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合同爭議後,首先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隨著就業領域的新變化,我國勞動合同法也在不斷調整完善。那麽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和原則是什麽呢?讓我們壹起來聽聽我的聲音。
壹、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麽?
法律是以人類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的社會規範。就勞動合同法而言,其調整對象只能是勞動合同關系,壹切勞動合同關系都應該也只能由勞動合同法調整。勞動合同關系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的社會關系。勞動合同行為是勞動關系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勞動者的首要義務是實施勞動行為,完成勞動任務,做好本職工作;用人單位的義務是履行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就勞動合同法而言,其調整對象是勞動合同關系。
因為勞動合同關系是指勞動合同行為,勞動者在勞動合同關系成立後,必須加入用人單位的生產和工作,成為單位的職工,對內享有單位職工的權利,對外承擔單位職工的義務。用人單位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要求勞動者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必須為勞動者完成雙方約定的勞動行為提供勞動條件。這些勞動條件不僅包括生產場所、機器設備、勞動工具,還包括勞動保護裝置和安全衛生防護用品。
2.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原則是什麽?
1,繼續堅持自治與調控相協調。
勞動合同法是控制與自治相結合的特殊合同法,不同於完全自治的民事合同。這是由勞動合同雙方主體的特殊性決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雖然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實質上並不能達到平等的談判地位。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國情不同,勞資集體議價能力也有很大差異。西方國家由於強有力的集體談判彌補了勞動者個體的弱勢地位,對個體勞動合同的控制較為寬松。因此,中國不得不通過法律來規範個人勞動合同的內容,以彌補勞動者談判地位的弱勢。這也是我國勞動合同法管制較多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集體談判權不足的情況下,對個人勞動合同進行適當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2、繼續堅持傾斜保護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制定之初,就確定了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原則。《勞動合同法》拐彎抹角地保護勞動者沒有錯,因為大部分勞動者相對於用人單位沒有議價能力,在勞動合同談判中是弱勢群體,不利於整個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良好開發。傾斜保護原則在於通過糾正勞動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彌補平等原則的不足,實現法律的公平價值。通過傾斜保護,可以彌補勞動者的弱勢地位,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達到從形式到實質平等的目的。
3、對工人的分層保護
在當今勞動者多層次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做這樣的區分,而是都適用勞動合同法進行同樣的保護,比如勞動合同法也適用於企業高管進行傾斜保護。《勞動合同法》作為壹部傾向於保護弱勢勞動者的社會法,對勞動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提供了特殊保護,使得弱勢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相對穩定,他們的生活不會因為暫時失業、工傷等不可避免的情況而陷入困境。通過規定解雇保護條款和勞動合同簽訂規則,加重用人單位的義務和責任,以保護弱勢勞動者的利益。
4.勞動合同法適用於用人單位的分類。
隨著用人單位規模的多元化,《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區別對待用人單位的義務,而是完全適用《勞動合同法》的所有規定,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失衡。現行勞動合同法中的壹些規定賦予了企業社會責任,如保持職工勞動關系相對穩定,照顧臨時失業職工的生活困難,照顧退休職工續簽勞動合同等。這些都是應該交給大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大企業有能力也有條件這麽做,而小微企業沒有能力也不應該被賦予這麽重的社會責任。因此,現行勞動合同法沒有考慮企業規模和行業性質,要求所有企業平等適用所有條款,這將導致對小微企業的不公平。
5、增強勞資雙方履行勞動合同的誠信。
《勞動合同法》傾向於保護勞動者,不會違背善意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勞動合同法的修改,就是要改變壹些不合理的條款,不利於合同雙方在執行中誠實守信地履行合同。比如要尊重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原則。違約金是對違約方不履行合同的壹種懲罰,對合同的履行有壹定的保障作用。勞動合同中違約金的設立也應該具有懲罰性的效果。
6.適當調整矯枉過正的不合理條款。
勞動合同法適當保護勞動者彌補其弱勢地位是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然而,基於比例原則的精神,在保護弱勢勞動者利益的同時,我們不應掩蓋或淡化對雇主合法利益的保護。比如《勞動合同法》中的辭退保護、勞動者辭職權等條款就存在爭議。這些條款對解雇保護過於嚴格,對勞動者的辭職權過於寬松,不利於企業靈活用工和勞動者遵守合同。
可見,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合同關系,在勞動合同法的調整過程中應遵循壹定的原則。其中壹個比較重要的原則就是適當向勞動者傾斜,這也是對勞動者弱勢地位的壹種保護。此外,還要堅持自治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以上是關於我國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對象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