鐵錘猛擊向方頭部,致其當場死亡。張剛也被依法判刑。

鄰裏之間發生矛盾糾紛時,雙方都渴望對方改變想法,承認自己的錯誤,明白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最好是受到懲罰,從中吸取教訓。

在某些情況下,雙方甚至覺得有必要在言語上或身體上傷害對方,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於是他們互不相讓,互不相讓,互相爭奪,互相怨恨,導致矛盾激化。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往往都被憤怒和仇恨所籠罩,很難理性對待問題,很容易采取直接粗暴的手段,比如謾罵和暴力,企圖快速解決問題,以滿足內心深處的報復快感。

這些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劇矛盾,甚至觸碰法律底線,造成雙輸局面。

第四,法律不完善

在我國,幾乎很難找到有效的法律途徑來解決鄰裏糾紛。壹般只有在發生打架或者死亡的情況下,警察才能註意到。但那就是嚴重的後果,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所以鄰裏矛盾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自我意識和道德判斷。但人的素質良莠不齊,遇到打擾他們的鄰居,這樣的人素質差。我們怎麽能指望他們有意識呢?

道德判斷是個空洞的東西,只對有道德有素質的人有效,對自以為是強求的人沒用。

因此,希望國家能夠盡快開始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讓糾紛中的人們有法可依,依法辦事,從而更有效地控制擾民行為。

同壹個社區的人,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素質修養、觀念意識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壹樣的。當它們互不相容時,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

如果人們不懂得用科學的心理學去尋求“求同存異”,而是片面強調個人的心理感受,忽視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緊張、戒備,甚至厭惡、仇恨,導致關系惡化。

鄰裏之間的矛盾糾紛,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很容易發展成“人變刑”的惡性刑事案件。這些案件不僅危害個人及其家庭,不利於社區環境的穩定,甚至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穩定。

那麽,應該如何處理鄰裏關系呢?

第壹,尊重對方。

孟子說:愛別人的人,永遠愛別人;尊重他人的人會永遠尊重他人。

在合肥某小區,最近準備裝修婚房的壹對年輕夫婦,怕施工產生的噪音影響鄰居,於是在施工前,這對年輕夫婦提前給樓上樓下的所有鄰居發了道歉卡和自己準備的“見面禮”,壹袋糖果和壹條毛巾。

鄰居收到禮物,開卡,感動。他們拍照,留言,發朋友圈。

壹個鄰居發布到網上調侃道:我回家晚了,門把手上掛著壹個包。打開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的“場面”,之後怎麽說話?

鄰居好,賽金寶。很多人都在誇小兩口素質高,羨慕他遇到了壹個熱心的鄰居。

真誠,金石為開,妳真誠的對待別人,別人自然也會真誠的回報妳。雖然素未謀面,但這對年輕夫婦通過真誠的行動表達了對鄰居的尊重,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二,學會寬容

莎士比亞說:“寬容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保佑寬容的人和被寬容的人。”

據說清朝時,宰相和侍郎葉是鄰居,因為蓋房子發生了土地糾紛。張夫人在京寫了壹本書,請出面幹預。看完信後,總理立即回信勸說老太太:

千裏之外的信不過是壹堵墻,讓他三尺有什麽壞處?

萬裏長城今天還在,但是我沒有看到秦始皇。

當張穆看到這本書是合理的,她立即主動後退了三英尺。葉佳看到這壹幕深感慚愧,立即向身後三尺的墻讓了壹步。就這樣,在張掖家的院墻之間形成了壹條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胡同”。

學會包容和理解對促進鄰裏關系的和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蔡說的:用理解和寬恕的眼光看待人,會讓人覺得郁郁蔥蔥的世界充滿了春天和溫暖。

第三,友好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無形的橋梁,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鄰裏矛盾得不到解決的關鍵是缺乏有效的溝通。

也許妳覺得去鄰裏投訴,大吵大鬧,甚至大聲訓斥,出口汙言穢語就是溝通,不對!這些不是交流,而是發泄。記住,鄰居之間的溝通不是爭論,不是發泄,而是傾聽和理解。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點:

(1)真誠友好。記住,妳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報仇。不要壹臉冷淡和苦澀,否則對方壹開始就會充滿敵意,不利於進壹步溝通。

(2)措辭恰當,語氣溫和。“壹句好話暖三冬,壹句壞話傷六月”的強硬語氣只會讓對方反感,同時也要顧及到別人的自尊心,否則再好的話也沒用。

(3)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溝通的過程中,對方的觀點和話語可能會讓妳無法接受,甚至會讓人生氣。這個時候妳壹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論如何,發脾氣是不能順利解決事情的。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更好的溝通。

如果妳是壹個容易激動的人,或者對方是壹個脾氣暴躁的老板,很難當面溝通,那麽妳可以嘗試其他的方法,比如寫信,像上面提到的新婚夫婦,寫壹封措辭恰當的信。除了解釋清楚問題,別忘了在信中處處表現出妳的友善。總之,所有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可以嘗試。

最後,如果不能通過溝通解決彼此的糾紛,可以通過街道辦、當地派出所、法院等正規渠道解決。不要用極端的手段傷害別人,傷害自己。

第四,互相幫助

俗話說:遠水難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面對面。

經開區某小區居民,下午5點左右聽到有人敲鄰居家的門。通過貓眼,他發現敲門的男子見無人應答,並沒有離開,而是拿著壹個電器猛敲門,住戶趕緊報了警。

經查證,犯罪嫌疑人郭某欲趁家中無人時實施盜竊。幸運的是,這位細心的鄰居挽救了對門居民的財產損失。

新疆烏蘇壹市民將兩個孩子鎖在家裏,去醫院照顧妻子。正好家裏水管爆了,孩子嚇得在陽臺上哭。鄰居發現後,趕緊報警。民警聯系開鎖人員,進屋安撫受驚的孩子。

壹位51歲的孫姓男子,住在臺中市,身體不適,臥床不能動彈。幸好鄰居多日未見他出門,報警求助。警察和消防隊員破門而入,發現孫生命垂危。他們忙著把他送到醫院急救,救了孫的命。

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鄰居的重要性。老話說,與其穿裘皮大衣,不如與鄰居和睦相處。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便和困難,而鄰居往往是最樂於助人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大家都討厭那些目空壹切,給別人帶來麻煩卻視而不見的人,那麽,首先,我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人,自覺自律,提高自己的素質。

處理好鄰裏關系,和諧互助,對我們的身心、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

  • 上一篇:非法訪問調查報告
  • 下一篇:有四篇關於思想工作的總結文章。

    宣傳思想工作總結(1);

    公司黨委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宣傳學習黨的xx精神,認真落實局班子管理思路和工作要求,夯實黨建基礎,加強隊伍建設,深化創先爭優,強化“增強信心、鞏固基礎、抓管控、創效益”教育活動,不斷加大宣傳思想教育力度, 並有效發揮了宣傳思想工作在輿論和企業文化上的引領作用,為生產經營的全面有序推進帶來了有力保障。 過去壹年的主要工作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