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型前的準備工作
企業在上ERP項目之前,必須要考慮這些問題:
清楚企業的現狀、制定發展計劃;
分析自身的管理特征;
明確引入ERP系統的目的及需求分析;
結合企業財務狀況,做好預算;
選型小組成員確定。
提前進行或提前做計劃,這樣在選擇ERP系統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則,在眾多ERP廠商中無目的的挑選,既有可能迷失方向,浪費時間,還有可能造成直到項目實施後才發現軟件功能與企業的生產類型不相適應。
了解ERP廠商
伴隨著市場的需求,ERP系統管理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推向市場,企業在選擇時面臨著多種選擇。
1、專業背景
是否有企業所在行業的實施經驗?ERP廠商應該在相關行業有成功應用和相關行業的管理經驗。企業ERP系統建設的實踐及專業性非常的強,ERP軟件廠商的專業程度直接影響企業的實施效果。
是否熟悉企業的具體運作模式和把掘企業的真正需求?企業的ERP系統建設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情,而是要切實能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
是否能提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解決方案?
是否真正踏實地在做該領域的工作?因為企業的ERP系統建設是壹個長期的工作,所選擇的ERP廠商應該是專註在此行業。
2、技術實力
研發、實施團隊的能力如何?
是否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金投入到ERP產品的研發和優化中?軟件開發尤其是要關註企業的研發管理能力,壹家合格的ERP廠商對研發的投入會占全年收入的壹定比例。
能否提供及時、快捷、優質、健全的技術支持?技術支持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具體實施和運用。
3、產品實力
是否涵蓋了企業的主要業務範圍?
是否滿足企業現階段需求?
產品是否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求?ERP廠商不但要提供合理的ERP產品來滿足企業的需求,更要提供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解決方案。
是否具備分析、優化和適應企業管理流程變化的功能?
4、服務和咨詢能力
是否提供咨詢服務?企業的ERP系統建設,有時並不是壹個企業能完全解決的,就需要ERP軟件廠商能站在企業的高度為企業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工作,以滿足企業的不同要求。
是否能為企業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務能力?
5、其他
系統是否足夠安全和穩定?
是否能與企業現有系統集成?目前大多數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都不是“白紙壹張”,而是在單元技術方面取得了壹定的實質性的進展,因此,企業在選擇集成商時壹定還要考慮能否繼承企業現有的系統,或實現對現有系統的良性改造,實現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平穩過渡。
企業在明確了自身的需求後,還應明確ERP廠商能提供什麽?只有在全方位的考察之後,企業才可能成功地完成ERP系統項目的選型工作。因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壹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站在企業整體信息化的全局上來確定ERP軟件廠商。
選型註意事項
1、企業是主角:企業在ERP系統建設過程中,擺正企業與ERP廠商之間的關系非常關鍵,企業壹定要樹立企業的ERP系統建設不應該由ERP廠商獨立完成的觀念。“主角”是企業本身,而ERP廠商僅僅是“配角”的身份。ERP廠商應該放在咨詢、顧問和具體實施的地位。擺正了關系,才能更好的進行合作,將雙方的優勢集中,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
2、轉變管理理念:用先進實用的管理理念理順企業現有的管理;需要時制定企業結構調整計劃,尤其是關鍵業務的流程重組。
3、強調軟件的實用性:技術的領先性和技術的實用性壹直困擾企業ERP系統建設時的選型,單純追求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都是不足取的,企業應該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在追求先進性的同時強調實用性,並且壹定要站在整個企業信息集成的角度來選擇軟件,並且要切實註重於系統的集成和開放。
4、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規劃是系統的“整體”,是系統的“整體規劃”,是實現整個系統的“技術途徑”,總體規劃壹般不承擔具體的項目設計,是整個研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術總綱。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從簡單技術入手,迅速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在應用的基礎上啟發更廣泛、更深入的需求,同時通過效益驅動可以以樹立企業建設信息化的信心,減少企業壹次投入過多,負擔過重而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分步實施同時可以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
5、明確目標:即是不要偏離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實現企業的整體的信息集成。
6、高層領導:參與確實領會“壹把手工程”,也即是不僅僅是企業的最高領導親自參與,還應該包括整個決策層的參與決策,是壹個企業的高層領導組成的領導班子,是廣義上的“壹把手”。
ERP系統能夠將企業外部客戶需求、內部生產制造流程以及供應商資源整合在壹起,從而體現以客戶為導向、市場為中心、整合企業資源的經營宗旨,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信息化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壹環,而ERP作為必要手段,如何選擇ERP軟件,減少企業風險,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