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劉漢如的人物相關

劉漢如的人物相關

在他走上領導崗位之初,安徽汽車有限公司不過是200來人的小建築機械廠。上任不久,他果斷調整產品結構,重新定位企業發展方向,使星馬汽車在數年間壹躍而成為全國工程類專用車行業的排頭老大。2003午4月,星馬汽車股票成功上市,產銷各種專用車近5000輛。

然而,成績並沒有讓他覺得事業已經到達了頂峰。他在專用車領域多年生產實踐中看到,重型專用車底盤 70%靠進口,星馬成為進口重型車底盤最大的用戶。盡管他想大幅提高國產底盤使用的比例,但當時國產車令人失望的表現和用戶最終的選擇,使他感到非常無奈。於是,自己造車的構想開始萌發。隨著星馬汽車的做強做大,劉漢如董事長的整車夢壹天天接近實現。 中國重卡市場的強勢發展給劉漢如造車提供了好時機,但是資金,技術、市場處處蘊藏著風險。下海不難,如何規避風險,駕馭風險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市場方面:劉漢如董事長依托星馬股份公司近5000輛的產銷量,可以暫時成為華菱重型車底盤的天然客戶, 2004午華菱重卡產銷的2000輛底盤,多數供給了星馬股份公司。資金方面:不少人猜測,華菱汽車集團是用上市公司即星馬股份公司的上市收入來發展其重型車項目。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在經濟上足完全分開的。重型車項目的資金完全足自籌的。劉漢如董事長憑借其10年打造出全國最大專用車生產基地的業績,以及他的個人信譽,使得投資機構相信重型車項目必能成功,從而爭相與他***擔風險。

做人要傑出造車要造性價比最好的車

劉漢如董事長是個要強的人,做人要處處爭做最好,造車也要爭第壹,要造消費者最信賴的卡車。於是,采用什麽技術打造什麽樣的車,就成為擺在劉漢如面前的壹道難題。

成熟的斯太爾平臺不錯,但畢竟陳舊了,歐洲壹流卡車技術好足好,但成本太高,市場容量有限;從改裝車多年的實踐來看,日系車占絕大多數.價格也比歐系車低,性能也相差無幾,足用戶選購的主要車型。

華菱汽車是日本三菱扶桑在中國最大的用戶,於是決定把日系重型車的技術嫁接到星馬自有的”華菱”品牌上。根據與日本三菱扶桑的合作協改,以ckd的形式組裝三菱重卡。為了發展自有品牌,華菱集團向日方申明雙贏的利害關系後,三菱同意將士世紀90年代後期及今後10年的整車技術,滾動性地轉讓給華菱,重卡平臺就這樣成型了,技術領先.價格低於進口車及合資歐系車、並擁有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華菱”新重卡就此誕生。

  • 上一篇:科易網董事長林國海受邀參加“2018數字經濟產學融合廈門論壇”
  • 下一篇:第二年唯壹的稅怎麽交?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