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A)低內生融資
自有資金是中小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尤其是在企業成立初期,90%以上甚至100%使用自有資金。但企業內部的財力畢竟有限,單純依靠內部融資會極大地制約企業的發展,使企業無法進行高新技術的開發和創新,最終導致中小企業內部積累少,內部融資不足。
(二)銀行貸款難
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重要的融資方式。但由於金額小,貸款數量多,手續復雜,對銀行收入貢獻不大。所以銀行重點支持自然壟斷行業和大型國企,而不是貸款給中小企業。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固定資產少,流動資產變動大,可抵押的資產相對較少,信用等級低,這就給中小企業貸款設置了更高的門檻和繁瑣的手續,導致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比大企業苛刻,中小企業不僅享受不到優惠利率,而且要支付比國有大中型企業更多的浮動利息。
(三)直接融資門檻高
目前我國證券和產權交易單壹,交易種類過於匱乏,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關註資本市場的發展。在股權融資方面,雖然2009年開通了創業板,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渠道,但其連續兩年盈利、最近兩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00萬元以及持續增長等較高的準入門檻,仍然制約著大多數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等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於債券融資,由於金融風險的存在和發行規模的嚴格控制,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投資者普遍擔心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缺乏購買信心,導致中小企業難以完成其僅有的發行額度。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壹)企業自身的發展
1,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中小企業要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持,必須提高認識,加強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完善企業內控制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經營管理上,市場分析,項目選擇,資本運作良好,操作規範,誠實守信。在財務制度上,要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自律,保證企業的壹切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必須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從而獲得銀行貸款進行融資。
2.加強企業自身的信用建設。
良好的信用關系對於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提升其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禦信用風險,促進其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要嚴格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做好企業財務規劃和預算,履行借款責任,使企業有限的資金達到最優自用,保證按時償還貸款。同時,中小企業也必須加強信用意識,培養企業家的信用素質。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還貸能力,積極為銀行提供各種風險擔保,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
(二)銀行的自我完善
1.強化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體系。
中小企業的GDP在過去十年中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長,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持業務的持續快速增長,銀行必須將小企業作為重要的服務對象。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小企業可以成為銀行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金融機構要積極轉變服務態度,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增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商業銀行要細分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制定符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信用評估、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制度,建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管理機構,加大對有發展潛力、經營狀況良好企業的信貸支持。
2.拓展服務領域,加快金融產品開發利用。
銀行應將小企業金融服務與壹般公司業務分開,單獨進行成本和利潤核算,重點開發既能滿足小企業金融需求又符合銀行風險控制要求的新產品,適時推出滿足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中小企業多種需求的融資品種和金融服務項目,提高為中小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咨詢服務和信貸服務的效率。
3.放寬抵押貸款條件,適當擴大貸款抵押率。
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能夠提供抵押的實物資產非常稀缺,其核心資產是知識產權。對此,商業銀行在允許中小企業提供抵押物時,應適當放寬抵押物的範圍。不僅土地、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可以作為抵押物,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以及存貨、應收賬款、商業票據等流動性強的資產也可以作為抵押物。同時,還應完善抵押拍賣市場和中介機構,減少抵押成本和手續。
(C)有效的政府支持
1,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有效的信用擔保機構有助於在銀企之間搭建擔保平臺,解決貸款擔保問題。目前,我國信用擔保機構主要有四種類型:商業擔保、相互擔保、政策性擔保和混合擔保。發展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堅持商業化運作與政策性補償相結合的原則,進壹步完善信用擔保行業的法律環境,明確加強行業監管,大力發展地方獨立法人擔保公司,加快國家和省級再擔保體系建設。事實上,信用擔保體系是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信用中介。它在壹定的資金基礎上保障債務的履行和債權的實現,通過信用擔保解除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後顧之憂。
2.細化中小企業劃分。
進壹步明確和細化中小企業的劃分。根據《關於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的規定,國家對中型企業有明確界定,但對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沒有詳細界定,這可能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被中型企業享受,而小微企業受益不多。很多銀行為了避免扶持中小企業,讓很多小企業很難享受到小企業貸款的優惠政策。可見,中小微企業的明確劃分非常重要,關系到各類企業能否真正享受到國家相關待遇,以及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執行效率。
3.加強資本市場融資。
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滿足中小企業股權融資需求的最佳選擇,而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的關鍵是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與中小企業對稱的中小資本市場體系。這個體系至少應該包括三個層次:二板市場、區域性小資本市場和風險資本市場。二板市場主要解決中小企業創業中後期的融資問題;區域性小資本市場主要為達不到二板市場資格標準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風險資本市場為處於創業早期和中期的中小企業提供私募股權資本。只有完善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才有利於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
參考資料:
[1]張,。中小企業融資渠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華愛美。論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J].會計通訊,2010(6)。
[3]聶曉紅,雷景華。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會計通訊,2010 (9)。
[4]王長偉,李少霞。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探討[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