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廣西的地理概況有哪些?

廣西的地理概況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國大陸的最南端,南臨南海北部灣,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從百色古人類遺址的考古發現可以知道,廣西早在70萬年前就有原始人類居住。約5萬年前的“柳江人”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麒麟山人”在25438+000萬年前就學會了使用打鉆和磨刀的石器。桂林瓚皮巖人遺址表明,廣西古人類約在1000年至6000年前開始從事原始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秦始皇統壹嶺南後,今天的廣西地區主要屬於桂林郡和項峻郡,這是廣西第壹次納入中央王朝的統壹版圖。為了解決秦軍的糧食運輸,今天在興安開鑿了壹條人工運河——靈渠。靈渠連接珠江和長江,對嶺南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漢初,南海太尉趙佗攻打桂林、項峻,建立南越國。今天,包括廣西在內的大部分嶺南地區都屬於南越國。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刺史9郡的行政中心。西漢時期,合浦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始口岸之壹,戰國時期歐羅約人繪制的左江摩崖畫就是在這個時候左右完成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吳,後屬金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等歷代政權。唐憲通三年(862),嶺南路分為嶺南東路和嶺南西路,是廣西第壹次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唐代,廣西經濟、文化大發展,“奇夫”遠近聞名。桂、永、柳、榮等重鎮崛起;修建了連接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帶。第壹狀元趙冠文,著名詩人曹野、曹唐等都曾在桂出現。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社會經濟遭到破壞。宋代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廣西之名由此開始。在宋代,也發生了壹些反宋的事件,如範在屈的起義,農反宋的起義,李傑的起義。熙寧八年(1075),上層統治者大舉入侵廣西,僅永州(今南寧)壹地的屠殺就達五萬余人。到了宋代,橫山寨(今田東縣馬平鎮)、永平寨(今寧明縣)、欽州三博義場成為與交趾等地進行貿易的西南民族集市或國際城鎮。有色金屬錫、鉛產量居全國前列;五洲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壹;紡織品,尤其是苧麻織物質量上乘,左右江生產的梭織布色彩豐富,是最早的壯錦,也是當時的上品材料。元朝基本上以軍事控制廣西為主,在主要關隘附近駐軍,實行軍墾。鄭錚二十三年(1363),設立廣西為書省,這是廣西建立的開端。

明初,廣西省改為廣西事業宣傳部,是當時全國13部門之壹。朱元璋立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洪武五年(1372),開始在桂林獨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宓和望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東南沿海。田州地方官夫人瓦斯科率領壹支由壯族兒女組成的西安兵奔赴前線抗擊日寇,屢戰屢敗,戰功卓著。明代是封建社會廣西經濟發展最有成效的時期。大量移民湧入,耕地面積大幅增加。種上了雙季稻,耕作技術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建築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代表建築有榮縣真武閣、合浦大石閣等。文化教育與中原的差距日益縮小。包括土州土縣在內的各縣都辦了學校,人才濟濟,湧現出壹批著名的學者、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如“尚書兄弟”蔣勉、、軍事家袁崇煥等。但明朝後期,地方官反朝廷、地方官爭不斷爆發,地鹽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賦稅沈重,導致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各民族大規模農民起義有大藤峽瑤族起義、八寨起義、古田起義等,其中大藤峽起義歷時200年。清初,廣西連年兵災。起初,桂林成為李詠政權在南明的駐地,也是西路軍瞿士禎、李定國反清鬥爭的中心。不久,平西王吳三桂起義爆發,主持廣西軍務的孫延齡從混亂中崛起。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廣西才真正納入清朝版圖。到了清代,廣西農田水利的灌溉技術日趨成熟,各種壩、堰、塘、渠得到廣泛應用,許多山區還開辟了梯田、洗田,如令人驚嘆的龍勝龍脊梯田,始建於元代,明至清才建成;鄉村集市星羅棋布,梧州是城市商業繁榮之冠。全省各地都有書院和誌願學校;地方誌編纂成就斐然,如謝啟坤專業的嘉慶《廣西通誌》,被譽為“方誌典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間戲劇,如桂劇、彩調戲等,已經非常流行。清中葉以後,天地會勢力在廣西迅速發展,起義頻繁,標誌著壹場大風暴的來臨。

先秦時期以前,廣西是百越人居住的地方。秦漢以來,漢族和苗、瑤、回等少數民族出於軍事、經濟、反亂、官方、流放等原因遷入廣西。移民不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嶺南傳播的有效途徑,也構成了秦漢以後中央政府統治廣西的社會基礎。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新的農作物品種等。,並把漢族的封建政治文化傳播到廣西。如隋、桂州總經理淩虎西,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戎州刺史單薇、宋代廣西刺史陳耀搜等傑出人物來桂工作,他們實施了許多發展生產、緩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為廣西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

唐代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吉米州郡,任命當地民族首領進行世襲管理。宋朝緊隨其後;袁後來被稱為土州土賢;到了明代,廣西的土司制度達到頂峰,壹半以上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地方官員擁有統治轄區百姓的權力,與地方皇帝無異。清代廣西土司制度腐朽,雍正年間更是劇變。土司制度最終於17年(1928)在廣西終結。

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兩廣是鴉片走私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同時,隨著封建統治的衰亡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廣西人民被推到了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最前沿。1840至1842,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廣西梧州守備第壹時間被派往廣州支援。廣西前後調集了數千兵力,大炮、火炮、火炮鑄造工匠也調集到廣東增援。用於珠江口近海防禦工事“鏈狀排列”的參天大樹,也是從廣西挑選的。廣西成為太平天國起義的發源地:1851年1月11日,以洪秀全、楊為首的2萬多名廣西各族兒女齊聚桂平金田,宣誓效忠起義,拉開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序幕。9月,太平軍占領永安,封王簡媜,頒布各項制度;隨後北上,東至長江以南,定都天津(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的第壹次革命高潮。與此同時,以組織天地會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義也在廣西興起;其中以1854年在灌陽建立的升平國、1855年在周迅(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國、1860年在新寧國(今扶綏)建立的延陵國最為引人註目。隨著外國宗教勢力在廣西的發展,近代廣西出現了人與宗教的沖突,其中1856的“西林教案”引發了中法外交交涉,法國以此為借口與英國共同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9年70年代,中國邊境危機日益加深,廣西各族兒女奮起反抗法國的覬覦和侵略。民族英雄劉永福率領廣西兒女組成的黑旗軍,在越南屢創法軍佳績,取得了著名的紙橋等重大勝利。在1885年中法戰爭的陸地戰場上,老將馮子材率領入侵的法軍,在鎮南大獲全勝,被譽為近代中國“中西大戰第壹勝仗”。法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直接導致了法國魯費裏內閣的垮臺。近代中國壹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後使北海、龍州、梧州成為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列強向廣西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攫取采礦、航運、鐵路建設等特權,控制海關,操縱金融。隨著自然經濟的破壞,廣西的現代化伴隨著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在血與火中成長。在世紀末維新變法的呼聲中,康有為兩次赴桂宣傳維新變法,創辦《聖社》、《任光日報》開風氣之先;1895年,康有為領導了壹封“公車上書”,反對簽訂為日本割讓支付賠款的《馬關條約》。廣西共有99人參加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憂民時的政治請願。從1905同盟會成立到辛亥革命,革命派在桂西南邊區發動了三次武裝起義,即秦聯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秦聯上思起義。廣西同盟會的許多成員參加了1911年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戰役,廣西革命黨人陸續前進,對1911年武昌起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11年的革命爆發了。當時就讀於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的160多名廣西學生直接參加了首義。廣西革命黨人在柳州和周迅(今桂平)組織起義,廣西宣布獨立。但廣西軍政大權被盧榮廷篡奪,形成了壹個孤軍奮戰的舊廣西軍事集團。老桂系貪婪殘暴,屠殺革命黨人,鎮壓“二次革命”,勾結北洋軍閥,破壞“護國運動”,最後在孫中山發動的“援桂求地”戰爭中覆滅,廣西平定後,孫中山巡行廣西,督辦全軍,計劃經桂林開始北伐,卻因陳炯明的掣肘而死。

1998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廣西各城鎮的學生、工人和各界人士積極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鬥爭,廣西的革命運動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促進了廣西人民新的覺醒。1925+00年6月,中國* * *產黨廣西最早的地方組織在梧州首先成立。與此同時,原舊廣西下級軍官李宗仁、黃、白崇禧在廣東革命陣營的幫助下,統壹了廣西,建立了新廣西的統治。隨後,新桂系與國民政府達成兩廣統壹規劃,廣西歸國民政府領導。在支援五卅運動和粵港總罷工的鬥爭風暴中,正式形成了中桂合作的局面,全省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蓬勃發展。新桂系的軍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加北伐,屢戰屢敗強敵,成為北伐最得力的部隊之壹。但在“四·壹二”政變中,新桂系追隨蔣介石對* * *“清黨”,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和廣西工農運動陷入低潮。

由於北伐中新桂系勢力的迅速膨脹,與蔣介石集團產生了尖銳的矛盾。1929 ~ 1930年,蔣介石連年征戰,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但客觀上也為廣西革命創造了有利的契機。中共中央派鄧小平到廣西,通過當時主政廣西的余作柏、李明瑞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成功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建了何旗軍、貢巴軍、左江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 * *生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壹次光輝實踐。

“九壹八事變”後,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 * *註意到新桂系和蔣介石系在對日態度上的差異,從1934開始對其上層進行統戰工作。廣西的地方組織也動員了城鄉人民,開展了普遍的抗日救亡運動。6月1936,1,新桂系聯合發動兩廣事變,抗日反蔣。中央在對事變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時,向李宗仁等人表明了“停止內戰,逼蔣抗日”的方針,促進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廣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國熱潮,各族青年紛紛應征入伍。兩個月內,廣西當局裝備了4個軍、48個團開赴前線,動員之迅速,全國罕見。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昆侖關會戰、桂柳會戰、保衛桂林會戰,到處都是桂系將士的血戰戰場。1938 10個月後,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大量淪陷區文化團體和文化工作者雲集桂林,成為抗戰大後方的文化中心,素有“文化城”之稱,聞名中外;與此同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成立,“八處”也是中央在廣西的公共機關和南方局在桂林的辦事處。它的成立,對於爭取廣西當局的開放和民主,宣傳和動員國統區人民堅持持久抗戰,鞏固和發展西南和南洋的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籌集抗日物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南方局書記周恩來三次赴桂開展抗日宣傳和統戰工作。1939和1944,廣西兩次淪陷。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廣西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第壹次占領時期,以黨員為骨幹的廣西學生軍和戰時工作組深入桂南各縣發動群眾,掀起了壹股民眾參戰的熱潮。第二次占領期間,廣西地方組織動員和組織群眾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保衛家鄉。廣西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實事求是地說,新桂系統治廣西期間,在促進廣西近代工業、礦業、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抗戰勝利後,新桂系積極追隨蔣介石,全面轉向反* * *內戰,在廣西實行“三征”(征兵、征糧、征稅)暴政,鎮壓中國的* * *產黨、民主進步勢力和人民民主運動。隨著內戰的發展,國民黨政權陷入了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全面危機。以反對“三征”為口號,廣西地方組織在桂東、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農村地區發動和領導了壹系列武裝起義。在城市,開展了反對內戰、饑餓、迫害和美國侵華政策的鬥爭。1949年,蔣介石壹度退位。為挽回國民黨敗局,美國支持的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與中國談判,企圖“治河”;然而,隨著解放軍四月渡江,新廣西部“治江”的幻想破滅了。廣西各地遊擊隊在廣西地方組織的領導下,開始向占領城鎮、交通要道和據點的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解放了廣大農村,配合南方解放軍。廣西、柳州、永、吳等地的組織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開展了統戰反攻工作,領導各界群眾開展了保廠、保校、保路迎解放的鬥爭。5438年6月+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團在湖南衡陽被解放軍擊潰,5個兵團17萬余人倉皇逃回廣西,企圖長期經營廣西老巢。165438+10月7日,人民解放軍集中第二、第四野戰軍45萬兵力,分成三個集團,在廣西人民和各路遊擊隊的配合下,發起了解放廣西的戰役。65438+2月11,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要塞城鎮南關(今友誼關)插上紅旗,宣布解放廣西,廣西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壹頁。

  • 上一篇:公司遠程會議用什麽會議設備?
  • 下一篇:國外企業信息化管理現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