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效應分析_中小企業的稅盾效應

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效應分析_中小企業的稅盾效應

[摘要]面對國內外嚴峻的金融危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建立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以提高聯盟整體和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本文認為,這種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能夠實現規模經濟、速度經濟和協同效應,並定性地分析和證明了弱勢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可行性。

[關鍵詞]同質競爭力;規模經濟效應;速度經濟效應;協同效應

doi : 10。3969 / j . issn。1673 - 0194 .2012 .16.049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f276.3【文獻識別碼】a【文獻號】1673-0194(2012)16-0082-02。

0報價

在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中小企業憑借其經營方式靈活、組織成本低、對技術服務要求低、在市場上進退自如等自身優勢,成為中國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成員[1]。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比例雖然已經超過註冊企業總數的99%,但大部分處於同質競爭狀態。雖然它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稅收的50%和城市就業的75%,但這些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如何提高這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本文提出了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並分析了其效果。

1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

1.1同質化的概念[2]

對於企業同質化概念的理解,本文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進行闡述:

(1)狹義:指部分企業處於同壹行業,產品性能、商業模式、技術引進和開發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接近相同的現象。

(2)從廣義上講,是指中小企業相互模仿,在市場上逐漸趨同的壹種現象,也是這些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壹個鐘擺平衡的動態過程。

1.2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

同質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是指這些同質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是壹個完全市場,這使得這些企業在資源有限、機會較少的情況下不得不相互競爭。同質競爭型中小企業聯盟是指同質競爭型中小企業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通過建立動態鐘擺的競爭型聯盟,借助合作夥伴的資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競爭力和自身競爭力,最終達到“* * *”的目的。

2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效應分析

本文認為,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有效聯盟後,這些中小企業所獲得的規模經濟、速度經濟和協同經濟大於單個企業在市場上經營所獲得的效果之和,這些單個中小企業無法單獨實現。本文將從規模經濟效應、速度經濟效應和協同效應的角度分析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可行性。

2.1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規模經濟分析

規模經濟是指在技術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企業各種投入要素的增加,生產或經銷單壹產品的單個經營單位規模擴大而降低單位生產或經銷成本所產生的經濟。規模經濟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壹般來說,為了獲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采用自我擴張和再生產或企業兼並的傳統方法。而戰略聯盟[3]改變了這種方式,而是借助外部環境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規模經濟。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規模效應是某壹行業的中小企業借助同行業其他企業家的資源和能力形成的。這些中小企業在有效的聯盟過程中,在誠實、平等、互信、互利的前提下,組織利用* *所享有的信息、技術、經驗甚至固定資產,發揮各自的優勢,發揮整體能力,從而提高聯盟和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

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可以實現聯盟企業在技術和市場上的規模經濟。其中,技術規模經濟又稱“規模產出效應”,是指這些中小企業通過聯盟在R&D、生產、銷售等某壹環節或壹系列環節進行合作,會降低相應環節的生產成本和組織成本,增加規模產出,節約交易成本和穩定交易關系,實現內部規模經濟。市場規模經濟是指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通過這種競爭關系可以實現規模購買,擴大空間,避免市場過度競爭,從而實現外部規模經濟。

2.2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速度經濟分析

速度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錢德勒提出的。他認為,速度經濟是企業通過快速滿足顧客需求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也相當於說,能夠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並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的企業,也最有可能獲得市場機會,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在戰略管理理論[4]中,速度經濟是企業通過聯盟比單個企業更快地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更新而形成的比較經濟效益。面對當今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市場環境,由於單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有限,這些脆弱的中小企業無法保持其在企業產品或服務上的絕對優勢。而具有同質化和競爭性的中小企業通過建立聯盟來聯合自己的人力、資源和技術,使企業聯盟在相應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掌握市場中的需求動態,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針對市場上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聯盟能夠時刻關註市場需求的變化,預測和把握市場的需求方向和需求,使聯盟中的企業能夠根據這種需求的方向和數量來決定產品的生產或銷售。總之,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快產品生產的進程,縮短產品投放市場的時間,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不會出現不必要的延誤,從而獲得企業聯盟的速度和經濟優勢。

2.3同質競爭中小企業聯盟的協同效應分析

美國學者H. Igor Ansoff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了經濟學中的“協同效應”。他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聯合起來,可以使整體效益大於每個單個公司的個體效益之和,即數學表達式為1+1 > 2。企業的“協同效應”是指企業以壹定的方式重新分配內部資源所帶來的效果,最有效的狀態[5]。企業的這種效應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終表現為企業整體和個體能力和價值的提升。企業聯盟的協同效應絕不等同於簡單地將聯合的單個企業相加形成經營業績。

對於某個行業的任何壹個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其可利用的資源容量並不是無限的,因此並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在該行業的相應市場中占據主動。為了在市場中擁有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本文建議中小企業可以與同行業的其他中小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夥伴關系,實現聯盟中的資源優勢互補,進而增強企業的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即同質競爭性中小企業聯盟,是指具有同質競爭性的中小企業可以建立聯盟,提高彌補資源不足和配置資源的效率,使這些中小企業獲得協同效應,以實現聯盟“* * * *”的目標。

因此,在競爭性中小企業聯盟同質化的過程中,這些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有效的企業能力管理和誠實守信的合作,有效地轉移和擴散資源,使企業聯盟產生1+1 > 2的協同效應,進而這些中小企業可以擁有企業聯盟的競爭優勢,提升聯盟的整體能力,提高單個企業的價值。

3結論理論

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效應必須在動態市場環境的基礎上產生。這些中小企業只有選擇合適的聯盟夥伴,建立正確的聯盟協議和機制,形成更好的聯盟,通過有效的管理和合理的資源配置,才能給這些中小企業帶來規模經濟、速度經濟和協同效應,提高企業聯盟能力,增強自身競爭力,最終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總之,面對當前的市場經濟,我國的中小企業不僅面臨著國外同行業企業的競爭,而且更多的是暴露在國內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中。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為了避免過多的同行業競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同質競爭的中小企業聯盟不失為壹個好辦法。

主要參考文獻

【1】周嶽峰,丁旺旺,齊新。中小企業組成競爭性非互補戰略聯盟的動因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0 (12)。

[2]周嶽峰,文興斌,景.中小企業競爭與合作模式探討[J].運營與管理,2012 (6)。

[3]李心春。企業聯盟與網絡[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4]袁開坤。論中國企業與國外跨國公司戰略聯盟的升級[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1 (2)。

安德魯·坎貝爾,凱瑟琳·薩默斯·盧克斯..戰略協同[M]。任海通,龍大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 上一篇:蘇州裝修公司擅長的簡歐風格有哪些?蘇州裝修公司有什麽推薦?
  • 下一篇:危機公關管理辦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