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工作方面

工作方面

壹,工作總結

主要內容包含:概述壹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績,經驗體會,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等.

二,工作計劃

主要內容包含:工作目標,思路,重點工作及完成任務的保證措施等.

請各單位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以上工作,安排專人按時完成,在認真審核,簽字後,於2006年12月31日前,將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文本各1份(加蓋公章)報送至黨政辦公室521房間,電子版發送至:wuhuajie@cau.edu.cn 或xbguo@cau.edu.cn.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2006年工作總結

2005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06年10月召開的中國***產黨第十六 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都強調了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了農業和農村這個薄弱環節的建設,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壹項重要歷史使命,作為全黨全社會的***同認識和***同行動.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的發展,使農業生產力水平有壹個較大的提高,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使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食品學科的包容性非常強,它貫穿與農產品的種植,收獲,保鮮,加工,包裝,貯運的各個過程,可以說包含了食品從"地頭"到"嘴頭"的全過程.大力普及和推廣農產品生產技術,保證食品安全,進行農產品的加工增值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壹.這壹大的環境,是我們學院發展難得的機遇,但也賦予了食品學院更重的歷史責任.在這種情況下,2006年,全院領導和教師,學生團結攜手,在學院民主管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服務社會等方面確實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績,但也存在壹定的差距和不足.總結壹年來的工作,我們有以下經驗和體會.

壹,學院總體情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擁有教職工108人,教授31人(包括院聘教授6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名;副教授38人(包括副研究員2人,高級實驗師4人,高級工程師1人,院聘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 51%,學院的"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食品科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全院在校學生1190人,其中博士130人,碩士238人,專業學位學生近100人,本科生722人.現有博士後流動站與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各壹個,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壹級學科授予權,設有6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予點和七個碩士點(其中壹個為醫學碩士點).設有教育部"211功能食品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和衛生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農業部"農產品加工重點開放實驗室","農產品幹燥重點開放實驗室","教育部功能乳品重點實驗室"等.十五期間***落實的主持國家"973","863"項目和重大科技專項"十五"科技攻關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經費約2000萬元.

二,取得的成績與效果

1,學院黨政工作

2006年,學院改選了黨政領導班子,選舉出羅雲波同誌任院長,陳明海同誌任分黨委書記,姜微波,郭順堂,韓北忠同誌任副院長.新領導班子上任後,認真組織黨員和教職工學習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和中國***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關於構建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強了制度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制作了學院中英文宣傳片(DVD);每月定期召開壹次院務會,並邀請學院工會和教師代表參加,對學院的人才引進,重大資金使用,重要決策等進行討論,並及時在網上公布,保證了學院政務公開;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積極組織和支持各黨支部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

2.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

為了拓寬學院研究方向,學院在原有的食品生物技術平臺,農產品儲藏加工平臺,畜產加工平臺,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平臺,營養與食品安全平臺,食品信息與工程平臺的基礎上,增加了糧油加工平臺,以植物蛋白和功能成分,大豆蛋白活性肽,糧油食品功能性質,糧油品質檢測技術,糧油食品綜合利用等為主要研究方向,以期在傳統糧油制品的功能性和標準化方面對我國相關產業做出貢獻.

為了使我院科研產出的"質"和"量"在2005年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更進壹步,提高我院的基礎研究和創新研究水平,擴大學術影響,提高論文的質量,早日實現建設壹流學科的目標,在"十壹五"開局之年,我院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在高質量高水平完成承擔的"十五"國家攻關計劃的基礎上,以國家"十壹五"發展規劃為綱領,積極開展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基礎研究和對國家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創新研究.學院組織學術力量雄厚的科研團隊,積極申報國家和各部位農產品加工方面的課題和項目,使今年科研成果和科研項目大幅提高.學院2006年全年結題11項,鑒定科研成果1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項,申請專利21項,授權專利19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1項,主持"863"項目5項,參加"863" 項目2項;主持國家"十壹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參加19項;全年到賬科研經費2100多萬元,其中橫向經費超過480萬元.

3.研究生工作

為了加大研究生的培養力度,按照學校的要求,我院碩士研究生學制由3年改為2年,2006年,第壹批128名兩年制碩士研究生除3人延期畢業外,其他都順利畢業或提前進入博士研究階段.2006年碩士研究生招收人數146人,博士研究生39人.研究生培養上,繼續實行"嚴進嚴出"的政策,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論文評閱實行壹票否決,沒有通過論文評閱的研究生全部延期答辯,博士研究生答辯之前必需有SCI論文發表.這壹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和研究生進行科研的積極性,2006年畢業碩士研究生253人,博士研究生33人,校級優秀論文2篇.截至到2006年11月,被SCI,EI收錄論文85篇(其中SCI62 篇,EI收錄23篇,突破了2006年60篇的計劃指標,預計全年SCI,EI論文可達到90篇,比去年增加50%),單篇影響因子最高達到4.008, 核心期刊230篇,其他刊物110篇,教材及專著40部.

為了拓寬研究生的視野,提高研究生科研技能,增加研究生科研的產出,在院領導的幫助下, 院研究生工作組團結院研究生黨支部,院研究生會,班級的力量,邀請來自國內外的食品領域的專家,學者,管理人員為研究生做了近10場專題報告和學術研討會,取得了較好的學術效果和宣傳效果,受到了廣大研究生同學的歡迎,有力促進了本院學術交流,為推進本院科技進步和核心創新能力做出了積極貢獻.建立了研究生網頁,加強了研究生之間,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溝通.在2006年5月和8月分別接待了美國普渡大學,臺灣中興大學,大葉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代表團,與我院研究生之間進行了學術交流.

4.本科生教學工作

為了迎接本科生教學評估工作,學員2006年度對學院本科生教學工作進行了多次自查,並在學校進行的抽查中多次受到表揚.開展了計劃性的聽課工作,要求學院副教授以上職稱人員至少聽課6門並寫出書面聽課感受,對上課教師表現出來的不足提出針對性建議.這壹制度的施行,加強了任課教師的責任心和課程對2006年度所有課程進行聽課.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2006年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1項,校級教改立項項目4個,本科生URP項目16項.針對本科生課堂教學多,實驗少,畢業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大實驗課的比例,要求教授和副教授實驗室對高年級學生開放,鼓勵高年級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並實行導師制.目前2003級學生實習導師已全部確定,大部分學生已進入畢業論文研究工作,為了保證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在全國普遍擴大招生規模的基礎上,2006年我院招收本科生160名(7個班),基本保持往年的規模,保證了本科生的培養質量,2006年畢業本科生278名,就業率達96.6%.同時,加強了本科生培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06年6月接待了臺灣宜蘭大學本科生來訪團***計40余人,與我院本科生開展學術交流和座談,這些活動也給大家提供了相互學習,***同進步的機會.

5,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引進工作

2006 年,學院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公用實驗室的設備不斷增加,利用率逐步上升.教育部"功能性乳品重點實驗室"和"農業部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技術實驗室"通過驗收. "985"項目二期建設順利;新建了"葡萄基因組學實驗室"和"食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新批準的"國家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實驗室"(農業部,農市發(2005-14號)建設順利.2006年學院引進教授2名,引進副教授1名,博士後1名,博士4名,充實了教師學院科研和教學力量.由於學院高級職稱職位嚴重短缺,為了使已經具備了壹定學術能力和水平的青年教師盡快晉升到相應職位,充分發揮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建和諧的學院科研和教學環境,我院在高於學校職稱評定標準的基礎上,實行了院聘教授和副教授制度.2006年有4名教師晉升院聘教授,1名晉升為院聘副教授,這些院聘教授和副教授在壹年裏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

6,學術交流工作

2006年8月,我院籌備了"首屆兩岸三地食品及生物技術研討會和博士生論壇",來自臺灣中興大學,大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內地知名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和博士生及100余人參加了本屆交流大會,為促進兩岸三地食品科學的發展和科研工作者, 博士生提供了壹個非常好的學術交流平臺.2006年9月,我院籌辦了科協2006年年會第八分會場"科技創新與食品安全"中"分8.1和分8.2食品安全與合理膳食?轉基因食品安全".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品科學研究人員,企業家,學生等代表近4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尹宗倫教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黃大0研究員主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程金根,南京農業大學院校長,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羅雲波教授,澳門特別行政區衛生局首席高級技術員,澳門特區衛生局《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執行副主編兼編輯部副主任,高級營養師尤淑瑞等特邀代表就我國食品安全的特點,轉基因植物安全,改善公眾營養,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等方面分別作了精彩報告.人民網對會議進行了現場直播.本次會議不僅擴大了我院的影響,也實現了"科學家與公眾,科學家與政府,企業以及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科技經濟結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這壹宗旨.

6,國內外合作

為了加快學院的基礎建設和科研工作,提高學院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學院自合並以來,積極需求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多方合作.除繼續保持與上海愛普公司,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外, 2006年學院與國內外著名大學,企業的合作進壹步增強.和"金麥郎"集團,愛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雨潤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互潤(國際)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北京邦爾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合作進展順利.2006年學院***接待來自美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來訪人員***20余批,這些合作與交流, 不僅大大改善學院的試驗條件,而且也為提升中國農業大學在國際國內的地位起到積極的作用.

8,學生工作

學院學生工作豐富而多彩.在"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建黨八十五周年","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學習中,都舉辦了相關活動.開展了"優良班風","優秀支部","黨旗在我心中"等活動.在原有社團的基礎上,成立了"飲食文化協會",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開闊了大家的眼界.學院積極而慎重地做好發展學生黨員工作,2006年,***發展新黨員 112 名(本科生 80 人,研究生 32 人);舉辦了2 期黨課培訓班,***有 160人考試合格.加強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對本科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就業指導等多種教育.學院***有 422人獲得單項專項獎學金, 35人獲得社會工作獎學金, 24 人獲得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63 人獲得三好學生稱號.2005-2006學年獲得全國單項比賽壹,二,三等獎各 1 項.2006年發放獎學金 63.4萬元,獲獎比例為34.2 %,救助困難學生 54名,***計經費7.532萬元.有 33人獲得2006年國家助學貸款.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為本科生做了10場報告會.這些工作加強了學院領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密切了與同學們的關系,增強了凝聚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9.學院社會服務功能

學院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服務社會功能的發揮.為了響應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發揮食品學院農產品加工技術和人才優勢,結合以往的服務"三農"實踐,在多個方面積極拓展新途徑,探索新模式.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三農"結合非常緊密的企業對接,為企業註入科技和人才資源,以產業發展輻射和帶動更多農民致富,聯手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2006年3 月我院與密雲縣互潤集團將密雲張北鎮作為***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我校和北京市有關領導對這壹探索寄予厚望.2006年11月,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工黨支部與本科04級第三黨支部與密雲高嶺鎮高嶺村開展"紅色1+1"活動,就高嶺村缺乏先進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板栗,核桃病蟲害嚴重,產量低,經濟效益差,農民收入不高的問題,我院支部邀請了我校工學院農業土壤專家遲仁立教授就當地板栗種植,病蟲害防治,核桃嫁接技術,土壤虛實耕作技術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進行了精彩的講述,並解答了村民們提出的壹些具體問題,將精心準備的,與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和光盤資料增送給該村黨支部.這些***建活動,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7月,我院還積極派人參加在北京順義區北郎中村開展的由中國科協,中國農學會等單位主辦的"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我院專家在活動現場回答了現場農民兄弟有關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的咨詢.2006年9月,我院派專家參加了由中國科協,衛生部,北京市政府主辦,中國農學會等協辦,中華預防醫學會承辦的"預防疾病科學生活"健康博覽會,就食品安全,科學消費,產品認證等方面向消費者提供咨詢,深受老百姓的好評.另外,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註,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我院作為食品方面的權威科研單位,多次接受新聞媒體采訪,以科學的態度,就消費者關心的有關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解答和咨詢,這些宣傳,提高了消費者本身的知識,有利於消費者在今後的消費中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也有利於消費者對分辯壹些不實的宣傳.

10,學院資源有償利用政策

根據學校"打造國內第壹強,世界知名"食品學院的要求,我院制定了學院學科發展規劃,爭取在未來3-5年內,將我院辦成研究型學院,在重點學科領域逐步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的目標.為此,在教授實驗研究用房分配上,繼續采用"用房付費,重點支持,留有余地,以圖發展"的政策,對學院資源實行有償利用,提高研究用房的效率,引導全院教師向科研教學型發展,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學術梯隊,為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存在的問題,不足及今後設想

1.資源緊缺嚴重,限制了學院的進壹步發展

從2006 年的工作中體會到,限制學院快速發展的最嚴重瓶頸問題是資源緊缺.隨著人才引進步伐的加快和青年教師的逐步成長,資源緊缺問題日益嚴重.學院目前有限的實驗室面積,已無法滿足學科進壹步發展的要求,使得青年科研人員科研條件較差,部分引進的人才和新來的青年科研人員沒有實驗室.另外學校對我院硬件投入方面與國內部分相關院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在資金,政策上對我院沒有支持和傾斜,這種情況,不僅使我們引進人才十分困難,同時也無法充分調動學院年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使學院發展嚴重受阻.同時,希望學校今後加大對我院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學院教師的潛力,爭取在2006年85篇SCI,EI文章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2,高級職稱崗位明顯不足,嚴重制約學科發展

隨著教師隊伍的年輕化,隨著人才的引進和青年教師的成長,我院很多青年教師已經具備了教授職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我院SCI論文和承擔的科研但受高級職稱崗位的限制,壹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不能按期及時晉升到與其科研能力相對應的職位,這種狀況,不僅嚴重影響了學術人才的培育與學術梯隊的建設,制約了本學科的發展,也不利於學院構建和諧的人文和科研環境.

3,研究生指標過少,限制了學院科研進展

"十五"期間,我院主持的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逐年增加,今年"十壹五"開局之年,我院申請到國家"863" 計劃項目,科技部"十壹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計40余項,但學校給我們的研究生名額十分有限,部分教師有項目卻招不到研究生.為了高水平完成這些項目,有的教師不得不花高價從外校借研究生來完成課題,這種情況極大地限制了我院科研的進步,希望研究生院在今後工作中對我院進行政策扶持和傾斜.

4.壹些研究領域與兄弟單位存在壹些差距

我院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食品研究的大部分領域,包括畜水產品加工理論與技術,果蔬產品加工,貯運,保鮮理論與技術,糧油食品加工理論與技術等,而且在很多研究領域居於全國食品行業的領先水平,如食品生物技術,果蔬貯運加工等.但在壹些重要的研究領域,與兄弟單位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糧油研究方面,與鄭州輕工有較大差距;在水產方面,與青島海洋大學等有很大差距;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以及發酵工程領域,江南大學具有絕對的傳統優勢.因此我院需要在這些研究方面不斷創新,利用我院的資源和人才優勢,通過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不斷提高科研水平,迎頭趕上,力爭實現我院發展新的歷史性跨越.

5.橫向研究力度應加強

我院在國內外食品科學界擁有壹定的聲譽和知名度,多項研究成果居國內前列,其中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學院研究力量雄厚,研究人員及隊伍為我院的科研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與兄弟單位相比,我院大部分科研項目來自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國家"863"計劃等,橫向研究項目少,科研成果轉化率低,部分教師還沒有形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學院的社會服務功能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6,學科內部整合急需加強,資源配置不合理

學科發展需要壹個緊密團結的隊伍.目前學科內部仍然存在典型的"個體戶"和"小團隊",雖然各自具備了較強的戰鬥力,但沒有形成壹個強有力的核心的研究團隊,不能有效地發揮"集團"作戰的能力,合力效應不夠明顯,削弱了研究水平,正是這種學科內部布局的不完善,導致了資源的重復配置和浪費.

總之,在全院師生的***同努力下,2006年我院成績卓著,我們相信,在學校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壹定能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難與不足,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還不錯,希望妳采納。

  • 上一篇:服裝廠招聘啟事上的範文怎麽寫
  • 下一篇:關於港澳通行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