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84人/km2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跨東經103°24'至103°58'和北緯22°49'至23°23'之間,南北長63公裏,東西寬55公裏,地處雲南省南部,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東南部,距省會昆明320公裏,距州府蒙自59公裏,距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95公裏,是通往南亞、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門戶,也是歷史上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途經地。全縣國土面積1906平方千米,轄4鎮3鄉(玉屏鎮、新現鎮、和平鎮、白河鎮、新華鄉、白雲鄉、灣塘鄉),76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04個自然村,831個村民小組。境內聚居著苗、漢、彜、壯、瑤等17個民族,全縣總人口160889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6.32%,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8.42%,是全國單列的五個苗族自治縣之壹、雲南省唯壹的苗族自治縣。
境內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6.9 ℃,年均降雨量1842.6毫米,濕度89 %,年均日照光熱1571.4小時,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征,被譽為“中國最南端的春城”。
全縣森林覆蓋率55.02%,林木綠化率63.29%,水能理論蘊藏量56.94萬千瓦;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區土地50余萬畝;擁有大黃藤、紅豆杉等珍稀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有鉛、鋅、鐵、鎢、錳等有色金屬礦和大理石、矽石、花崗石、無煙煤等非金屬礦;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民風民俗淳樸多彩,有大圍山國家公園、天然大睡佛、國內罕見的史前陸地火山、景致迷人的高山瀑布、舉世矚目的滇越鐵路和人字橋等自然人文景觀。大圍山原始森林擁有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140余種,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天然美容院”。
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5.67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第壹產業完成7.31億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完成14.93億元,同比增長13.9%;第三產業完成13.43億元,同比增長8.2%。完成壹般公***預算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7.1%;完成地方壹般公***預算支出17.1億元,同比增長16.4%;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5%;實現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4元,同比增長8.3%;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6元,同比增長10%。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完成40.85億元和22.72億元,同比增長4%和9.7%。
地形地貌屏邊縣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南溪河、新現河、那麽果河縱貫全境,由於河流的切割,地貌形成了“四河三山六面坡”的總體結構,地形極其復雜,高山橫亙連綿,“V”型谷較多。山地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00%。
歷史沿革屏邊漢代屬__郡進桑縣。明代屬臨安府。清代屬開化府。民國二年(1913年)設立靖邊行政區。民國(1932年)省府改靖邊行政區為縣治,因“靖邊”二字與陜西省靖邊縣雷同,故取縣城西北玉屏山的“屏”字和靖邊的“邊”字,於次年5月正式定民屏邊縣,意為邊疆屏障。1950年屬蒙自專區,1957年隸屬紅河州。1960年3月國務院決定屏邊、河口兩縣合並,建立河口瑤族苗族自治縣。1963年4月分置屏邊、河口兩縣,同年7月1日成立屏邊苗族自治縣,仍隸屬紅河州。據有關歷史資料及境內出土的石器、青銅器文物考證,兩千多年前,屏邊地區已有人類活動並開始鑄造和使用勞動工具。
特色產業屏邊縣堅持特色產業富民,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農業方面: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以屏邊荔枝、屏邊獼猴桃、枇杷為主的種植業“十百千”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屏邊荔枝、屏邊獼猴桃母本園各1個,枇杷高產示範基地8個,累計發展屏邊荔枝6.6萬畝、屏邊獼猴桃6.3萬畝、枇杷7.7萬畝,“屏邊獼猴桃”和“屏邊荔枝”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肉驢、林下山地雞、種雞場等壹批標準化、規模化特色養殖示範基地加快建設。累計組織申報無公害食品認證1戶、綠色食品認證7戶,有機農產品認證8戶。發展種養殖基地16個、種養大戶54戶、家庭農場10個。發展紫黑糯玉米、食用菌等種植,並向二、三產業延伸,提高農業產業鏈收益。工業方面:新納規工業企業3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8家。新增縣域內外貿備案企業3戶。切實抓好電商基礎建設,積極搭建“互聯網+”平臺,目前全縣有電子商務註冊企業15家。建成鄉級電商服務站7個,投入運營4個。
城鄉建設按照建設“精品縣城、精致集鎮、精美村莊”的思路,以“森林圍城、清水活城、花木映城、苗文化靚城”為目標,持續補齊發展短板、完善配套功能,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精品縣城。滴水苗城特色小鎮初具雛形,苗文化傳承中心、花山廣場、牧羊河濕地公園等項目基本完成。
生態質量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不斷鞏固,“省級生態文明縣”、“省級森林縣城”通過驗收,積極做好“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4鎮3鄉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鄉鎮。縣域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
民生事業學前教育入園率達80.8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1.34%、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5.42%。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初見成效,新區人民醫院順利搬遷投入運營。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初步體現,基本公***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軍民關系深度融合,榮獲第十屆全省雙擁模範縣稱號。
改革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壹批行政審批事項和證明事項,承接上級下放審批事項31項,調整行政許可事項3項,法定審批時限壓縮壹半。梳理“馬上辦”、“網上辦”、“壹次辦”事項785項。紮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公***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運行,通過政務服務管理平臺辦理事項3萬余件。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涉企收費治理實效明顯。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79個,協議總投資86.1億元,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44.3億元,外資到位資金200萬美元。榮獲全省民營企業爭先進位十強縣第二名。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屏邊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1月13日,生態環境部授予屏邊縣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屏邊縣在列。
2019年3月15日,屏邊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8年12月29日,國家民委命名屏邊縣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