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計算機文化與信息素養

計算機文化與信息素養

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作為壹種文化現象,影響了社會生活,推動了整個社會從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轉變。信息素養最能體現“計算機文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信息素養作為信息時代的必備能力,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註。

第壹,計算機文化

所謂文化,壹般意義上是指對人類生活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東西,比如人們常說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電視文化”、“汽車文化”。但嚴格意義上來說,能被稱為文化的東西需要具備以下四個基本屬性:

(1)廣泛性不僅涉及到全社會的每壹個人、每壹個家庭,還涉及到全社會的每壹個行業、每壹個應用領域。

(2)及物性必須具有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

(3)教育可以是儲存和獲取知識的手段。

(4)深刻可以對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計算機作為壹種文化,是由前蘇聯學者伊爾紹夫在第三屆世界計算機教育大會上首次提出的。伊爾紹夫提出“計算機編程語言是第二種文化”雖然伊爾紹夫所說的與計算機文化的概念大相徑庭,但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支持。計算機的出現沒有也不可能立即產生壹種文化。只有當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和發展達到壹定的水平和階段,從而覆蓋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才會發生深刻的文化變革。隨著高性能、廉價的微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辦公自動化軟件的誕生,計算機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容量、高速的信息存儲設備出現,圖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統誕生,簡化和普及了計算機的操作。個人電腦的硬件和軟件壹直是互相包容,互相補充的,最終完成了多媒體。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出現,“信息高速公路”接入互聯網,以及全球超文本項目WWW的發明,信息可以通過超文本傳輸網絡共享。WWW瀏覽器、在線尋呼機、ICQ、電子郵件、博客網頁使互聯網用戶達到數千萬,全世界的各級政府、企業,甚至家庭、個人都成為網絡的壹員。網絡充斥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計算機涉及整個社會的每壹個行業、每壹個應用領域,帶來整個社會從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變革。從文化屬性來看,計算機作為壹種文化,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認可。

第二,信息素養

在計算機文化環境下,要求人們充分認識這種新的文化形態,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文化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這既是“計算機文化”水平和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換句話說,在當今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如果人們不能及時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缺乏信息知識和能力,就相當於信息社會的“文盲”,無法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競爭的需要。

1.信息素養的概念

信息素養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於1974首先提出的,它包括文化素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三個層次。1989美國圖書協會下屬的總統信息素養委員會在其研究報告中對信息素養進行了定義:“要成為壹個有信息素養的人,妳必須能夠確定自己何時需要信息,並具備有效搜索、評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從65438到0998,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九項標準,包括信息技能、自主學習和社會責任,進壹步豐富和深化了信息素養的內涵和外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專家和機構對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雖然他們對信息素養的具體定義或描述有所不同,但內涵基本壹致。

我國專家也給信息素養下過定義:信息素養是個體在需要信息時的識別能力,以及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並提出信息素養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壹個是認知,即信息處理、獲取、傳遞和應用的基礎知識;

二是技能,即信息檢索、計算機素養、研究、學習和定位技能;

第三是觀念,即數據處理、基於資源的學習、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和責任感。

事實上,信息素養並不是壹個新概念。從古至今,人類壹直在獲取和利用信息。只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後,由於信息的激增,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來獲取和使用信息,這才對信息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素養不僅是實踐發展的結果,也是實踐水平的標誌。壹般認為,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能力:

(1)工具使用能力。熟練使用網絡和多媒體等信息工具。

(2)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識別信息來源,選擇最佳信息;能熟練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搜索等方法獲取信息。

(3)信息加工能力能夠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解釋和分析,即能夠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識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

(4)信息生成能力能夠整合各種信息源的信息,組織構建便於交流和展示的信息作品,即能夠在信息收集和準確加工的基礎上創造新的信息,用信息解決問題,發揮效益。

(5)信息合作能力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成為溝通和合作的中介,並能與外界建立各種和諧的合作關系。

(6)信息評價能力可以判斷信息工作的效果,評價信息問題解決過程的效率。

(7)信息免疫能力海量信息良莠不齊,需要科學的甄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自律、自我調節,能夠排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幹擾和侵蝕。

信息素養是從傳統信息檢索與存儲的基本含義中升華出來的,它涉及各種基本技能、能力和觀念,可以用圖1-1來簡要說明。

2.提高信息素養的途徑

我們的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就必須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信息社會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養不僅是人們在信息時代生存的迫切任務,也是實現終身學習的必由之路。

圖1-1信息素養中包含的思想和技能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提高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的知識、觀念和需求的總和,主要包括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對信息的內在需求以及對信息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執著的關註。要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時代信息的重要作用和擁有大量信息的特殊意義,形成對信息的積極的內在需求。培養敏感性、洞察力和識別信息真實性的能力。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總是非常關註信息,對信息有著強烈的敏感性。只有這樣,才能主動收集和挖掘信息,進行整理和加工,快速將信息現象與實際工作、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從信息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信息素養教育重在發展人的發散思維,而不是禁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對壹個問題提出各種解決方案,自主尋求答案。應從創新的學習環境、創新的學習方法、創新的學習情境等方面培養創新思維,培養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善於捕捉和探索信息、善於創造信息的新型人才。

2.努力學習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指與信息有關的壹切理論、知識和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文化素質中的讀、寫、算的基本能力,信息常識和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知識。信息素養是傳統文化素養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時代,妳必須具備基本的讀、寫、算能力,這樣妳才能從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獲取妳所需要的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含義、特征和作用,信息來源的類型,信息分類知識和信息檢索方法的理解,以及對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的掌握,為提高信息素養奠定基礎。信息社會是壹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新理論、新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為了不斷追求新的高度,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信息知識,善於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主動給自己提出任務,獨立解決問題,跟上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

3.全面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造新信息的能力。這也是支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信息素養所有要素的核心。信息能力不僅反映了人們信息知識的豐富程度,也制約著信息知識的深化。通過訓練,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收集、獲取、傳遞、加工和處理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適應信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時代,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的能力,以及利用互聯網的電子郵件功能和聊天室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只是基本功,也就是人們在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功。

4.加強信息道德。

信息倫理是指在信息開發、傳播、管理和利用的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要求、道德標準和新的道德關系。傳統的道德關系多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關系,強大的道德輿論壓力可以對個體行為產生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的數字化和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間接,難以實現直接的道德輿論,“他律”的作用被淡化。因此,個體的道德自律成為維護正常道德關系的主要保障。

網絡化的信息海洋連接了全世界的計算機。在這片海洋中,既有取之不盡的知識,也有大量不利於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和個人發展的信息。信息時代,價值觀多元化,但不歡迎缺乏信息道德的社會公民。網絡時代價值觀的混亂,引起了人們對網絡道德混亂現狀的極大關註。壹方面通過法律武器打擊網上信息犯罪,另壹方面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強調培養學習者的責任感、自尊心、社會責任感、自我管理和誠信意識。要求人們不要傳播封建淫穢的信息;不要傷害別人;尊重知識產權,包括版權和專利,尊重他人隱私;保守秘密等。信息道德教育應從青年學生開始,逐步用信息時代的道德觀念培養他們積極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 上一篇:吉林省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實施辦法
  • 下一篇:冀時辦怎麽申請營業執照流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