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為配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中國科學院和文化部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由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率領,在三門峽庫區上村嶺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從此,郭墓地的發掘和研究工作就開始了。
65438年至0956年,在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建設過程中發現,已鉆探4次,大規模開挖2次。已查明各類遺址800多處,發掘清理墓葬252座,車馬坑7座,馬坑3座,出土文物近3萬件。
從1990年初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對上村嶺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發現了曹保果墓地的中心區域,這裏埋葬著歷代君主和眾多西遷的高級貴族,以及他們的陪葬車馬坑和祭祀坑。第二次發掘的2001號吉果墓和2009號郭忠墓,分別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0和1991,還被評為“20世紀中國考古新發現100”之壹。
1996 65438+2月,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開發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三門峽市計劃修建壹座博物館。
1998年,郭博物館主樓開工建設。2000年6月,博物館建成開館,並由原國家文物局局長題寫“郭博物館”的館名。
2002年,郭博物館被確定為國家級旅遊景區;
2003年,郭博物館榮獲第五屆全國十佳展覽獎;
2004年,郭博物館被評為河南省十大文化景觀之壹。
2006年,郭博物館被評為“河南十大生態景觀”和“河南十大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