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分供應商角色,針對不同的供應商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務。
對於長期合作的供應商,他們把訂單管理權交給電商平臺,直接在平臺的中心倉庫進行備貨。因此,除了運營支持外,系統需要提供智能補貨功能,通過商品銷量、提前期、庫存量等數據,智能給出供應商相應的備貨計劃。
2、保證信息的透明性和可溯源性。
除了涉及商業機密的隱私數據外,各系統應該做到實時數據***享,保證數據的透明性和可溯源性,從而避免信息冗余或者信息缺失、信息失真的現象,提升整體效率。而信息的及時***享也更有利於企業做相應的生產、銷售計劃,減弱牛鞭效應。
3、標準化信息數據格式,保證信息交換的可行性。
對於供應鏈系統而言,數據格式的不統壹,無法在壹個系統導入另壹個系統的數據是很頭疼的問題。為了減小信息交換的成本,跨境電商企業應該在壹開始就制定數據的標準規範格式,保證各系統數據格式的壹致性,同時創建相應的接口,保證數據交換的可行性。
4、明確各子系統數據庫之間的聯系,簡便化數據維護。
在供應鏈的運作中,如果基礎數據庫(包含商品信息表、貨架信息表、倉庫信息表等)沒有與各子系統的數據庫的其它表格進行相應的聯系,那麽當基礎數據需要進行更改時,各系統的數據都需要維護壹遍,是壹個耗時耗力的過程,在產品定義時,就應做好各數據庫的關系定義,規避反復維護數據表。
5、深入業務,提升系統的智能化與自動化。
構建智能化和自動化結合的供應鏈系統,是供應鏈產品的目標,但是脫離業務的系統,難以達到提升效益的成果。以分揀系統而言,如果按照訂單進行分揀,會大大增加分揀的時間,特別對於比較大的倉庫而言,如果壹個訂單上的不同商品在不同區域,按照訂單分揀則需要往返好幾個區域,增加了時間成本,浪費了人力物力,而如果對訂單進行整合,按照貨物類別進行貨物的分揀,則可以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