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史(100-1900之前)
血馬的雜交改良始於漢代
中國養馬的歷史始於張騫(距今2100年)。漢初,漢朝的馬匹優勢不如周邊民族。北方匈奴多次入侵,漢軍失利。張騫出使西域,看到壹匹血馬(當時叫“大宛馬”)。他講了漢武帝被允許牽馬的故事。開啟了引進“西域好馬”的新篇章。當時中國馬為蒙古馬,體高約130cm。大碗馬身高可達150cm,形態好,力量快,是高級名種。身材優美,速度快,步法靈活,舞跳得好。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了無與倫比的名馬。傳入延續了幾千年,直到初唐。引進了壹匹血馬與當地的馬雜交,培育出壹匹“漢馬”。它出現在中國出土的馬文物中,是壹種新型的輕盈、婀娜的舞蹈。這些特征影響了西北馬。西北本地馬的品相比蒙古馬好。中國馬體型輕巧,耳朵大,脖子彎,四肢靈活(這是當今馬術馬最需要的)。
唐媽培養戰功。
唐馬在唐馬的很多藝術造型中都有。這是壹匹重騎的馬,四肢又細又壯。由於沈重的軍事裝甲,需要壹種新型的馬。這種情況很像歐洲中世紀的戰馬。河曲馬是唐馬的後代。河曲馬雄性身高可達150cm,為國產改良種馬。西北兩個品種的馬,山丹馬和青海馬,最後壹次使用河曲公馬,增加了體型,提高了對高原的適應能力,取得了成功。
“軍馬倉庫”及其損失
中國歷屆政府都重視馬政,建立國家馬場,重視北方和西部的草原。利用草原發展馬匹,小成本培育壯馬,作為後備軍馬。這種做法壹直保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後壹匹戰馬離開,這種想法瓦解了。在原有的地方馬品種中,改良有限。然而,中國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封建主義所束縛。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從唐朝開始,1900之前,中國的馬的質量並沒有太大的提高。伯樂香馬註重優化,但優化效果受限於馬種基礎。
2近代史(1900-1949)
上世紀上半葉,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外來信息的傳入,開始了吸引馬匹雜交和培育馬種的道路。從馬育種歷史的發展來看,這是我國馬雜交育種的準備階段,真正的進步是在1949之後。
這50年的雜交改良是通過三種方式進行的。三者各有特色,其中壹些成果在建國後被納入馬的育種中。
邊境地區馬的大規模雜交育種取得了成果
在新疆西部的昭蘇地區,內蒙古東部的海拉爾、三河等地,俄羅斯華僑遷入,引進國外的種馬、雜交馬,也帶來了養馬技術,就地經營農牧業。在過去的50年裏,這兩個地方培育了超過10,000匹雜交馬。這兩匹馬被稱為“伊犁馬”和“三河馬”。引進的外來物種有Orrofma、Donhippopotamus、Indunma、哈薩克馬和外貝加爾馬。包括壹些混血兒。身高可以達到140cm。這是由所有民族的僑民和當地人自發進行的。雜交的改良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原國民黨政府改良育種
中國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養馬。原國民黨政府設立了壹個有八個馬場的馬管理局。計劃引進阿拉伯馬雜交蒙古馬,高代後再雜交,走發達國家的馬改良之路。抗日戰爭前,貴州句容建有現代化馬場。制造出第二個阿蒙的混血兒。本來是想養馬加強國防的。戰爭開始時,馬群湧入。阿拉伯馬有困難保護,最多700匹。49年被政府接管,後從貴州轉到廣西賽馬場。1945之後,引進了莫爾根和誇泰爾馬進行改良。進行了引種和雜交,效果不明顯。其軍馬供應依賴西北和西南的軍馬場。
日本天皇侵略中國東北時馬雜交的改良
日俄戰爭(1905)日本不如俄羅斯。開始制定馬雜交改良計劃。入侵東北後,東北被視為養馬基地。氣候幹燥,土地平坦,養馬環境比日本好。雜交改良的目標是生產出體高135-140 cm的小型役用馬。到1945,將生產雜交馬20萬匹以上。
采取的措施:
(1)頒布和頒布改進後的法律
(2)建設8個賽馬場,14種馬場,2個種馬場,建設馬管理局。培養高中級畜牧獸醫人才。
(3)從日本引進公馬4000匹(多品種),平時和繁殖季節在繁殖場配種,采用簡易人工授精法。
(4)政策是以馬養馬。賽馬收入支付種馬和訓練課程。除了自給自足,經費上交政府。當時彩票壹等獎1萬元,養馬年利潤達1億元。這是壹筆巨大的收入。
(5)東北老馬人及相關人士對這段時期的馬業印象深刻。經營賽馬場是有潛力的。
3近代史(1949—1990)
建國後,發展農業和交通運輸需要馬。這是史無前例的振興。歷史上比漢唐時期更有發達的養馬業。這是真正的有國力的大規模馬匹改良育種。在之前的五十年裏,已經為馬雜交改良做好了準備,人才、技術、馬種資源已經有了壹定的基礎。
上世紀下半葉馬的雜交改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前段(1949—1980)
中段(1981—1990)
後期(1991-現在)
1949 —— 1980針對大型役用馬的多類型雜交改良育種。
建國之初,連年戰亂損失的馬匹只有600萬匹,馬匹極度匱乏,滿足不了需求。政府把增加馬匹數量和提高馬匹質量作為壹項重要任務。
二戰後,世界上的馬的數量開始下降,而中國的馬的數量在增加,沒有意識到農業機械化的到來。加上蒙古和巴西,馬的數量越來越多,800萬匹,居世界第壹。
前壹階段改進的目標是生產大規模的服務馬。想象壹下資源的多樣性。這種改良相當於200年前歐洲的馬匹改良,是壹種老式改良,旨在使用服役中的大型馬匹。純血馬不受重視,認為光幹活不夠。
馬改成績顯著。
這次大幅提高到1980,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國雜交馬有100萬匹,先後接受馬新品種10個,改良馬高達140cm,新馬高達150cm。出口越南朝鮮,部分家養馬身高超過160cm。
采取的措施:
(1)制定改進政策和目標。
(2)引進蘇聯種馬1100匹(七個馬種,包括輕型、兩用、重載)。
(3)引進蘇聯馬匹繁育經驗和先進的人工授精技術。聘請專家,派人出國學習。
(4)建立種馬場22個,配種站100個(人工授精)。
(5)舉辦技術班(馬的人工授精),推廣接觸卵巢適時交配和妊娠診斷技術。懷孕率超過90%。
(6)組織新品種馬選育,掌握關鍵技術(雜交組合、雜交效果、品種繪制、品種驗收)。
(7)養馬是必修課。
(8)組織行政、科技、生產三位壹體的隊伍。
詳見我的書《現代馬育種》。
二戰後,世界馬的數量下降。中國馬的數量增加,通過雜交改良繁育出65,438+00匹馬,領先世界。因為封閉,所以在國外不為人知。文革後,他被介紹到美國賽馬會國際交流,深感意外。這部分重要的軟件還保留在《現代馬育種》這本書裏。筆者是這次大改進的重要參與者和主持人之壹。
馬育種成果的流失與轉向
世界各國在改良馬匹到農業機械化之前都有壹個很長的過渡期。農業機械化後,采取了重點保護優良馬種,將養馬由服務型向養殖型轉變的策略。中國農業機械化,沒有保護馬匹的政策,優秀的馬匹自然流失,馬匹被分流,馬產業被瓦解,造成巨大反差。農業機械化後的馬業在自身轉型中重組。重組後,馬的育種有了新的機遇。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次養馬”開始(1991-至今)
中國曾經有過輝煌的養馬業。繁殖後物種失控,大部分喪失。認為事情已經結束是不全面的。由於中國的特點,經常有波折,但波折過後,進入了振興。我們把賽馬開始後的馬業稱為“現代馬業”,把養馬稱為“二次養馬”,是有道理的。
在國外,二戰後稱為二次育馬,即滿足非服役的文化需求。建國之初的改良育種,是兩個世紀前歐洲對馬的育種。我們兩次養馬的想法既現實又有創意。
○賽馬的振興是馬育種振興的前奏。
上世紀90年代初,小平同誌南巡時作出指示,要改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廣州、深圳、珠海生產力騰飛。廣州和深圳都建立了賽馬場和賽馬俱樂部。引進競技馬是重中之重。三河馬、伊犁馬、科爾沁馬、四寧郭樂馬成為首選,停頓已久的牧區馬業被拉動起來。多年積累的好馬成為熱門項目,在城市賽馬場角逐。馬價上漲,城市歡迎,牧區高興。開創了新的生物鏈,開拓了賽馬市場,促進了牧區養馬。導致良種馬育種的新發展。
○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國外馬(純種馬、阿拉伯馬、阿哈馬)。
中國任何壹個馬業振興,都是從馬的引進、馬的繁育、馬的比賽開始的。它過去是由政府經營的。這次管理制度變了。公有制、私有制、合資所有制都有。改革開放發揮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作用。政策放寬和對外開放,賽馬和養馬也成為投資和合資的熱點。外資、洋馬、洋技術流入中國。推動了我國養馬和賽馬事業的新發展。
(1)阿拉伯馬介紹(1994)
1994年,日本朋友石川龍弘先生贈送王光英副主席6匹阿拉伯馬(2公4母),飼養阿拉伯賽馬場(北京)。純種配種,並配有阿拉伯公馬、伊犁馬、山丹馬德良駒。
(2)引進良種馬(愛爾蘭)(1995)
彼得·費斯陶爾先生(奧地利)在北京開了壹家銀行。6匹純種馬(4公2母)因愛馬而引入中國,內蒙古錫盟種馬場改良卡巴金雜種。買壹匹雜交馬。它是在草原上培育的,然後轉移到北京克萊武賽馬場。優秀馬匹“騰騰”獲得全國冠軍,增加了北京的知名度。
(3)大規模引進良種馬(1998)(澳大利亞)
愛馬仕香港鄭榮斌先生是澳門馬場的董事及擁有人,在澳洲擁有壹個良種馬場。出於對馬來西亞的熱愛和愛國之心,我回到北京創業。跑北京華駿禦馬公司(通州區徐辛莊)。純種馬500匹,總共2000匹。論亞洲第壹,世界第三。生產的馬用於通順馬場比賽,提供各地(新疆、甘肅、內蒙古)生產雜交後代,改良效果良好。
(4)日本友人石田勇先生建造的領先牧場(2000年)
石田勇先生是北海道北海牧場的主任。養壹匹純種馬繼承父親的事業。養好馬,比賽拿大獎。他在北京經營壹家企業。他認為北京是養馬的好地方,他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他的北海道馬場有壹部分搬到了北京通州區馬朱橋。有50匹種馬和50匹小馬駒。
(5)阿哈馬(壹匹馬)去北京
土庫曼斯坦總統,送壹匹馬給江主席。已經到了北京,在京津之間的牧場養大。阿哈馬是匹好馬。因為沒有母馬,所以選擇純種母馬,生第二匹小馬。
○新的育種場集團的出現(7)
良種馬引進後,建立了良種繁殖場。有外資、合資和內資。馬匹質量和技術達到國際水平,聘請國外科技專家進行技術管理。
北京華軍良種馬繁育公司(合資)
北京龍頭牧場(日資)
北京克萊烏馬場(純種馬,內資)
內蒙古良種馬繁育公司(合資)
北京阿拉伯賽馬場(國有)
營口賽馬場(內資,純育種改良)
北京浩源馬場(用高血馬改良的純種馬)
○引進良種馬技術有效。
純種馬是壹種特殊的馬,技術要求高,管理精細,愛護有加。需要做親子鑒定,做家譜。有些中國馬主覺得好馬就行了,就不註冊了。不過國外養純種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純種馬在粗放飼養管理的情況下容易發育遲緩。北京龍頭牧場的日本良種馬駒發育比北海道好。這也是第壹次解決。日本朋友認為北京適合養殖良種馬,氣候幹燥,石灰水多。市場前景良好。技術的引進改善了我們。
《中國馬學家》完成了三部純種馬專著,針對性強,引用了世界頂級的純種馬場,在純種馬育種理論和技術上有所提高。目前“引進”取代“自我充實”,超過了90年代的水平。
○純種馬將是下壹輪改良中國馬的主力。
絕大多數純種馬都是自己繁育,參加比賽的。另壹個作用是改良原有的雜交馬和家養馬(伊犁馬和三合馬)。目前的改進目標是全面提高馬匹的工作性能。這種馬是騎馬或騎馬。高大威猛,反射靈活穩定,品味高,四肢靈活,善跳善舞。這種馬也被稱為“半血馬”或“溫血馬”。專門的休閑騎行馬也需要培養。這將與世界養馬同步。養馬會更紅火。今天,純種繁育是新的壹頁,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是中國養馬歷史長河中的壹個瞬間,應該全面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