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在法學領域的領先地位是不可動搖的,HKU的法學也是HKU最好的專業,所以如果妳能拿到HKU的OFFER,就不要猶豫了,除非有學校給妳全獎,但是LLM授課項目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香港中文,雖然香港中文是香港第二好的大學,甚至在某些學科上超過了香港大學,但是香港中文的法學院剛剛成立,應該是2005年,LLM是2006年開始招生的。大香港華人的師資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妳想知道,可以看看他們的法學院網站。但是香港華人的LLM太商業化了,賺錢目的很強。首先,LLM和JD在香港中心的美國銀行租了壹層樓。雖然學校宣傳他們位於香港的金融中心,靠近立法院、法院等司法機構,但不知道這樣的地理位置對壹個學生有什麽好處,對學習有什麽幫助。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學生負擔加重。因為在香港市中心租房的天價,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遠,每天上課要近壹個小時,交通費也就幾十塊錢。這可不好。而且遠離有“亞洲最美校園”之稱的香港中文大學本部,很多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我真不知道CUHK是怎麽想的。其次,同學們,可以訪問香港中文法學院的主頁,查看其校友記錄。以2006-2007年的國際經濟法為例,顯示大概30個學生,其中壹個是美國人,三四個是香港學生,其余的都是內地的。我不是說外國人多,而是多元化的學生至少是國際化的壹種體現,也是受影響的。顯然,中大在這壹點上並不盡如人意。此外,在2007-2008年,國際經濟法招收了67名學生。(這種大規模招生顯然是商業化的表現。據我所知,其他學校都招了20多、40多、50多的學生,但CUHK這樣的規模真的很少見。據我朋友說,這67人中,有7、8個外國人,10多個香港本地人,剩下的還是大規模的內地學生。最後說壹下它的學制。香港的大學壹般9月入學,次年5月初畢業。當然,扣除無數的法定節假日,妳們能在壹起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所以還是仔細想想CUHK的LLM吧。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在CUHK有法學院之前,是香港第二所法學院。當時只有兩個。當時城市大學的法學老師也很好,教學質量沒問題。然而,自從中國法學院成立以來,教師就被中國人挖走了。比如中國法學院的院長,以前是城市大學的院長。所以如果去香港,成大是最不濟的政策。
很多人認為在香港讀LLM可以幫助自己留在香港就業。那是壹大筆錢,但是現在學習LLM的人太多了,在哪裏都很難找到工作。況且在香港,首先香港的普通公司需要說粵語。大陸學生短短十個多月能把粵語學到什麽水平?此外,現在香港的年輕人會說普通話,他們為什麽需要中國大陸人呢?其次,如果有的國際律所會說英語,但主要員工都是香港本地人,找內地的也沒用。如果他們真的想招大陸的,也可以在上海、北京招。為什麽需要在香港增加成本?過去,很多法律是在香港制定的,而內地卻沒有。現在香港只要有內地的,基本都有。所以LLM在香港就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妳學習成績優秀,可以獲得CUHK獎學金+通過中國大陸司法考試+英語優秀+粵語基本了解。不知道有沒有專家能在香港十個月達到這個水平,通過和香港本地人的激烈競爭找到工作。我的朋友告訴我,IEL在2007-2008年沒有聽說有人在港找到工作。
香港的優勢在哪裏?首先,對於即將畢業的法學院學生來說,可以不耽誤參加深圳或者廣州的司法考試,但是誰又能保證壹年就能通過呢,所以這個優勢就沒那麽明顯了,而且明年以後,大三的法學院學生就可以參加司法考試了,所以去哪都不耽誤。其次,更容易適應香港的生活,短途也可以隨時回家,對於壹些不想出遠門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後,學制短,5月份畢業卻是第壹年招聘剛剛結束,第二年招聘還沒開始的尷尬時刻。
總而言之,如果妳能申請到HKU,那就去吧,畢竟妳的名聲在那裏。家裏錢多就去吧,畢竟對家裏沒什麽影響。如果妳在國內二流學校,那就去吧。畢竟可以鍍壹層不薄不厚的金。如果妳真的沒有選擇,妳真的想出去,那就去吧。畢竟妳別無選擇。如果是別的,妳想想。但毫無疑問,香港的硬件和師資肯定比內地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