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汙水處理過程中各種水池的用法及名詞解釋

汙水處理過程中各種水池的用法及名詞解釋

壹、印染廢水采用A/O活性汙泥法的調試技術

紡織印染廢水中的汙染物主要是棉絮、鹽類、油脂等紡織纖維上的汙垢,以及加工過程中加入的各種漿料、染料、表面活性劑、助劑、堿等。采用的主要工藝:“格柵?+?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沈澱池?+?消毒池”。采用同步接種、培養、馴化的方法,在1個月內可以成功培養出壹個好的活性汙泥,3個月後可以順利驗收。?

⑴?把整個調試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印染廢水成分非常復雜,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種廢水。雖然我們接種的活性汙泥類似於汙水處理站,但接種的微生物細胞中的各種酶系統需要壹個適應新廢水的過程。微生物適應期過後,細胞開始分裂,微生物開始增殖,微生物細胞呈幾何級數增長。細菌旺盛繁殖後,細菌大量繁殖,廢水中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逐漸成為細菌繁殖的限制因素。當曝氣池中的殘余有機汙染物(BOD5)較低並且有機物與細菌的比率(F/M)較低時,可以很好地形成活性汙泥。因此,第壹階段調試采用間歇運行,接種印染汙水廠活性汙泥,占池容量的15%。經過1天的密閉曝氣,控制池內水溫為42℃,pH為6?~10?進水和曝氣間歇運行,日進水占總設計的40%,曝氣占正常運行的25%。印染廢水可生化性低。廢水中的營養物質不足以維持活性汙泥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每天向厭氧池和好氧池中添加碳源(投加量:厭氧池和好氧池中BOD5增加200mg/L)。氮磷投加量:厭氧池按BOD5∶N∶P?=300∶5∶1,BOD5∶N∶P?= 100: 5: 1.間歇時,沈澱池的汙泥較少,全部回流到好氧池。經過20天的間歇運行,好氧池中出現了沈降良好的活性汙泥絮體。汙泥濃度達到1000mg/L?。?

第二階段:在活性汙泥處理系統中,去除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過程實質是有機汙染物被活性汙泥微生物作為營養物質吸收、代謝和利用的過程。所謂的“活性汙泥反應”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廢水得到凈化,微生物獲得能量合成新的細胞,活性汙泥增加。間歇運行後,形成沈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汙泥絮體,活性汙泥微生物量增加,為生化系統的連續運行創造了條件。開始時,每天總治療量的50%持續餵飼。在連續運行過程中,汙泥的增長主要受汙泥負荷(F/M)的影響。如果F/M過低,活性汙泥微生物會因缺乏營養而絮凝老化,不利於活性汙泥的生長。如果F/M比過高,細菌膠團會絮凝成遊離菌,同樣不利於活性汙泥的生長。因此,控制好好氧池中的F/M非常重要。我們將好氧池中的F/M控制在400mg/LBO D5/MGMLSS·d,通過變頻器將好氧池出水中的DO控制在3mg/L。厭氧池中的汙泥生長非常緩慢。為了加快厭氧池的汙泥濃縮速度,每天向厭氧池回流占厭氧池容積5%的好氧活性汙泥,厭氧池內BOD5控制在300 ~ 400 mg/L,除沈澱池有少量活性汙泥外,均回流至好氧池,回流流量為Q 1 = Q SV30/(。為理論指導(Q1為汙泥回流,Q為進水),在滿足汙泥負荷(F/M)的條件下,隨著活性汙泥濃度的增加,進水逐漸增加。連續運行三個月後,日汙水處理量達到設計量,厭氧池內汙泥濃度高達10?Kg/m3,色度去除率高達70%,COD和BOD去除率在30%以上,PH在6.8 ~ 7.5。好氧池中的汙泥濃度達到3.5?Kg/m3,SVI = 200 ~ 300,COD和BOD去除率達85%以上。鱈魚

⑵?調試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①?汙泥膨脹:汙泥膨脹壹般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好氧池汙泥負荷相對較低,絲狀菌比表面積大於細菌膠束。在營養物質受到限制和控制的情況下,比表面積大的絲狀菌在獲取底物方面強於細菌膠團微生物,結果導致曝氣池中絲狀菌生長占優勢,導致汙泥膨脹。解決方法:適當增加進水,減少好氧池的汙泥量,向好氧池中加入更多的碳、氮、磷。二是好氧池汙泥負荷高,容易造成好氧池缺氧。在缺氧條件下,有利於絲狀菌的優勢生長,導致汙泥膨脹。解決方法:提高好氧池的汙泥濃度和曝氣量,適當減少進水。?

②?沈澱池中漂浮的大塊汙泥:沈澱池中漂浮的大塊汙泥,呈淺鐵銹色,無異味,氣泡小,分析為汙泥反硝化的結果。解決方法:增加回流比,縮短汙泥齡,增加汙泥負荷,排出更多汙泥。

第二,

  • 上一篇:我國法律是如何對貪汙罪和挪用公款罪定罪的?
  • 下一篇:與西湖相關的歷史文化常識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