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論文拿高分,在線等~ ~

論文拿高分,在線等~ ~

答案1:制約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及對策

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特點

近20年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但進入2001後,由於美國新經濟泡沫的破滅,美國經濟出現持續衰退,波及西歐和日本。尤其是“9.11”事件後,美國經濟不僅無望,更糟糕的是,全球經濟衰退進壹步加劇,外國直接投資也大幅下降。根據聯合國2001年9月8日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2001》,預計全年投資將降至7600億美元,降幅近1/3。

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最大特點是,發達國家和地區既是對外直接投資流出的主角,也是對外直接投資流入的主角。自從對外直接投資開始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壹直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角。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發展中國家在外國直接投資發展中的地位壹度有所提高。從65438年到0993年,20世紀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比重達到16.1%,對內直接投資比重達到39.9%。

統計表明,從1995到2000年,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量從3058億美元增加到10463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從2034億美元增加到10052億美元,分別增長242.2%和336.3%,均超過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由此,發達國家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明顯上升,其中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量從86.1%上升到91.0%,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從61.4%上升到79.1%。相比之下,同期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的比例明顯下降。其中,外商直接投資流出由13.8%下降到8.6%(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年下降到4.8%),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由34.2%下降到18.9%(1996年上升到38.4%)。

外國直接投資發展的另壹個特點是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非常活躍。1995-1999期間,美國和西歐的相互投資從840億美元增加到2863億美元,增幅為240.8%。其中,美國對歐盟的投資從488億美元增加到582億美元,歐盟對美國的投資從3565438億美元增加到22865438億美元。分別增長了19.3%和549.9%。由於美國和歐盟相互投資的快速增長,相互投資占外國直接投資(按國內直接投資計算)的比重從1995年的25.3%上升到1999年的33.1%。此外,歐盟1999達到318億歐元,2000年達到4360億歐元,相當於1995的630億歐元的6.9倍,占歐盟內向直接投資的60%以上。

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對策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從1979開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壹些大中型生產企業、中央和地方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綜合經營企業甚至私營企業也加入了對外投資的行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1年9月底,中國包括貿易和非貿易企業在內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6513,協議投資額117.95億美元,協議來自中國的投資額79.03億美元。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采取多種措施促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以應對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新變化。

1.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

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為了“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通過在國際市場上有效配置資源,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要獲得微觀經濟效益,還要兼顧宏觀經濟效益。壹方面,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服從和服務於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我們不僅要著眼於當前的投資利潤,更要著眼於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安全,抓住機遇,加大海外投資,開發利用國外資源,特別要重視國內十分稀缺但意義重大的戰略物資的儲備。另壹方面,“走出去”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壹些行業通過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形成了大量高技術生產能力,但國內總生產能力大大超過需求。

2.我們應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培育微觀經濟主體。

跨國企業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微觀主體。這壹課題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水平。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大部分還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壹方面,“定目標”和“規劃”的發展思路是必然的。另壹方面,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革,許多企業的機制發生了變化,但“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仍然存在,爭奪投資、項目、忽視效益和風險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對於那些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不嚴、國有資產監管不到位、缺乏內在發展動力的企業,境外投資很可能成為國有資產流失和流失的新渠道。根據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微觀因素,即企業自身的特征,是決定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之壹。因此,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轉制,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企業才會有長期不懈的“走出去”的內在激勵和自我約束機制。在當前條件下,可以鼓勵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3.根據經濟利益,確定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和產業流向。

截至2001年9月末,我國境外投資以港澳地區最多,占比46.8%;其次是北美,占比13.7%;第三是亞洲,占11%;第四是非洲,占9.2%;第五是拉美,占7.5%;第六是大洋洲,占6.2%;歐洲最少,僅占6%。壹般來說,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非常發達,市場廣闊,政治穩定,法制健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市場和法制建設滯後,政治相對不穩定。目前,我國境外投資已從貿易、餐飲逐步擴展到礦產、森林、漁業、能源等資源開發,家電、紡織服裝、機電產品等境外加工貿易,農業和農產品開發,餐飲、旅遊、商業零售、咨詢服務等行業。雖然貿易型企業(占比49.7%)仍占我國海外投資的半壁江山,但近年來,境外加工貿易(占比22.2%)和資源開發(18.1%)增長較快。我們應該根據微觀經濟利益和宏觀經濟利益來確定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結構和產業結構,以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闡述了網上銀行的基本概念,探討了影響網上銀行安全的因素及其安全防範策略。

[關鍵詞]網絡銀行網絡安全防範策略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從最初的矩陣傳播向網絡化、分布式傳播轉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以網絡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化革命時代,金融業不可避免地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深刻影響,從而形成了壹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網絡金融oj。網上金融引發了壹系列復雜的問題,其中最常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與網上銀行相關的安全問題oj。2iqmdvy3

壹、網上銀行介紹

網上銀行又稱網上銀行、網上銀行,有兩層意思。壹個是互聯網背景的傳統網銀)oj。它是壹種金融創新,是銀行業務oj的發展。它使用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上建立網點,以取代oj,這是壹種需要在櫃臺上操作的多種服務。第二,在傳統銀行之外,出現了另壹種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銀行(互聯網銀行)oj。它是壹種金融差異化,是壹種基於互聯網的虛擬機制oj。它在網絡之外沒有獨立的金融信息處理系統,因此對傳統銀行的地位是壹種挑戰。網上銀行是目前大部分網上銀行的形式,但網上銀行是oj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65438到0995,三家美國銀行在互聯網上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家網上銀行“安全第壹網絡銀行”(SFNB)oj。在SFNB的刺激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研究互聯網提供的機會,爭先恐後地向在線oj開放傳統金融服務。在這壹波金融電子化浪潮中,中國金融界也開始行動起來,oj。1998年3月,國內第壹筆真正意義上的網銀交易成功,拉開了中國網銀的序幕,oj。目前有20多家銀行的200多家分行有網站和主頁,其中有50多家oj分行開展網上銀行業務。根據網上的調查和估計,這些網上銀行擁有超過20,000個個人客戶和654.38+00萬個公司客戶。

二、影響網上銀行安全性的因素

網上銀行的發展如火如荼,但作為壹個新生事物,它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安全問題oj。影響網上銀行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

1.網絡本身的系統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因素:

(1)網絡系統因素。首先,我們的網絡系統存在很多安全漏洞,網上銀行就是建立在這些系統和網絡上的。早期的互聯網是服務於科研人員的開放互聯網,是完全非盈利的信息共享載體。因此,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協議都沒有考慮安全機制。

(2)不可抗拒的災難。如地震、雷擊、臺風等自然災害,以及火災、停電等意外事故,都可能造成網絡問題、主機不穩定和破壞,造成數據錯誤或丟失,從而嚴重影響網上銀行的安全。

(3)人為因素oj。比如工作人員的失職和失誤造成網絡系統的異常,造成網絡銀行系統的安全問題。

(4)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各種病毒在互聯網上傳播oj。是網上銀行正常運行的主要威脅之壹,尤其是銀行網絡的逐步開放,為病毒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帶來了更大的威脅。

2.各種主動攻擊帶來的安全問題主要是以下三個因素。(1)黑客攻擊。導致互聯網不安全的另壹個因素是,人們很容易從互聯網上獲取相關的核心技術資料,尤其是各種應用程序的原始代碼(如TCP/IP、Sendmail、FTP等。)與互聯網本身的技術資料(如RFC、FAQ文檔)相關,各種安全工具的原代碼也是開放免費的,如撒旦、破解等有爭議的oj。把這些材料拿出來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難免事與願違,oj。因為黑客會利用這些資料通過互聯網非法入侵網上銀行系統,從而破壞系統和數據。

(2)犯罪分子利用網銀實施經濟犯罪,也就是所謂的高智商犯罪oj。網上銀行是壹種貨幣支付和結算的系統,因此很容易引起經濟犯罪分子的註意,他們可能通過各種手段在幾秒鐘內使銀行遭受巨大損失。

(3)內部人員oj罪。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進入銀行系統,對oj構成安全威脅。三、網上銀行的安全策略

影響網上銀行安全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所以網上銀行的安全防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基礎工作首先,在建設網上銀行時,要綜合考慮軟硬件需求,利用操作系統的安全管理能力(盡量采用高級別的安全操作系統)和各種安全機制來增強網上銀行的安全性,不斷檢測各種網絡入侵,審計安全記錄,檢查是否存在對網上銀行構成安全威脅的漏洞,及時發現並處理oj。另外,要考慮到網上銀行的安全性不僅受系統軟件的影響,還受應用軟件安全性能的影響。因此,目前積極開發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網上銀行安全系統和應用軟件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網上銀行的安全性要考慮到人的因素。人為因素主要包括銀行網站內部管理人員和工程師的素質和技術水平,以及使用網銀的客戶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比如建立內部人員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員工的計算機安全教育,提高員工素質,狠抓內部員工的道德素質。

2.計算機病毒技術。計算機病毒實際上是壹種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感染和侵害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性程序。計算機病毒,尤其是通過網絡傳播的病毒,危害極大,是影響網上銀行正常運行的主要威脅之壹。

網絡銀行應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來防止病毒。網上銀行客戶端應配備安全有效的病毒防範系統,定期檢查和掃描,及時解決問題。然而,網上銀行更重要。病毒的防控要從全面的角度入手。管理員要通過網管主機掃描檢查病毒情況,設置在線報警系統,壹旦發現病毒立即報警,以便在管理中心解決。同時,應采用多層次的預防體系。新的反病毒措施應整合病毒檢測、多層數據保護和集中管理功能,形成多層防禦系統。此外,物理和政策措施也將在病毒預防中發揮巨大作用。

3.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是在網絡之間實現訪問控制策略的壹個系統或壹組系統。防火墻的實際實現方式各不相同,但原則上可以認為是壹對機制:壹個是阻斷傳輸流,壹個是允許傳輸流通過oj。防火墻技術是壹種通過隔離網絡拓撲和服務類型來加強網絡安全的方法。由於防火墻保護的對象是網絡中具有明確封閉邊界的網絡塊,而要防範的對象是來自被保護網絡塊外部的安全威脅,因此防火墻技術最適合在企業專網中使用,尤其是在企業專網與公網互聯的情況下。網上銀行系統正好符合這種模式,防火墻技術可以用來保證網上銀行的網絡安全oj。目前防火墻產品使用的技術有以下幾種:(1)包過濾技術是在網絡層(IP層)有選擇地通過數據包。根據系統中預設的過濾邏輯對數據流中的每個數據包進行檢查後,根據數據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使用的TCP/UDP端口和TCP鏈路狀態確定是否允許數據包通過。

(2)應用網關技術是基於應用層的協議過濾。它可以針對壹種特殊的網絡應用服務協議——數據過濾協議,對數據包進行分析並形成相關報告,對壹些容易登錄的通信環境進行嚴格控制,控制所有的輸入輸出,防止有價值的程序和數據被竊取。

(3)代理服務技術作用於應用層,是壹個高層應用網關作為代理服務器接受外部應用連接請求,然後經過安全檢查後與受保護的網絡應用服務器連接,使外部服務用戶在可控的前提下使用內網的服務oj。類似地,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之間的服務連接也可以被監控。應用網關的代理服務實體將對通過它的所有連接進行日誌記錄,以便檢查安全漏洞並收集相關信息oj。使用應用網關的高層代理服務實體具有以下優點:日誌記錄便於網絡管理;隱藏信息、內部保護的主機名等信息不為外界所知;應用程序網關可以代理RPC服務進行安全控制。

4.數據加密技術和認證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是保證信息安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術措施和理論基礎,用於保證網上銀行數據的私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常用的加密技術包括對稱密鑰加密、公鑰加密和混合密鑰加密。其中,混合密鑰加密既保證了數據安全,又提高了加解密速度。這種加密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

認證技術主要是防止信息在信息交換過程中被非法偽造、篡改和假冒的技術。如果黑客進入網銀系統,發布虛假信息或者更改真實信息,可以通過認證技術做出判斷。認證技術主要有:(1)消息認證。指在兩個通信者之間建立通信聯系後,每個通信者檢查接收到的信息以確保接收到的信息是真實的過程oj。(2)識別。主要指在網絡系統中對用戶身份真實性的鑒定。(3)數字簽名oj。是指信息接收方與發送方在接收和發送信息時的身份認證技術,可以使信息發送方和接收方不能根據各自的利益修改已簽署的文件和推卸責任,發生糾紛時可以由第三方進行仲裁。

5.安全協議支持

安全協議是保證電子商務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的數據交換標準,因為互聯網的通信協議TCP/IP幾乎不考慮安全因素,目前最嚴重的安全事件就是IP欺騙和竊聽獲取合法用戶的登錄信息,所以安全協議在網上銀行中同樣重要。目前,客戶端與網上銀行之間的主要安全協議是SSL(安全套接字協議)和SET(安全電子交易)。

網銀的交易服務器實際上是Web服務器,客戶端使用瀏覽器,但比信息發布Web服務器有更高的安全要求。使用證書是實現瀏覽器和Web服務器雙向認證的標準方法,主要通過SSL3.0協議實現。目前大多數瀏覽器和Web服務器都支持SSL3.0,該協議的主要任務包括:基於公鑰技術實現認證交換,完成瀏覽器和Web服務器之間的雙向認證;密碼算法協商,利用公鑰技術實現瀏覽器和Web服務器之間的密鑰交換;加密/解密數據。

SET是壹個更復雜的協議,由VISA和MASTCARD開發。它是壹個開放的標準oj,以確保在互聯網上進行在線交易時卡支付的安全性。在IBM、HP、微軟、NetScape、VeriFone、GTE、VeriSign等眾多大公司的支持下,現在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工業標準,並得到了IETF標準的認可。它定義了消費者、商家和銀行之間網上交易的安全規範,要求在網上銀行的支付網關中安裝服務器軟件支持集。

6.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網上銀行的出現導致了中國乃至世界法學領域的許多空白點。為了使網上銀行的發展有壹個規範、明確的法律環境,立法機關應密切關註網上銀行的最新發展和技術創新及其對金融業和監管的影響,集中力量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如數字簽名法、加密法、電子證據法等。要明確界定電子交易中各方(消費者、商戶、銀行、CA中心)的權利和義務,充分利用法律法規的規範性、穩定性和強制性,更有效地保護網上銀行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

2iqmdvy3

網上銀行作為新經濟的產物,是傳統銀行的發展和延伸,也是銀行業未來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籌碼。網上銀行在中國剛剛起步,業務點和網上服務還在探索中。作為以信譽為生命的銀行業,在建設網上銀行時,必須考慮網上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同時,整個系統還應具備系統風險評估、安全策略實施、系統運行控制、災難恢復功能、事後監督機制等條件,為網上銀行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防禦體系。只有這樣,網上銀行才有生命力,才能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

1李成。中國網上銀行技術風險研究。中國金融計算機,2003,

2楊。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制約因素、功能定位及對策。中國金融計算機,2003,3李,巴。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綜述。半導體技術,2002年,

4韓紅,楊增榮。網絡安全與安全技術。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5何建華。網上銀行安全策略。計算機世界新聞,2001,

6安,曹素娥.網絡安全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福建計算機,2003,

7王曉蘭。對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8方卓。網上銀行的經濟學解釋。北方經貿,2003,

  • 上一篇:復制阿裏影業的成功路徑,搞個大娛樂可以嗎?
  • 下一篇:個人年終思想工作匯報三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