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物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物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首先,世界經濟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世界經濟呈現出許多新趨勢。(1)生產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由於高效率的大規模生產和跨國生產,壹般家用電器和機電產品市場飽和,產品競爭力降低。高科技產品、高附加值產品、新功能、新款式暢銷。(2)第壹、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產品生產和制造業比重下降,交通運輸、金融、保險、旅遊、餐飲和娛樂比重上升。(3)跨國經濟發展,全球資本流動,生產、采購、流通、銷售的國際化,打破了地域界限和國際限制。壹國之內生產,自給自足管理,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方式逐漸被國際分工和專業分工所取代。(4)由於生產力的大發展,商品的數量和種類極其豐富。發展生產,擴大數量,不再是經濟社會要解決的主要矛盾。通過擴大生產來解決經濟問題,已經被流通矛盾所取代。經濟社會矛盾的焦點是讓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最低的成本進入消費領域,通過物流現代化使社會資本化、社會商品價值化。

第二,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路線,不僅解放了生產力,而且發展了生產力。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他們的熱情和工作熱情得到了充分發揮。由於對外開放,廣泛吸引外資,大量外資湧入,國際最新技術和管理方法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逐漸被現代市場經濟所取代。中國的經濟體制在改革中不斷創新,政府、非政府組織和企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法律法規日益健全,市場競爭機制明顯發揮作用。在逐年發展的經濟建設中,政府在各個經濟發展時期進行適度的宏觀指導和調控,根據需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理運用稅收、貸款等經濟調節杠桿,創造了中國經濟連續多年持續增長的奇跡。改革開放整整二十年,國民生產總值壹直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社會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國家建設的巨大變化改變了市場供求的格局,市場經濟的作用和激烈競爭的結果,從所謂的短缺經濟到過剩經濟,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家電降價,手表、自行車、紡織品積壓,擴大銷售、開拓市場,成為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在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中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失衡是正常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失衡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必須研究新問題,不斷探索新形式下經濟活動的新規律和新特點。

第三,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

為什麽說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這有很多原因。以下只是要點。

馬克思說:“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作用於生產。”馬克思的偉大理論已經被多年的實踐所證明。可以說,生產是物資短缺的經濟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為了滿足需求,企業應通過設備投資等方法增加產品數量。只要生產的產品能滿足市場供應,經濟和社會中的主要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但是,當生產力發展了,生產規模擴大了,商品過剩了,就會出現庫存積壓。大量商品生產出來後不能馬上進入消費領域,占用大量流動資金,造成社會資本的極大浪費。如果這個時候還只註重生產,不註重解決流通問題,那就意味著生產的產品越多,積壓越多,浪費也就越多。這時候國家經濟鏈條的轉動就會變慢,甚至會卡鏈。

重視現代物流業是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國民經濟連續多年的高增長率使生產躍上新臺階,社會商品基本全面飽和或過飽和,市場進入以銷售為主的階段。近年來,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和基本建設規模,保持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效果。但是大量庫存積壓占用了大量資金,是時候解決物流問題了。據有關統計,到1996年末,全國鄉鎮以上工業企業庫存商品總值已達13000多億元,加上國營商業、城鎮和聯營企業的庫存,總值已超過30000億元。2000年,新增存貨已經超過6543.8+6億元。加上存量庫存和增量庫存,全國庫存商品沈澱的資金已經達到4萬億元,占GDP的比重接近50%。由此看來,物流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第四,物流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壹個新階段。這壹階段的特點不僅是上面提到的內容,還有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要求政府管理從“實”到“虛”,從微觀到宏觀,從直接到間接。管理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社會商品,促進了流通功能的重要變化。

在計劃經濟時期,流通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生產和消費中間,流通就像壹個渠道或者管道。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由流通部門包銷,直接配送供應給消費者。這壹時期的流通處於機械被動狀態。因為“短缺經濟”時期生產的產品,壹被流通部門轉手就賣光了。流通手段簡單初級,所以流通部門是從屬的。向市場經濟過渡後,這種落後的生產和流通方式被打破,傳統的做法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流通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流通從單純的管道功能變成了“引導”、“調節”、“樞紐”功能,變成了對生產的引導和“反作用”。美國的連鎖店和超市是壹種先進的流通組織形式,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美國沃爾瑪的年銷售額超過2萬億美元。這種超大型商業流通企業可以主導生產,讓生產企業為流通企業服務。沃爾瑪的大宗訂單可以帶動大量生產企業按照她的要求組織安排生產。沃爾瑪的銷售和物流情況直接影響生產企業的產量和利潤。生產企業基本上是根據流通企業的訂單制定生產計劃,根據流通企業的需求進行產品設計、技術改造等創新活動。

隨著電子商務的逐步發展,流通中的業務流程變得簡化,壹些批發和零售環節甚至可能被網購取代,但物流是互聯網和電子通訊無法取代的。因此,物流成為了商流的障礙,物流的重要性壹下子被提到了日程上。提高物流速度、節約物流成本等問題成為商品流通的主體,物流業的現代化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據相關數據顯示,1999期間,我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占用的營運資金約為3.1萬億元,年資金周轉率為1.2次。如果中國企業的資金周轉率達到發達國家15 ~ 18倍的水平,那麽中國3萬億元的流動資金就相當於45萬億元以上。2000年,中國全社會物流支出達到6543.8+0.788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在發達國家只有10%。如果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1個百分點,可以節約178億元。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潛力如果能夠得到合理的挖掘,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思考問題

1?為什麽說進入了新經濟時代?

2?為什麽物流在新經濟時代處於重要地位?

  • 上一篇:我想學習經濟知識。我應該從哪裏開始?看什麽書?
  • 下一篇:現代法律人類學是如何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