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徐州農業公司調查

徐州農業公司調查

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農業產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壹項重大戰略舉措。近幾年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為改變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成績。為進壹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我們對賈汪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調研。

壹、產業化經營發展現狀

賈汪區位於徐州市東北38公裏蘇魯兩省交界處,總面積690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44萬畝。距徐州市區38公裏,區位優勢獨特。下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賈汪是壹個農業大區,境內旅遊資源、林果資源豐富,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平原面積較少,山地、塌陷地大量分布,境內有大小山頭283座,山區面積占52%;農業人口33萬,占全區50萬總人口的66%。近年來,我區立足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壹的實際,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作為農民增收和富民興區的重點工程來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願為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大棚蔬菜、花椒、杏、菌、石榴、蒜、養殖、加工等特色產業培育,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1、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農業四大園區:

⑴、紫莊設施蔬菜示範園。該園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徐州旺佳農林牧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建設400個占地1000畝的高標準智能溫室大棚和蔬菜交易市場,成為全市單體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設施蔬菜基地。黃瓜、番茄、香瓜、蕓豆等優質蔬菜,均達到無公害標準,並註冊“紫健牌”無公害農產品商標。2007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00萬元,實現利潤218萬元,菜農僅蔬菜壹項人均收入6000多元,經濟效益明顯,對塔山、汴塘等東部鄉鎮連片發展設施蔬菜起到了帶動作用。

⑵、江莊優質食用菌產業園。該園依托徐州龍興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資3000萬元,建設標準菇300棟,占地300余畝,在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產業園集科研、制種、生產、加工於壹體,是壹個菌種供應、技術指導、加工銷售壹條龍的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007年優質高檔食用菌產出1200噸,產值1600萬元,並帶動了周邊村組建設菇棚70棟,栽培面積5萬平方米。

⑶、塔山生豬規模養殖基地。該園在徐工集團3600萬元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建成存欄生豬5000頭、年提供種豬2000頭、瘦肉型生豬20000頭的養殖基地。目前,我區大吳久久畜牧有限公司、青山泉百草園生態牧業種豬場、江莊四通萬頭生豬養殖小區等生豬養殖小區,受該項目影響決定增加投資、擴大規模。2008年全區發展規模養殖329戶,年出欄7.83萬頭,規模養殖比重達52%。

⑷、大洞山農業休閑觀光旅遊區。大洞山觀光農業園,以徐州第壹高峰壹壹大洞山為中心,依托周邊的鹿樓石榴園、宗莊桃源、十裏花溪、督公湖等旅遊資源建設,占地18000畝,榮獲“江蘇省農業觀光園”稱號。該園申報了“大洞山”品牌,其主要特色果品石榴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年產無公害石榴20500噸;2008年實現產值5300萬元,利潤3220萬元,項目區人均增收3200元。目前,已引進徐州旺佳農林牧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上海龍翺集團投資大洞山農業休閑觀光旅遊區建設。今年還將投資2億元,啟動督公湖、茱萸寺等重點項目的開發。

2、龍頭企業正在壯大。目前,全區已建成各類涉農龍頭企業5家。其中徐州豐裕飼料加工有限公司年產值,創利潤,帶動農戶,已是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徐州龍興實業公司占地3000畝,擁有菌房2500棟,年產值6000萬斤。已形成加工食用菌5000萬斤的核心示範區,形成輻射10000畝、菌房8000棟、年產2億斤的食用菌產業帶,使食用菌產業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吳久久畜牧有限公司規模養殖基地、青山泉大鵬養豬基地等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場建設,年出攔量50000頭以上,已初步發展為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

3、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各鄉鎮以城鎮建設為平臺,催生了壹批綜合市場、專業市場、集貿市場。如塔山耿集的大蒜市場、賈汪鎮鹿樓石榴市場、紫莊鎮蔬菜市場都已初具規模,並影響和輻射到了鄰近其他鄉鎮。我區積極實施龍頭帶動,強化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目前,全區種植業“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得以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壹步優化。

4、管理機制基本完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區農口各部門整合各項支農資金,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化發展規劃,確定了今後3—5年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生產的工作目標、產業布局、實施措施。各鄉鎮有分管農業副書記、副鎮長主抓農業產業化生產工作。目前,全區產業化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制度平臺已經搭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由於受諸多因素影響,整體發展水平很低。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農民收入增幅較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作物在農業中的比重較低,農村經濟特色不明顯,農民增收緩慢且不穩定。2004--2008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2810元,比上年增幅分別為5.6%、2.3%、7.5%、5.5%和10.8%,明顯表現出收入增長的不穩定性。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戶,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在大棚蔬菜發展上,雖然種植面積有1萬畝,但3000畝以上的連片種植很少。同時,各鎮之間產業化基地建設還不平衡,部分鄉鎮尚沒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規模效益始終得不到顯現。

3、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壹方面龍頭企業工業化程度低,對農業反哺能力有限;另壹方面,缺乏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幹工業企業。現有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除賈汪鎮的豐裕飼料加工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屬企業規模小、裝備差,沒有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這在客觀上影響和制約了產業化的發展壯大。

4、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產業啟動速度慢。由於我區獨特的性質,不屬縣級、不屬徐州市郊區,既享受不到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又不享受徐州市區待遇,地方財力薄弱,對產業化的投入明顯不足。民間資金沒有真正啟動,還沒有形成壹套聚集收攏社會閑散資金的機制。這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生產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壯大,阻礙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

5、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戶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系松散,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專業中介組織較少,農民經紀人大部分文化層次在高中以下,素質低。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使不少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得不到長足有效的發展,往往起步較好,發展不利。

三、建議與對策

針對我區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發展中,我認為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農業產業化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增強緊迫感,樹立扶持產業化經營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要正確認識,科學對待,為發展農業產業化掃清思想認識障礙。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問題。

2、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壹切為了人民,壹切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的思想,通過龍頭企業,引導農民有組織地走向市場,有效克服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壹是要把發展龍頭企業與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結合起來。二是企業必須確定立足農業謀求發展的經營思路,避免不切實際盲目上項目,鋪攤子。使龍頭企業向大(帶動面大)、高(技術含量高)、長(產業鏈條長)的層次發展。三是要以工業化的理念謀求發展,運用工業生產的方法管理農業企業,以市場引導生產,以流通帶動生產。按照誰有能力當龍頭就扶持誰的原則,實行定點培植、重點引進,盡快培育壹批特色龍頭企業。

3、抓特色產業培育,擴大生產基地規模。要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重點,把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產業、養殖產業、飼料加工產業、農業觀光旅遊產業作為全區產業化發展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盡快建設壹批3000畝以上連片大棚種植區,發展壹批蔬菜種植專業大戶、基地村、重點鄉鎮,不斷提高產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興建壹批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產品和產業基地。通過3—5年的努力,把農業產業結構調優,規模做大,推動農業產業化不斷向深度進軍,力爭兩年內建成以瑞克斯旺有限公司、徐州龍興公司為龍頭的萬畝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種植大區。

4、完善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通過有意識地組建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將產業發展的諸環節聯結成壹個有機的整體,確保產業按照壹體化的方向順利發展。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下大力氣抓好農副產品直銷市場建設,實現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市場之間的有效對接。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化中介經紀人隊伍,鼓勵更多的有經營才能的人參與到產業化營銷體系中去,實現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組織體系的完善,帶動基地建設,推動產業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強扶持引導。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是企業和農戶,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規劃和政策扶持,幫助解決產業化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要做好引導、支持和推動三方面工作。要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發布產業信息,引導重點產業發展,防止盲目生產給農戶造成的損失。要通過資金投入、政策傾斜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搞好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基金,將財政扶貧、以工代賑、農業開發、扶貧信貸等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產業化經營。要進壹步規範市場秩序,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重點產業發展。

6、強化保障機制。建立農業經營風險保障機制,保護農民合法經濟利益。以農民專業協會為基礎,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協會會員自願參加的生產風險基金,幫助農民自我保護,調動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 上一篇:魏橋相關企業
  • 下一篇:淺談園林建設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