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以參考:
序列號審計內容
4.0過程開發的實施
4.1 * P-FMEA是否在項目期間進行了補充和更新?確定的措施是否已經實施?產品和流程的變更必須由項目負責人進行評估。與FMEA團隊討論後,如有必要,必須進行新的分析。措施實施後,P-FMEA流程也應進行補充和更新,使其符合當前形勢。
4.2*是否制定了質量計劃?質量計劃必須包括產品的大組件、部件、小組件、零件和材料及其生產過程。必須為新的過程/產品制定質量計劃,並在過程/產品發生變化時進行更新,以使其符合當前形勢。
4.3*妳是否有各階段所需的批準/資格證書?每個零件、組件、附件、生產設備和檢驗儀器都必須經過批準/驗證。
4.4*是否需要在量產的條件下進行試生產才能獲得量產的認可?為了及時評估所有生產因素和影響,並在必要時進行糾正,需要進行試生產。在批量生產中應避免生產瓶頸和質量損失。
4.5*生產文件和檢驗文件是否可用和完整?工藝參數/檢驗特性原則上應標註公差,生產文件和檢驗文件必須位於生產站/檢驗站。如果有任何偏差,必須記錄所采取的措施並存檔。
4.6*是否具備所需的量產能力?必要的產能可以從報價核算和目前的發展計劃中得知。
6.0生產
6.1人員/質量
6.1.1*員工是否被授權監控產品質量/過程質量?
6.1.2*生產設備/生產環境的責任和權限是否授予員工?
6.1.3*員工是否適合完成交付的任務並保持其質量,是否有相應的崗位培訓?
6.1.4是否有包含該崗位的人員編制計劃?在人員配備計劃中應考慮缺勤因素(病假/假期/培訓),還應確保崗位人員的必要素質。
6.1.5是否有效運用了提高員工積極性的方法?通過有針對性的信息(宣傳)來促進員工的投資意識,並提高質量意識。
6.2.0生產設備/工裝模具能否滿足產品的具體質量要求?
6.2.1*生產設備/工裝模具能否保證產品的具體質量要求?
6.2.2*批量生產中使用的測量和檢驗設備能否有效地監控質量要求?
6.2.3*生產工位和檢驗工位是否符合要求?工作環境條件(包括返工/維修站)必須符合產品和工作內容,以避免汙染、損壞和混批。
6.2.4*所有重要的技術要求是否都在生產文件和檢驗文件中標明並得到遵守?原則上,必須為工藝參數、檢驗和測試特性標記公差。生產站和檢驗站必須有相應的生產文件和檢驗文件。必須記錄和歸檔所采取的變更和措施。
6.2.5產品調整/更換是否有必要的輔助工具?
6.2.6*初始批生產是否被批準,調整或偏差是否被記錄?批生產批準是根據批訂單對生產的初步(第壹次/第二次)批準。產品和工藝批準是必要的,必須由權威人員根據驗收規定進行書面批準。必須解決產品規劃/工藝規劃和/或先前大規模生產中發現的問題。批準檢驗必須根據明確的檢驗指導書進行,以確保可重復性。采用核對表意義重大。如果抽樣檢驗樣品後繼續生產,這些產品必須在樣品被批準前被隔離。批準過程中必須包括維修。
6.3.0運輸/搬運/儲存/包裝
6.3.1*生產數量/批量是否根據需求確定,是否會有目的的輸送到下壹道工序?
6.3.2*產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貯存,運輸設備/包裝設備是否適合產品/零件的特性。
6.3.3*車間內的廢品、返工返修件、調整件、余料是否分開存放並貼標簽?
6.3.4*整個物流是否保證無混/良料和可追溯性?
6.3.5*工裝模具、設備和測試設備是否正確存放?
6.4.0缺陷分析、糾正措施和持續改進(KVP)
6.4.1*質量數據/過程數據是否完全收集並可評估?
6.4.2*質量數據/過程數據是否通過統計技術進行分析,並得出改進計劃?
6.4.3*如果存在與產品和工藝要求的偏差,是否分析了原因並制定了糾正措施?
6.4.4*是否按時實施了所需的糾正措施並檢查了其有效性?
6.4.5*是否定期對流程和產品進行審核?
6.4.6*產品和流程是否持續改進?
6.4.7*是否確定產品和過程的目標,並監控目標的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