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的應用,新產品的發布 2008-2009年中國筆記本電腦行業研究咨詢報告 2008年三季度國內筆記本電腦市場銷量達到218.7萬臺,同比增速為34.5%,增速明顯回落更多相關研究報告>>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而發展小城鎮是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小城鎮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對信息需求不斷上升。同時,隨著小城鎮的不斷發展,管理內容日益復雜,對管理手段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小城鎮也應逐步采取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小城鎮與廣大農村的關系比較密切,小城鎮信息化可以直接帶動農村信息化,以信息化加快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三農”問題。同時,小城鎮也是城鎮化的前沿地帶,是農村勞動力流入的主要地區。通過信息化提升小城鎮經濟發展水平,可以擴大小城鎮的“集聚作用”,從而進壹步加快城鎮化進程。 雖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青島等壹批大中城市信息化快速發展,但是對於決大多數小城鎮而言,受管理條件和技術素質的限制,信息化非常滯後,特別是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小城鎮普遍存在信息化意識不強、業務應用規模不大、信息化建設資金和IT人才缺乏、信息產業發展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 根據筆者對有關小城鎮信息化方面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結合到衡水、鄂州、九江、太倉、南潯等地的實地考察,初步總結出壹套欠發達地區推進小城鎮信息化的思路,具體如下: (1)大力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欠發達地區小城鎮普遍比較閉塞,在引入新技術、新工具、新產品等方面行動比較遲緩,特別是在信息化領域。大多數在小城鎮生活的人們平時很少接觸電腦,也不了解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管理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更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生產、管理等。因此,首先要在小城鎮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可以通過播放有關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來進行,也可以開展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有獎比賽來進行,還可以請大中城市的專家學者做專題報告的形式來進行。 河南省鞏義市多次邀請國家、省、市專家、教授,給市四大班子領導、全市科級以上幹部和35歲以下青年幹部及重點企業負責人作專題報告,不斷提高公眾對信息化的認識;充分發揮鞏義廣播電臺、鞏義電視臺、市政府網站等媒介作用,大張旗鼓地宣傳市委、市政府對信息化工作的戰略決策和相關政策,宣傳信息化建設的典型,為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走低成本低的節約型信息化之路 欠發達地區政府財政往往非常困難,財政支出項目又很多,使有限的資金更加難以分配到信息化建設中來。因此,必須想盡各種辦法解決資金問題,才能使欠發達地區信息化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在衡水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辦公場所裝修費用由壹家銀行貸款解決,通過中心運營之後所得各項收費逐月予以償還;硬件設備購買費用、軟件購買和開發費用以及整個信息系統的維護費用由網通公司承擔,條件是衡水市政府必須租用網通公司線路,以政府資源換取市場份額。這表明,在欠發達地區開展信息化,不僅可能,而且不需要通過以政府財政高投入的方式完成。政務服務中心的建立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投資環境,壹些外資企業和國內民營企業陸續落戶衡水市,並有不少投資商表示了投資意向。 河南省濟源市的行政審批中心、便民服務電話中心、“濟源之窗”網站和120急救中心采取“四合壹”的模式,由壹個機構來統壹運行管理,節約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兩年前,河南省政府推廣聯合審批業務,要求各地都要有聯合審批大廳。濟源市政府考慮城市小,審批量不大,便將“12345”電話便民服務與《濟源之窗》網站建設合起來做。當衛生部要求全國各市都要建立 120急救中心時,市衛生局提出了壹個增加12個人員編制、80萬元建設經費的方案,市委、市政府要求與前述工作合起來做,結果只增加了2個人員編制,花費了10萬元建設經費,事情就辦好了。 (3)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的資源和經驗 欠發達地區小城鎮普遍缺少信息化人才,但小城鎮教育資源和實力有限,很難進行信息化方面的高層次教育和培訓,使信息化人才本地培養方式難以開展,信息化項目開發能力很弱。因此,必須借助發達地區的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和技術資源。項目開發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進行,但有關IT企業壹定要深入了解小城鎮的實際情況,走“大規模定制”的產業化道路,既要提供量身定制的個性化信息化解決方案,又要盡量通過軟件復用技術來減低開發成本。發達地區的IT培訓公司和大專院校可以在小城鎮設立信息化培訓中心,為欠發達地區小城鎮培養信息化應用人才。欠發達地區小城鎮政府也要定期派公務員到發達地區考察信息化,學習他們的建設經驗,開闊視野,並結合自身特定條件使之“本地化”。例如,自2000年初以來,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政府與聯想集團全方位合作開展信息化建設,建成了“中國數字第壹區”,成功探索出了壹條中西部地區“多、快、好、省”進行信息化之路。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努力吸取信息化建設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可以使欠發達地區小城鎮信息化少走很多彎路,加速信息化進程。 (4) 走“集約型”、產業化的信息化之路 由於小城鎮各個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規模都不很大,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因此,小城鎮信息化必須采取“集中模式”,通過搭建公***信息平臺加速信息化建設進程。例如,小城鎮的政府機構相對簡單,可以建立壹個小城鎮政府公***信息平臺,所有政府機構在這個公***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開展電子政務;小城鎮的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可以建立壹個小城鎮企業公***信息平臺,所有企業在這個公***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開展電子商務,實現企業信息化;小城鎮的行業多是零售業、服務業、食品加工業、小型制造業,可以建立若幹小城鎮特定行業公***信息平臺,所有某行業的單位在這個公***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化,如信息發布、政府監管等。例如,有“耐材之鄉”之稱的鞏義市北山口鎮投資80多萬元建成的“中華耐材網”,整合了全鎮113家耐材企業的信息資源,並吸納國內會員100多個,提高了耐材行業知名度和企業競爭力。此外,小城鎮公***信息平臺對於IT企業來說也是壹個新的商機。 (5)充分發揮現有優勢。 欠發達地區小城鎮信息化建設要根據小城鎮的實際情況進行,例如當地的經濟結構、特色產業、優勢資源等,充分發揮現有優勢。例如,以小五金、服裝、食品、中藥為特色產業的小城鎮,可以優先進行這些強勢領域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產品質量,開展電子商務擴大市場份額和產品知名度;處於交通樞紐的小城鎮,可以優先開展交通、物流方面的信息化建設,例如興建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的物流園區等;以優質瓜果等特色農業為優勢資源的小城鎮,可以優先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許多大中城市的市區土地資源非常短缺,而且存在交通擁擠、環境汙染等城市問題。因此,可以吸引大中城市的壹部分IT企業落戶到小城鎮的中小型信息產業工業園區,特別是IT產品制造企業,因為這類企業具有勞動密集型和員工技術要求低的特點,例如計算機組裝、電路板燒制等。通過簡單的培訓,小城鎮的中低專業水平的人員就能夠勝任工作,這樣可以為小城鎮緩解就業壓力問題。目前,江浙壹帶小城鎮的IT制造業蓬勃地發展起來,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欠發達地區的小城鎮也可以利用自身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自然環境好等優勢,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興辦中小型信息產業特色工業園區。這裏強調“特色”是考慮信息產業工業園區不能搞重復建設、低水平競爭, 應該以主打產品為核心,其他產品作為配套產品,構成壹條產業鏈,不斷強化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6)要為轄區內的農村服務。 小城鎮是農村地區的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因此,小城鎮信息化要服務於轄區內的農村。以勞務輸出為例,欠發達地區往往存在大量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到經濟發達地區務工不但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前農民工流向、求職都是靠自己或親戚朋友的幫助,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因此,欠發達地區要加強勞務輸出方面的信息化建設。例如,可以為農民工建立專門打工檔案數據庫,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誠信記錄、不良記錄等,便於雇主雇傭合適的人選,也可以為地方樹立良好的形象;可以通過勞務信息網等形式為農民工和雇主單位提供勞務信息,針對農民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各得其所;可以建立農民工救助信息中心,發布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單位或個人名單,發布工作環境惡劣的雇主單位名單,發布勞務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信息,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為了構築勞動力輸出平臺,實現勞務輸出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河北省承德縣在全縣25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站,部分村成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勞動力市場網絡。該縣勞動力市場還配備了計算機及配套設備,安裝了電子顯示屏等設施,強化網絡建設,加快信息發布速度。他們還充分利用鄉村兩級勞動力市場,對全縣農村勞動力進行了全面普查登記,摸清了全縣勞動力底數,掌握了勞動力外出意向,並將京津等地的用工信息,及時利用縣電視臺、勞動力市場顯示屏和鄉村勞動保障事務站進行廣泛宣傳,幫助農民確定合作意向,組織勞務輸出,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一篇: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下一篇:大慶市副市長曹力偉有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