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統教育
1.充分利用班會和晨會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充分發揮教育陣地在各項活動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
第二,班級紀律
(1)課堂紀律。首先,老師和學生* * *制定班規和紀律,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學生既有趣又有動力,不知不覺就能遵守紀律。因為是孩子們自己做的,所以把被動的需求變成主動的行為,有助於學生把言語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目標是言行壹致。
(2)健康:
1.個人衛生:要求穿幹凈的衣服。
2.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指派值日生打掃衛生,並設立衛生監督崗進行檢查監督。獎勵及時主動清理的學生或團體。同時利用花草美化環境,進行愛護環境和花草的教育。
三、具體活動:
3月:弘揚雷鋒精神,宣傳雷鋒思想,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意識。在抓課堂紀律的同時,要加強課間紀律。教育學生熱愛祖國、人民和勞動。特別是保護自然環境。培養學生團結友愛。
4月:培養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初級守則,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不在校園和公共場所追逐打鬧,不損壞校園和公共場所的花草樹木。(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搞好xx文化月)
可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加強學生安全知識教育和學校經常性教育。加強課堂紀律。
6月:做好後進生道德教育和學生假期前後安全健康教育。總結和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
第四,班主任的自我要求
1,嚴於律己,做學生的榜樣。積極開展課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
2.註重工作方法,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學生心理教育,以理服人。
3、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影響。
總之,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2.小學壹年級班級工作計劃
壹、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和少先隊的計劃要求,註重工作的科學性、思想性、方法性和層次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落實工作計劃,做好家長與社會溝通的橋梁,為學生的成長創造健康寬松的環境。
第二,班級情況
壹(3)班有25名學生。學生的成績差距很大。大部分學生聽話,但自覺性差。大多數學生學習努力,上課專心聽講,下課積極舉手,按時完成作業。但也有少數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困生的學習,讓他們逐漸趕上大部隊。
三。要點和措施
(壹)搞好日常管理,組織建立班集體。
1,狠抓各班紀律,確保學生遵章守紀。
2、集體活動要做到集合迅速,紀律性強,效果好。
3.建立正常的衛生值班制度,班級衛生人人有責,任務落實到每個學生。
4.培養團結協作的優秀小幹部群體。
(2)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1.利用晨會課對學生進行“初級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讓學生以此為榜樣,指導自己的行動。
2.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法制教育。
(3)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1.與各科教師保持密切聯系,註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2.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既能享受學習,又能學習。
(4)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
1,給學生講解日常保健知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努力在班裏營造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3.密切關註學生和個人的心理動態,及時進行教育。
(5)加強與家庭的合作。
1.建立校際家訪制度。
2.通過訪問和家長聯系簿與家長密切聯系。
3.小學壹年級班級工作計劃
壹、指導思想
以良好習慣的培養為切入點,塑造學生現代人的道德人格品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並內化為自覺行為,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會獨立,弘揚民族精神,做新時期合格公民,積極爭創綠色學校。
二、課堂情境分析:
該班學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外省市5人,本市其他鎮3人。男生大多活潑好動,文字表達能力弱於口頭表達;有的女生膽小幼稚,口頭表達能力差;許多學生衛生習慣不好。
三。工作目標
1.把班風建設作為行為規範訓練的起點,從習慣養成、潛移默化做起。在營造良好班風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使學生的行為趨於規範,並努力將其轉化為自覺的行為。
2.配合學校的爭創綠色學校、雛鷹爭章、好習慣與我壹起成長等活動。,與學生合作,對教育負責,讓學生初步學會合作,知道對自己負責,對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然負責。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註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學習和活動過程中培養小幹部的能力。
4.關註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組織學生在課間進行合法有益的遊戲。
第四,教育措施
1.註重學生文明習慣的培養。利用班會課和上午活動課的時間,加強行為規範的訓練。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註重學生文明習慣的培養。
2.關註學生的身心健康。利用課間和課後休息多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走進他們的內心。
3.註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每個學生在集體中找到壹個服務崗位,讓班裏的每個學生都得到服務同伴和班級的機會,充分體驗到我是班級的小主人,學會與同學合作,對我的工作負責。
4.註重學生潛能的開發。配合各種學校主題活動,如爭創綠色學校、爭做環保小衛士等,通過討論、比賽、實踐等多種方式方法,鼓勵創新,開發學生潛能。
5.註意家校聯系。通過電話、家訪等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家校教育保持壹致,爭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小學壹年級班級工作計劃
壹、指導思想
繼續加強班級建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意識。以《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習慣養成、誠實守信、感恩意識、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深入開展“三生四愛五心五好”活動,打造安全衛生、文明和諧的班級。
二、工作目標
狠抓班風和紀律,打造團結向上、紀律嚴明、勤奮全面的班集體;培養壹支積極主動、責任心強的班幹部隊伍;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有效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班裏沒有發生安全事故,也沒有人受到學校的處罰。
三、工作的基本思路
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對集體的榮譽感、向心力和凝聚力,穩定班級已經形成的良好班風和學風。
第四,班級現狀分析
共有75名學生,包括36名男生和39名女生。走讀生14,住校生61。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15父母在外打工,另有10父母在外打工。他們的祖輩對學生的生活指導很少,對學習的約束也很少,導致部分學生自律性差,對班級管理造成壹定影響。
上壹頁1 2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