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當學生們得知她未經全班同意擅自更改班名和訓練,並在家校聯系簿和QQ上對她提出嚴正抗議時,陳老師雖然怒不可遏,但並沒有在學生面前爆發,而是說服自己正視更改班名,努力解開學生的心結。這足以說明陳老師的情緒管理很到位,屬於壹個理性的老師,智慧往往是和理性掛鉤的。
?接下來,陳老師是如何處理這次改名事件的?首先,她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新的班名和訓練永遠不會變回來。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陳先生的想法是正確的。她是空降班主任,對學生沒有太深的感情,是剛調過來的老師。她在新學校沒有可用的資源。這壹次,是她強勢起來,樹立個人威信的最好時機,所以即使班名錯了,她也絕對不會改回來!她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知道,以前的師生關系已經不存在了!她是真正的班主任,是這個班級的管理者和建設者,所有學生都必須接受!如果妳帶壹個班,班主任就是總指揮。統帥強大,霸道,內心強大,妳帶出來的隊伍壹定是無敵的。從這壹點來看,陳老師有壹種霸道總裁的風範,有壹種強勢的領導力。
我認為真正反映陳議員智慧和策略的,不是她對這件事的想法,而是她處理這件事的策略。
?做好充分準備後,她把最暴力的學生請到了她的辦公室。學生們到了辦公室,她沒有開門見山,而是和學生們聊起了成長經歷和學習情況。她還分析了學生的優缺點,並鼓勵他們堅持自己的追求。從這裏可以看出,陳老師在請那位女學生進辦公室之前,功課做得很紮實,年輕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向陳老師學習。
?正如陳老師所說,她在和學生聊天的時候,學生們漸漸放松了警惕。這時候她轉移話題,直接向學生道歉,說改了班名,改了訓。陳老師這步棋用了什麽策略?扮豬吃老虎!不知不覺中,他占領了學生的精神高地,在學生回過神來之前,語重心長地給學生解釋了事情的始末。不成熟單純的女學生哪裏是經驗豐富的陳老師的對手?所以,當陳老師把自己關於班級建設的想法和計劃分享給女同學,向她求助的時候,女同學們都點頭同意了,雖然很尷尬。陳老師此舉無疑成功地將女學生拉入了自己的陣營,將對手變成了自己人。
?後來陳老師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成功的反目了其他幾個反對她的女同學。事後遇到陳老師,都是低頭微笑著和陳老師打招呼,足以說明這些女同學對陳老師放低姿態向她們表明心意的姿態非常滿意。
?陳老師用四兩招成功解決了改班名的問題。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提起過這件事。最初反對最激烈的女生,在9月底的運動會入場表演中,竟然是最積極最投入的。
?陳老師真的是實戰經驗豐富。她對事件有透徹的分析和邏輯感。她在處理事件時冷靜而有節奏。每壹步都充滿智慧和匠心。在她的牽引下,學生們終於達到了她的預期目的。還有,從她的書面表達來看,字裏行間透露出她的自信和掌控感。
?優秀的班主任壹般都具備這些素質。但是,不管陳老師在這件事情上有多英明,有壹點我是非常不認同的,那就是陳老師的學生觀存在嚴重的問題。
?真正優秀的班主任,不是致力於“求術”,而是全心全意地“悟道”。“悟道”比“求術”更重要!“道”正確,“術”才有價值。那麽,什麽是真正的“道”呢?
?以陳老師為例,我們要理解的“道”就是正確的“學生觀”。
?傳統的學生觀通常不把學生看作是壹個發展的人。他們往往是被壓抑塑造、缺乏獨立性的“小大人”,是“老師是上層,學生是底層;以師為本,生而為仆;老師受人尊敬,生活卑微。在這種學生觀的指導下,學生會被視為教師的下屬,缺乏主體地位和人格尊嚴,學生在教育中會成為被灌輸的、不活躍的“容器”和沒有主體意識的“倉庫”和“物品”。而陳老師卻秉持著這樣的傳統學生觀!正是因為陳老師抱著這種錯誤的“學生觀”,她在接手新班級的時候,只是從字面上把班名“裕葵班”和班訓“心若陽光,何懼悲傷”看成了“悲傷悲壯,不夠積極”,只好換了壹個很響亮的名字。其實改班名也不是沒有道理。關鍵是要征得原班主任和全班同學的同意。或許是考慮到同事之間的關系,陳老師向以前的班主任請教。從陳老師的敘述來看,雖然前任班主任說“可以改”,但似乎她並不高興,不僅說她改了班名,還說她是個空降兵,搶了他的勞動果實。至於學生?那是被壓制和塑造的對象。在陳先生那裏根本就不是“人”。我們為什麽要征得他們的同意?於是陳老師主動把班名“於奎班”改為“向陽班”,把班訓“心若陽光,何懼憂傷”改為“心若陽光,無畏綻放”。在陳老師看來,她的細微改動和原著的意思是壹樣的,只是內容更加直白和積極。陳老師壹直不明白的是,這件事的根源與改班名無關,而是她錯誤的學生觀導致她做出了“無視學生的存在,無視學生的知情權,剝奪學生的參與權”的錯誤做法。本來有幾個女生心裏還有點維權意識,都被陳老師的“求技”沖掉了。剩下的孩子估計都沒有“維權”意識。教育方式的目的是什麽?教會真正意義上的“人”——被愛、被愛、被尊重、被尊重、創造、尋求民主和自由。
?那麽,如何理解積極向上的學生觀呢?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發展和完整的生命形式的活生生的個體。在這種全新的學生觀的指導下,每壹位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都必須重塑自己的學生觀,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我還是以陳老師改班名和班訓為例來分析壹下吧。
?假設陳老師有積極的學生觀,也就是我前面說的“道”,那麽她的智慧就會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呈現。她具體會怎麽做?
?首先,她會把每個學生都當成壹個獨立的、活生生的人。由於陳老師視學生為血肉之軀,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感情,當她接手新的班級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為後期的班級建設打下基礎。而不是憑自己的感覺隨意更改班名和訓練。真正的威信是壹步壹步打造出來的,而不是通過強力幹預和花言巧語贏回來的。尊重是有效教育的前提。這句話已經是基本的教育常識了,但是很多老師嘴上能說,行動上卻落實不了。為什麽?因為在我心裏和眼裏,根本不把學生當真人,“道”是錯的。怎麽會有正確的“手法”呢?只是壹些花哨的款式。
?其次,她會把學生當作潛在的發展人。即使陳老師在改班名這件事上做錯了,但只要她有正確的學生觀,就壹定會抓住有利時機改進自己的行為,把這次惡劣的意外變成壹個詩意的故事。
?她會立刻走進班級,在所有同學面前表達歉意,告訴他們,她犯了壹個自以為是的概念性錯誤,必須改正。然後對班名和訓練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加上個人主觀評價,以班級討論的方式討論是否更改班名和訓練。支持“改革”壹方的理由是什麽?反對「改變」這壹面的理由是什麽?最後同學們會根據討論來決定改不改。我有壹百個理由相信,如果陳老師這樣做,他不僅會讓學生反感,還會贏得學生的喜愛。每個學生都喜歡敢於承認錯誤的老師,更喜歡尊重自己權利的老師。陳老師此時的做法雖然沒有當時那麽美好,但更能凸顯她在教育上的大智慧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學生長大後,會由衷地佩服這種有格局,能為學生“謀劃深遠”的老師。
?最後,她會把學生當成獨壹無二的人。由於學生是獨特的個體,陳老師不會只安撫幾個“搗亂”的女學生,而是會走進每個孩子的內心,關註他們的真實想法,即學生對她擅自更改班級名稱和班級培訓的看法。但是陳先生沒有這樣做。當幾個願意開口的女生被她說服後,其他同學壹句話都沒提。其實看到這個我覺得挺難過的。我的悲哀是學生被老師馴服了。他們忽視了自己作為“人”的存在,忽視了自己的權利和應得的尊重。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裏,甚至意識不到這壹點。這就是教育的可怕之處!
?很多時候,教師追求的是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求技”的路上越走越遠,當然也就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作為教師,壹定要有職業意識,不偏離教育的初心,不脫離教育的真諦,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也就是我前面說的——把學生當“學生”看待,用全新的學生觀支撐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師只有樹立全新的學生觀,才能全心全意地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培養出對國家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富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