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十余年,時至今日,石先生對“微笑曲線”進行了修正,提出了所謂的“產業微笑曲線”,作為臺灣省各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的方向。
擴展數據:
理由
微笑曲線理論(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理論雖然很簡單,卻指出了臺灣省未來產業的戰略方向。在附加值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只有不斷向高附加值的區塊移動和定位,才能持續發展和經營。
建築業雖然是火車頭行業之壹,但在傳統上只重視工程建設和制造的產業成熟度、市場飽和、附加值低的領域,經歷了十幾年的低迷。微笑曲線理論可以提供壹個新的思考方向。
最有價值的領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R&D和市場。沒有R&D能力,只能做代理或者貼牌賺點辛苦錢;沒有市場能力,再好的產品,過了產品周期也只能當廢物。
比亞迪的王傳福曾感嘆,中國的企業以前只學會了如何組織工人,沒有學會如何組織工程師,只能在制造業最荒涼的地區謀生;如果中國大量的工程師可以用先進的組織方式組織起來,那麽中國就是創業者的寶地。
通常情況下,知識密集型組織可以找到組織工程師的方法。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21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將是對知識工作者的管理。”
這正是華為在中國企業中最成功的地方。華為的這些員工中,技術研發人員占46%,營銷和服務人員占33%,管理和其他人員占9%,其余12%為生產人員。20年來,華為壹直保持著這樣的比例,人力資源配置呈現出“高R&D與市場”的“微笑曲線”。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民營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通過對蘇南民營企業的研究指出,供應鏈附加值的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民營企業應該把資源集中到自己最擅長的供應鏈上,並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