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具有合同性質。如果快遞公司沒有按照約定時間送貨,用戶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合同法》中對貨物運輸合同有專章規定,托運貨物毀損、滅失的,應當先按照約定賠償。沒有約定的,雙方可以進壹步達成壹些補充協議或者根據合同條款確定補償價格;如果沒有辦法確定。
定價應該以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有舉證責任,涉及到間接損失,間接損失的利息是多少,這個間接損失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這些都需要結合具體的證據來判斷。
根據我國快遞市場管理規定,為保護寄件人的合法權益,快遞企業應當提醒寄件人閱讀快遞運單的服務合同條款,建議寄件人對貴重物品購買保價或保險服務,並在承諾時限內完成快遞的投遞。
延誤投遞的,快遞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予以賠償;沒有約定的,按照《郵政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賠償。
消費者在使用法律武器維權時,也要有法律思維和理性維權,切不可濫用權力。商家不能因為索賠太高就指責消費者敲詐。同時,消費者也不能無視法律法規,進行過高的賠償。
1.如果由於快遞公司的原因將“快遞”改為“慢遞”,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追究快遞公司的法律責任。
2.《合同法》沒有規定精神損害,在《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也僅限於嚴重的精神損害,所以除了快件本身的價值之外,很難主張其他的“損失”。
3.快遞企業需要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快遞質量,所有的法律法規都要履行;法律沒有規定但企業承諾的,也必須履行。
壹、驗貨簽收——如果外包破損,先驗貨
“網購的快遞到了。我以為我買的是保健品。結果是壹只腐爛的鱷魚。我該怎麽辦?”找快遞公司,快遞公司以已經簽收為由拒絕賠償怎麽辦?其實快遞公司也很無奈。壹天有幾百塊。它怎麽會有時間接受呢?但快遞員確實有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的義務。
快遞(郵件)包裝完好,由收件人簽字確認。寄遞的快件(郵件)標明易碎、外包裝明顯破損的,企業應當告知收件人檢查內件後再簽收。
壹般來說,如果外包裝沒有破損,消費者要確認;如果外包裝破損或者容易破損,快遞公司有提示的責任,應該驗貨後再簽收。
二、野蠻分揀——最高罰款3萬元。
我們知道,快遞行業普遍的特點是人少事多,所以在分揀快遞的時候往往是非常粗暴野蠻的。本應小心處理的物品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企業在分揀時,應當對快件(郵件)按照種類和時限分別處理,分區域作業,並規範操作,及時錄入處理信息並上傳網絡。禁止野蠻分揀,嚴禁亂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損毀快件(郵件)。
否則,由郵政管理部門處以10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壹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由此可見,特殊保護物品如果被快遞公司粗暴分揀損壞,可能會被罰款1萬元。
三。損失賠償-不受“運費三倍”的限制
新聞裏報道了快遞寄出的價值654.38+0.5萬元的鹿茸粉,最後被快遞丟失,快遞員只付了5倍的郵費,也就是50元。我們知道,快遞因體積大、數量少而丟失是常有的事,而快遞公司對快遞丟失的處理方式壹般是按照運費的三倍進行賠償,這實際上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就像新聞報道的,有些快遞物品價值很高,三倍運費也無濟於事。
根據相關規定,承運人即快遞公司有責任保管運輸的快件。如果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損壞,快遞公司應當按照約定對消費者進行賠償。沒有約定的,應當給予市場價補償,即按照貨物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到達地的市場價。
在這個過程中,快遞丟失物品的價值是多少,將由消費者承擔,以證明其實際價值。
四。信息泄露——最輕處5000元罰款。
總是無緣無故收到商家的騷擾短信。原來這都是因為在快遞單上留了我的手機號造成的。壹些不良快遞公司將用戶的個人信息,尤其是手機號碼、地址打包對外出售,給消費者帶來很大困擾。
新《辦法》規定,從事快遞業務的企業、快遞員不得非法提供在從事快遞業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快遞從業人員有泄露客戶信息的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並處五千元以上壹萬元以下罰款。
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快遞公司有責任對消費者信息保密,這在壹定程度上會保護消費者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