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控制環境的建立是該制度真正實施的有效保證。影響控制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董事會、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等等。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企業財務管理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征,使企業成為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的企業機制。二是構建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包括管理理念、風險管理、管理控制方法、組織結構、外部環境影響等。因此,為了企業的發展,必須增強企業領導和管理者的思想意識,轉變管理觀念,提高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明確審計方向,確定審計目標,把握審計重點。
對於壹個企業來說,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這樣壹種審計活動來完善審計的內部控制制度,維護企業資金的穩定和安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審計內容上,內部審計人員應通過咨詢、調查等形式了解企業管理信息和流程(傳遞與溝通方式、制度編制、職責分工、崗位規範和標準)等相關資料,進壹步向相關部門和人員了解企業相關業務和財務信息,測試和分析企業主營業務的關鍵控制點,掌握這些控制點的漏洞和不足,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在審計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重視風險分析,確保內部控制審計的順利開展。最後,企業還應建立內控審計隊伍培訓基地,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培訓,不斷強化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和審計專業技能,為企業培養壹支高素質、高素質的審計隊伍。
(3)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執行和監督職能。
為了使內部控制制度發揮良好的作用並得到有效實施,企業必須有足夠的人員和資源來完成分配的任務,並應選擇具有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的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完善考核和獎勵機制,並對員工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督。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使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更多地參與企業的事前預防和內部控制。通過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和隱患,對企業會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技術上的糾正或改進,提出壹些建設性的意見和措施,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