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三國演義中官和現代什麽官對應?

三國演義中官和現代什麽官對應?

中官是太監啊!現在可沒太監。

/%D3%C4%D6%DD%CC%A8%B8%E8/blog/item/3d3704d7f1a123d9a144dff2.html

壹、中國常見官職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馬 司空 司寇 職方

太師 太傅 大保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國 庶長 令尹 柱國 公主 駙馬 三公

丞相 宰相 禦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將軍 洗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議郎 令史

尚書 六曹 合閣 仆射 侍中 內史 刺史 州牧 別駕

主薄 郡守 太守 長史 從事 督郵 縣令 縣尉 三老

亭長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臺 都督 錄事 護軍 可汗

六部 三館 學士 總管 元帥 留守 判官 巡檢 提刑

提轄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內閣 廠衛 太監 都司

知府 親王 總督 巡撫 監司 州判 知縣 提督 總兵

參將 散官 流內 流外 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禦史臺

大司馬 郎中令 大司農 大將軍 執金吾 中郎將

尚書省 尚書令 結事中 京兆尹 左馮翊右扶風

關內侯 中書省 中書令 門下省 秘書省 樞密使

員外郎 著作郎 國子監 節度使 招討使 都點檢

觀察使 按察使 衍聖公 大學土 宣政院 集賢院

軍機處 翰林院 欽天監 內務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稅務司 資政院 咨議局 國務院 樞密院

三閭大夫 禦史大夫 司隸校尉 將作大匠 諫議大夫

光祿大夫 繡衣直指 監察禦史 同平章事 參知政事

翰林學土 中書舍人 都指揮使 欽差大臣 牛錄額真

參贊大臣 總稅務司 海軍衙門

典農中郎將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古代秘書官制簡介

1、主書: 占國時魏國為國君保各種文字資料的人員。

2、禦史大夫:秦朝時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禦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由禦史大夫遞補。晉以後禦史大夫不再負責文書工作。

3、令史: 漢代郎以下負責文書工作的官職。分:蘭臺令史、尚書令史。隋:唐以後,令史變為三省、六部禦史臺低級事務員的稱謂。

4、宰相: 封建時代“宰相為君主之幕僚長。”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

5、諫議大夫:西漢時稱秘書工作人員的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隋、唐時錄屬於門下省,職責是侍從和規諫。宋代設諫院,遼金沿置,明代廢除。

6、黃門侍郎:西漢時在宮內內服務的郎官。東漢時黃門侍郎為專職,職責是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南朝以後黃門侍郎負責掌管機密文件。

7、左右曹:漢代處理皇帝文書的官職。這種官職不是專職,而是加職。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處理皇帝的文書。

8、譯官令九譯令:漢代設置的翻譯官,負責翻譯異國來信之語言。相當於當代的外文秘書。

9、符寶郎:東漢時掌管天子印璽及符節的官。

10、禦史中丞:漢代禦史大夫的下屬官員,負責中央館、圖書館,處理直達君主的壹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察權的各部刺史等。漢以後禦史中丞為禦史的長官,與司隸校尉國為最有權威的督察官。

11、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當時各郡國也有從事。

12、書佐:漢代主管文書的小吏。像功曹書佐、典郡書佐等,負責起草和繕寫文書。

13、尚書: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漢代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

14、二千石曹尚書:漢代郡國守相的官傣為二千石,古習慣上稱地方行政長官為二千石。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郡國守相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二千石曹尚書。

15、三公曹尚書: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三公職掌的文書的尚書被樂為三公尚書。

16、尚書令:尚書的主管為尚書令。隋、唐時逐漸形成以尚書為尚書省長官的制度,這樣尚書令就不是主管文書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監督各部門的最高首長。

17、丞相:秦、漢時期定的制度。以丞相為輔佐皇帝的最重政務長官,與太尉、禦史大夫地位略等。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壹人。壹般只置壹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說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18、中書令:漢武帝時以宦官充任,職掌傳宣詔令。曹丕即位後設中書監及中書令,監令同等,其權任相當於宰相,習慣上監在令前。隋、唐以後,中書監廢止,只存中書令。

19、中書監:魏時曹丕即位後所設,與中書令同等權位。

20、中書省:魏晉以後,尚書令之權被中書監、中書令所代,開始以中書省為中央總機構。至梁、陳時,中書省內部事務官中有中書舍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

21、中書舍人:唐、宋時中書舍人是相當尊貴的官職。明代設中書科中書舍人,僅掌書寫誥敕等事,官階從七品。開始名為中書省直省舍人,後固中書省廢而改稱中書科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不為人重視,僅作為外觀裝點而已。其中有以工書得名實際擔任繕寫者,清仍其制,壹般稱中書科中書,是無是輕者之官。

22、秘書令:漢末曹操為魏王,初置秘書令,掌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後,改為中書監和中書令

二、中國現代官員級別

國家主席

副主席

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

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

國務委員

部長,省長

司長,直屬局長,廳長,市長

處長,市屬局長,縣長

科長,鄉長

國家公務員的級別分為十五級。

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壹)國務院總理:壹級;

(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二至三級;

(三)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

(四)部級副職,省級副職:四至五級;

(五)司級正職,廳級正職,巡視員:五至七級;

(六)司級副職,廳級副職,助理巡視員:六至八級;

(七)處級正職,縣級正職,調研員:七至十級;

(八)處級副職,縣級副職,助理調研員:八至十壹級;

(九)科級正職,鄉級正職,主任科員:九至十二級;

(十)科級副職,鄉級副職,副主任科員:九至十三級;

(十壹)科員:九至十四級;

(十二)辦事員:十至十五級。

三、三國官職

大將軍:戰國時始置,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等,除驃騎大將軍之位稍低於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國時夏侯敦、姜維等人皆為大將軍。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農。魏初設大農,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改稱大司農,蜀、吳亦各有大司農。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權力的分散則只能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壹。

大鴻臚:秦時稱典客,漢初稱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大鴻臚,掌管接待賓客之事。九卿之壹。

衛尉:秦時始置,漢景帝(劉啟)初更名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復原名,掌管宮門警衛。九卿之壹。

太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後任賈詡為太尉。

太傅: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睿即位後人鐘繇為太傅。

太常:秦時稱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為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藥、太醫(為百官治病)、太蔔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壹。

太仆:秦和兩漢均設太仆,王莽壹度更名為太禦,掌管輿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壹。

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壹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少府:秦和兩漢均設少府,王莽稱***工,與大司農壹同掌管財貨。不過大司農掌管國家財貨,而少府則管供養皇帝。其屬官有掌管禦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宮令、掌管刀劍弩機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禦府令、為宮廷治病的太醫令。九卿之壹。

中常侍:秦時始置,東漢時由宦官擔任,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權力極大。

中書監令:曹操為魏王時,設置秘書令以處理尚書章奏。曹丕於黃初初年改秘書令為中書令並特置中書監,使之排在中書令之前。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後置領軍,不久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衛軍。

中護軍:曹操為丞相後置護軍,不久改為中護軍,掌管禁衛軍,地位略低於中領軍。

長史:秦時始置,西漢時丞相下有兩長史,其職務相當於秘書長,即最高國務機關中事務主管。將軍幕府中亦有長史,為幕僚之長;可分令部隊出戰的稱為將兵長史。東漢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設長史,職任頗重。三國沿置不改。

從事:刺史的佐官如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稱為從事。

倉曹掾屬:主管倉谷之事的官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司徒: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教化,三公之壹。

司空: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水土及營建工程,三公之壹。

司隸校尉:漢武帝始置,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邪和罪犯,簡稱司隸。劉備在蜀稱帝時以張飛為司隸校尉。

司金中郎將: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

主簿:漢始置,掌管文書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設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記錄功勞。

東西曹掾屬:曹操為丞相後下設東、西曹掌管人事工作,東曹主管二千石官員的任免,西曹主觀丞相府官員的任免。其負責人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丞相:戰國時始置,為百官之長。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曹操自任丞相。“丞”與“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處理國家事務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員。

光祿勛:秦時稱郎中令,漢武帝更名為光祿勛。王莽稱司中,東漢又稱光祿勛。曹操為魏公後設郎中令,黃初元年(220年)又稱光祿勛,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其屬官有掌管賓贊受事的謁者、掌管禦乘輿車的奉車都尉、掌管副車馬匹的附馬都尉、掌管羽林騎的騎都尉,而大夫、中郎將等官是否是光祿勛的屬官尚有爭議。九卿之壹。

執金吾:秦時稱中尉,漢武帝更名為執金吾。王莽稱奮武,東漢復稱執金吾。曹魏先稱中尉,黃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掌管宮外巡衛。衛尉巡行宮中,執金吾則僥偱京師。天子出行,執金吾為先導。“吾”當禦講。

別駕: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視察為職,別駕則另乘傳車,輔助刺史出巡,故稱別駕。

廷尉:秦時始置,漢景帝更名為大理,自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獄訟,是各地上訴的最高司法機關。“廷”字系直、平之義,治獄貴直而平,故以為號。廷尉的屬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監,成為廷尉三官。九卿之壹。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壹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壹般每縣有丞、尉各壹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書:“尚”就是執掌的意思。秦漢時,尚書只是少府的屬官,掌管殿內文書,地位很低。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圍辦事,地位逐漸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書。吏部又稱選部,掌管選用官吏;左民掌管繕修功作、鹽池園苑;客曹掌管少數民族和外國事務;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國支計。其中以吏部尚書最為重要。

尚書令:秦時始置,為尚書臺首長,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壹切政令的首腦。尚書令的副手為尚書仆射,曹魏置尚書仆射壹或二人,二人並置時稱左右仆射。若尚書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時以五曹尚書、二仆射、壹令為八座。

尚書郎:尚書臺內負責起草文書的官員。東漢選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臺,滿壹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侍中:秦時始置,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遺補缺、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時始置,王莽稱宗伯,東漢復稱宗正,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兩漢皆以劉姓宗室充任。九卿之壹。

征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

征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

征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

征北將軍:統領幽、冀、並三州,屯駐薊州。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壹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

意,後來逐漸演變為壹種固定的官職。

參軍: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簡稱“參軍”。

河南尹:東漢建都於河南郡洛陽縣,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官不稱太守而稱尹,掌管洛陽附近的二十壹縣。

典農中郎將: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於太守。

城門校尉:西漢始置,掌管京師城門的屯兵。

相國:即丞相。

將作大臣:秦時稱將作少府,漢景帝更名為將作大臣,掌管宮室、宗廟、路寢、陵園地土木營建。

給事中:秦時始置,西漢沿置,東漢省,魏復置。為將軍、列侯、九卿,以及黃門郎、謁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國始置都督和大都督,為領兵官,其中大都督為最高軍事統帥。

校事:曹操臨時設置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禦史大夫:掌管彈劾、糾察的官員,其位僅次於丞相。

禦史中丞:禦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軍:高級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禦史大夫之下。

督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四、唐朝官職

正第壹品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職事官。)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將,九年省。)

從第壹品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不帶職事官者,朝參祿俸並同職事,仍隸吏部也。)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職事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嗣王、郡王、國公。(爵。)

正第二品

特進、(文散官。)輔國大將軍、(武散官。)開國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壹年加開國之稱也。)上柱國。(勛官。《武德令》有尚書令,龍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無職事官。)

從第二品

尚書左右仆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揚、幽、潞、陜、靈。)大都護、(單於、安西,已上職事官。)光祿大夫、(文散官。)鎮軍大將軍、(武散官。)開國縣公、(爵。)柱國。(勛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舊班在左相上,《開元令》移在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班正四品上,大歷二年升。)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自左右衛已下,並為武職事官。)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武德令》,禮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則天初又改以戶部次吏部,禮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賓客、(舊兼職無品,《開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寶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騎常侍、(舊班從三品,廣德年升。)內侍監、(唐初舊制,內侍省無三品官,內侍四員,秩四品。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藝承恩遇,特置內侍監兩員,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護、(已上除八大將軍,並為文職事官。)金紫光祿大夫、(文散官。)冠軍大將軍、(武散官。)懷化大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上護軍。(勛官。)

從第三品

禦史大夫、(舊班在秘書監九卿下,《開元令》移在上。)秘書監、光祿、衛尉、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龍武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舊雍、洛長史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長史、(舊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大都護府副都護、(舊正四品上,《開元令》加入從三品。)親王傅、(巳上並職事官。諸衛羽林、千牛龍武將軍為武,余並為文。)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開國侯、(爵。)雲麾將軍、(武散官。)歸德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護軍。(勛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長史、司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階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正四品下階,《開元令》加入上階也。)尚書左丞、(永昌元年進為正三品,如意元年復舊。)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諸司侍郎,吏部郎中為正四品上。貞觀三年復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復舊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衛、左右司禦、左右清道、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府率、中州刺史、軍器監、(武德初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復置,九年又省,十年復置北都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沖都尉、(《武德令》統軍正四品下,後改為折沖都尉。《垂拱令》始分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職事官。率及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正議大夫、(文散官也。)開國伯、(爵。)忠武將軍、(武散官。)上輕車都尉。(勛官。)

正第四品下階

尚書右丞、(永昌元年進為從三品,如意元年復舊。)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諭德、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武德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從四品上。《貞觀令》,壹切為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職事官。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也。)通議大夫、(文散官。)壯武將軍。(武散官。)

從第四品上階

秘書少監、八寺少卿、殿中少監、太子左右衛、司禦、清道、內率、監門副率、太子親勛翊衛中郎將、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內侍、大都護親王府長史、(已上職事官。府率、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宜威將軍、(武散官。)輕車都尉。(勛官。)

從第四品下階

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上州別駕、(已上職事文官。《武德令》,上州別駕正五品上。二十三年為長史,前上元年,復置別駕,定入從四品也。)中府折沖都尉、(武職事官。)中大夫、(文散官。)明威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從事中郎,九年省。)

正第五品上階

諫議大夫、禦史中丞、(《武德令》,從五品上。《貞觀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年復舊也。)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贊善大夫、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會昌縣令、(武德元年,敕萬年、長安令為正五上。七年定令,改為從五品。貞觀初復舊也。)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府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諮議參軍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軍器少監、太史少監、親王府典軍、(已上職事官。郎將、典軍為武,余並為文。《永徽令》,親王典軍從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文散官。)開國子、(爵。)定遠將軍、(武散官。)上騎都尉。(勛官。)

正第五品下階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藥奉禦、太子親勛翊衛郎將、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沖都尉、(已上職事官。郎將、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議大夫、(文散官。)寧遠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軍諮祭酒,九年省。)

從第五品上階

尚書左右諸司郎中、(《武德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諸司郎中正五品上。貞觀二年,並改為從五品上也。)秘書丞、(《武德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奉禦、獻陵昭陵恭陵橋陵八陵令、(《武德》,諸陵令從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獻、昭二陵令,為從五品。已後諸陵並相承依獻、昭二陵也。)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已上職事官。典軍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請大夫、(文散官。)開國男、(爵。)遊擊將軍、(武散官。)騎都尉。(勛官。舊有太公廟令,武德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從五品上,開元二十四年省也。)

從第五品下階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太子典內、(舊正六品上,《開元令》改。)下都督府上州司馬、(《武德令》,上治中正五品下。貞觀初改。)親王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宮苑總監、上牧監、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職事官。果毅為武散,余並為文。)駙馬都尉、奉車都尉、(並武散官。駙馬自近代已來,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車,有唐已來無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遊擊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主簿、記室、參軍,九年省。《神龍令》有庫谷、斜谷監也。)

正第六品上階

太學博士、(《武德令》,從六品上,貞觀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議郎、太子舍人、中郡長史、(《武德令》,中州別駕從五品上,貞觀年改也。)太子典膳藥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德元年敕,雍州諸縣令階從五品上,七年定令改。)親王府掾屬、(《武德令》,從五品下也。)武庫中尚署令、(《武德令》依上署令,從七品下,太極年改武庫令階,開元年改中尚令階。)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鎮軍兵滿二萬人已上司馬、(已上職事官。司階、果毅為武,余並為文也。)親勛翊衛校衛、衛官。朝議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驍騎尉。(勛官。)

  • 上一篇:如何通俗理解內部控制?
  • 下一篇:山東稅務學校招生簡章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