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中國國有企業存在哪些弊病

中國國有企業存在哪些弊病

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弊病分析

壹:企業領導沒有領導大企業的素質。

首先沒有業務素質,企業領導大多是政府官員,對企業發展的根基,業務流程,生產流程,技術流程都沒有理解透徹,造成或者壹味擴大生產,賺取政治資本,以積累往上爬的資本;或者不主動參與建設企業,不求上進,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使企業慢慢走上死路。典型的例子是:山西春筍電視機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批電視機生產企業,獲得日本三洋公司的技術援助,在八十年代曾創造了年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的輝煌成績,成為當時中國首屈壹指的電子制造企業,是當時第壹個矗立起霓虹燈廣告牌的中國企業。然而,企業內部的官僚主義卻開始日益盛行,高層不是在想如何研發核心技術,開發新壹代顯象管技術,推出新產品,而是陷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政治漩渦當中。這樣僅僅到了90年代初,富有創業精神的曾經默默無聞的軍工企業四川長虹依靠技術基礎上發動的價格戰壹舉占領了中國電視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此時的春筍由於積壓太多老型號的電視機賣不出去,又沒有先進技術生產電視機投放市場而瀕臨倒閉……

其次,沒有戰略家素質,目光短淺,喜歡蠅頭小利,甚至不惜犧牲原則為代價。典型的例子有中國壹汽旗下的紅旗汽車。紅旗汽車是中國第壹個轎車品牌,它身份的輝煌歷史不需我再來贅述,作為壹款高檔汽車品牌,以純手工打造的汽車部件,輝煌的歷史經歷,***和國的驕傲這些資本,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創造堪比世界勞斯萊斯、林肯等的頂級汽車品牌。可是當時的壹汽領導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它為了擴大生產效益,壹方面事實上停止了對紅旗轎車設計制造技術的自主研發,轉而以開始了所謂“市場換技術”的做法,與某國外汽車合作,紅旗做的不過是把自己的商標貼到人家的汽車上,最後推出幾乎是該品牌某款車型翻版的所謂紅旗汽車。到了後來,紅旗竟然墮落到開始做起了微型面包車這壹毫無品牌效應的車型上。至此,紅旗從神壇跌了下來,它不再是人們仰慕而崇敬的汽車品牌,而是壹個只能靠貼牌為生的三流汽車品牌。

綜上所述,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他的壹舉壹動,他的戰略眼光,他的人文修養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這壹個企業的內在文化。企業可以忍受技術上的錯誤,但不能承受戰略上的失誤。

二,企業不知企業目標

企業的目標是賺錢,這本無可厚非,可是,國內企業幾乎把這個目標提升到了變態的程度。

說白了這是體制問題,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交給企業生產任務,企業照做就是了。如今,國家已不對企業的生產作出過多的限制,盈收都要自己負責,但產權和利潤歸國家。中國企業在談到企業目標的時候都要說,我們的產量要達到什麽目標,市場占有率要有多少等等技術上的問題。但最根本的,沒有企業要說,企業的目標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生產開發出性能更好,更實用的產品。在歐洲,在日本,在美國我們聽到大都是這樣壹種聲音:“我們企業創立的初衷就是為大眾提供更好更廉價的產品,我們為此而奮鬥。”毋庸諱言,我們的企業動機“不良”!為賺錢而賺錢,妳永遠只能在膚淺的層面上苦苦掙紮,而理解大眾消費心理,努力為大眾提供良好產品的企業才能得到消費者的尊重,才能得到市場的青睞!

中國廠商對國外廠商亦步亦趨,學習管理經驗,學習制造技術,但卻沒有學會對消費者的尊重,層出不窮的假貨,質量低下,以次充好的行為根本不是什麽偶然事件,這完全是藐視消費者的行為。因為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賺錢,而不是其他。

三, 政府盲目的政策限制企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時,中國就造出了汽車,如今五十年過去了,日本人的車跑遍了全世界,韓國也有響當當的汽車品牌,而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現在仍舊沒有為之驕傲的汽車品牌。以前的國營汽車大廠如壹汽,上汽等企業到現在仍處於引進外資,引進技術,中外合資的僵化模式中。雖然這種方式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了表象上的繁榮,可事實上這種政策導致了如今本土品牌萬馬齊喑的悲哀局面。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奇瑞,華晨,吉利等壹批汽車企業終於在政府的“封殺”下勇敢地闖了出來。他們作出了讓壹汽這些老先輩為之汗顏的成績。但是,他們創立之時是何等的艱難,這種艱難不是來自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不是來自技術的高不可攀,也不是來自資金不足,可悲的是這種困難恰恰是來自政府的政策!例如吉利汽車的締造者李書福為領國家頒發的乘用車制造許可證是何其的艱難,李書福曾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大膽嘗試,允許民營企業作轎車夢,幾十億的投資我們不要國家壹分錢,不向銀行貸壹分錢,壹切代價民營企業自負,不要國家承擔風險,請國家給我們壹次失敗的機會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領導機關中個別鼠目寸光的人對民營創新企業持有非常大的成見的!

中國工業基礎,人力資源,資金來源,市場都比韓國要好的多,為什麽韓國能有現代,大宇,起亞(起亞現成為現代的子品牌)這樣的汽車巨頭而中國卻沒有?想起中國某位汽車高官說過壹句話:“設計開發壹輛新型汽車,得投入幾百億的資金,研制好幾年!不如直接引進國外技術!”。於是,在這種領導思想的指示下,中國國有汽車企業都投靠了洋人!再借用李書福說過的壹句話:“傍外商,無異於吸食鴉片!自己沒有核心技術,永遠只有依靠別人!”

四,產權不明,責任無法清楚的劃分,既得利益無法清楚的分配

壹個企業經營的好,被認為是企業家的功勞,如果倒閉,責任該誰負,反正,迄今為止沒有幾位廠領導負過這個責任,還美其名曰:“就當交了壹次學費!”說這話的人,說好聽的的是沒有責任心的人,說不好聽的完全是民族敗類,他們根本不把國家、人民的財產當壹回事,不把自己肩負的責任放在眼裏,這種人不是敗類是什麽?

當然,客觀的說,企業有成立的就有倒閉的,有壹定的客觀原因在裏面,不過,壹個企業的倒閉,不能都歸咎於客觀原因。民企倒閉,企業所有人幾乎傾家蕩產,國企倒閉,相關責任人非但沒有得到相應處置反而“跳槽”到另壹家企業機關,繼續他的昏君領導。產權關系不明晰,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等權能界定欠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缺乏制約機制,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有通過企業上市,融入國內乃至全球資本市場才能得以改善。

有人形容中國企業的領導三拍搞垮企業:拍腦袋決策,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中國國有企業的弊病既有制度上的,體制上的更有文化上的腐朽氣息,如果不改革,不註入新鮮血液,中國國企將無法跳出這個無底黑洞

  • 上一篇:職業規劃是怎麽寫的?
  • 下一篇:中國銀行對公賬戶維護費的收費標準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