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傷退役的短跑運動員孫穎,正打算在長春開壹家燒烤店。這個大膽的計劃,誕生於不久前舉辦的吉林省首屆退役運動員創業培訓班。
65438年10月28日-165438+10月7日,孫穎和其他74名退役運動員走進課堂,成為退役運動員創業培訓班的第壹批學員。其中69人獲得培訓證書,9人初步達成創業意向。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翁嘉仁說:“培訓班達到了預期效果。這是全國體育系統首個退役運動員創業培訓班,將起到良好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有人習慣把中國的競技體育比作金字塔結構。能在奧運會上爭奪金銀的選手無疑位於金字塔的頂端,而像孫瑩這樣的省級專業隊運動員只能位於金字塔的中間。這些年來,各省積壓了很多運動員。他們退休後,許多人獲得了經濟補償,但他們沒有能力獲得第二份工作。即使有文憑,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目前,我國約有23000名優秀運動員在訓,每年有3000-6000名職業運動員退役。統計顯示,每年有40%的退役運動員難以按時得到妥善安置。除了運動能力和傷病,這些運動員缺乏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專業技能,主管部門對運動員職業指導的責任缺失,使得“拿塊金牌找工作更難”成為體育界的流行語。
社會上的困難也與運動員再就業意識不強密切相關。吉林省體育局職業技能鑒定站站長陳誌遠認為,由於傳統的就業觀念,運動員缺乏創業意識,“平等”、“依靠”的就業思想更加突出。有些退役運動員有創業的想法,往往因為求助無門而半途而廢。運動員退役後要想有好的出路,基本上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樹立自信、自強、自立的就業觀,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創業是退役運動員實現就業的有效途徑。
本次創業培訓課程引入了創業素質和能力的測評,目的是發現運動員在社會就業需求中有哪些優勢,缺少什麽。
通過測評發現,運動員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強,表達和求知欲望強,反應快,性格外向,可以幫助他們自主創業。另壹方面,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大多不高,對社會和自己的認識也不足。
由於運動員的成長環境相對封閉,再次就業時選擇職業的範圍相對狹窄,而壹般退役運動員的就業指導和培訓沒有針對性,缺乏實質性內容。在本次創業培訓班的課程設置上,特別做了針對性的設置,有意突出了“實效”二字。
翁嘉仁說:“課程安排非常豐富,采用了理論知識與案例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上,講授包括就業、創業、工商、稅務、法律、現代交際禮儀等內容,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實用性。”葉喬波、高洪等退役運動員成功代表在課堂上“陳述意見”,進壹步提振了退役運動員的信心。
聽完葉巧波的創業經歷,孫穎覺得“很親切”。“培訓班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了創業流程,這讓我非常驚訝。我對二次創業充滿信心。”在確立自主創業的願望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資金管理中心和吉林省體育局將支持運動員自主創業,並為他們提供進壹步的幫助。
第壹期創業培訓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有繼續和拓展的打算。據了解,壹些企業也表示願意參加培訓課程,因為他們通過第壹期培訓課程發現,運動員的能力與他們的想象相差很大。他們希望在豐富企業文化的同時,吸引壹些退役運動員,形成品牌效應。
翁嘉仁說:“現在9個運動員有創業意向是不夠的。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中心和吉林省體育局將繼續跟蹤、指導和服務第壹批學員,努力讓更多的運動員創業成功。”
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當了洗浴工;亞洲舉重冠軍蔡莉病逝時,她是個門衛...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和出路壹度受到廣泛關註。
經過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運動生涯,運動員往往失去了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直接影響了他們進入社會後的“二次就業”。
2007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運動員就業暫行辦法》正式生效。國家體育總局還專門制定了《關於進壹步做好國家優秀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意見》、《關於做好運動員職業過渡過渡期工作的意見》等配套文件,明確運動員從專業隊退役後壹年過渡期內給予職業訓練指導。
轉型期,很多運動員選擇先回校園,再步入社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說:“我們在發揮高校優勢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翁嘉仁說:“運動員退役後可以免試上大學。這項工作我們已經做了近10年,與中央財經大學、第二外國語學院、大連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凡符合免試入學條件的運動員,均可免試進入大學。”
目前,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支部副書記孫曉麗正忙著招收第五批退役運動員,而2004年入學的第壹批退役運動員已於數月前畢業。“在11報名的運動員中,除了壹人因傷回家治療,其他10人都找到了工作,”孫曉麗說。
首批免試進入中央財經大學的運動員* *為11,來自體操、射擊、棒球、羽毛球等項目。他們和通過高考的學生坐在同壹個教室裏。孫曉麗回憶說:“我剛進學校的時候,有運動員不習慣校園生活,問我‘為什麽沒人請我吃飯?’花了壹個學期才習慣。“讓老師困擾的是運動員文化技能差,很難和其他同學保持同步。孫曉麗說:“運動員很難理解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他們很多人文化程度比較低,有的運動員很小就進了隊訓練,系統的學習還不夠。”
但是,運動員陽光的性格和進取的態度給學院帶來了清新的空氣,班級氣氛非常和諧。壹位名叫章雷的棒球運動員也脫穎而出。他不僅當選了班長,還成功競選了學生會主席。孫曉麗說:“第壹學期,章雷在邏輯上得了高分,這讓我很驚訝。通過交流,我發現他個人能力很強,這肯定和他在運動隊的經歷分不開。”四年來,40名運動員走進了中央財經大學的校門。現在,孫曉麗正在與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協商,以擴大運動員畢業後的就業渠道。“學院希望擴大招生,讓當地體育局支持我們。通過提升學院的品牌,畢業生可以有壹個理想的出路。”
針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壹些問題,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做了壹些調整。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經大學開始對運動員進行分班授課,專門為運動員制定訓練計劃,重點加強應用知識和英語的培養。第二外國語學院開設了許多英語課,很受運動員的歡迎。
隨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運動員擔心走出校園後仍然找不到工作,影響招生效果。翁嘉仁說:“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運動員在學習後具備很強的專業服務能力,然後在走出校園後能夠走上工作崗位。關於這個問題,國家體育總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解決。”
除了與大學合作,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還組織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8月至6月165438+10月,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青島航空學校聯合舉辦水上項目退役運動員培訓班。畢業那天還專門開了供需見面會,十幾個水上運動俱樂部到現場選拔人才。最終,20多名運動員中有壹半以上走上了工作崗位。
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翁佳仁說:“像鄒春蘭這樣的事件不應該在中國體育界再次發生。”。“如果各級管理部門和工作機構把工作落到實處,運動員退役後就不會失業,生活也不會有保障。”
2006年和2007年,國家體育總局先後在上海和長沙召開全國優秀運動員保護和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會議,出臺了更加具體的政策措施,包括“工資福利、社會保險、醫療、傷殘撫恤金、就業指導、退役安置、困難幫扶、助學、創業扶持”。
前不久,北京奧運冠軍張寧、佟文、邱劍等人出現在浦發銀行主辦的“輕松理財”會議上。他們紛紛表示,要合理利用奧運獎金,規劃好退役後的生活。翁嘉仁說:“奧運冠軍退役後還是要考慮自己的路,更何況那些沒有取得成績的運動員。我們不僅要關註成功的運動員,也要關註普通的運動員。國家出臺的政策要惠及所有運動員,尤其是困難運動員,他們必須生活在正常的社會保障機制下。”
退役運動員就業是長期困擾體育戰線的難題。近年來,全國多個省市都在積極嘗試。除了吉林,天津還推出了退役運動員遊泳救生員培訓班。北京舉辦首屆退役運動員健身教練培訓班;廣東設立了運動員職業轉型訓練基地;江蘇出臺多項配套政策,開展培訓。
目前,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提高運動員素質,越來越受到各級體校的重視。很多業余體校要麽與傳統體校聯合,要麽與普通中學聯合辦學,體育、教育管理部門相互配合,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
“運動員退役近壹年後的職業過渡期,訓練很重要,”翁佳仁說。“加強運動員職業轉型期的職業輔導、職業培訓和就業培訓,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關註運動員就業,是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的重點工作之壹。”
用翁嘉仁的話說,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是“壹個機構兩塊牌子”,“我們也是國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目前體育行業特有的職業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經紀人”、“體育場地勤”、“遊泳救生員”等。退役運動員經考核鑒定合格後,取得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從事相關工作。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區市建立了鑒定站,負責體育行業的職業技能鑒定。
目前,中體畢麗健身俱樂部積極推行國家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證書持有制度。今年10末,28名退役運動員參加了健身教練培訓班,內容包括器械操作、營銷理念、客戶溝通方式等。他們中有24人通過了考試並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其中許多人已經與俱樂部簽約。目前,已有80多名退役運動員在俱樂部擔任健身教練。
雖然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取得了壹些成績,但翁嘉仁承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障礙。“現在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運動員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弱。各級體育部門有必要更加重視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加大解決問題的力度和範圍,落實國家對運動員的關懷。”
翁嘉仁坦言:“退役運動員的安置直接關系到中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運動隊必須進步。出口不暢,入口會受影響。運動員流血流汗後不能流淚。讓他們帶著微笑離開運動隊,融入社會,讓我們的運動事業保持活力。”
附言
目前,我國每年有3000至6000名職業運動員退役,其中約40%的運動員難以得到及時安置。大部分都是從小在競技場上摸索。當別的孩子還在享受青春的輕松時,他們已經開始經受成敗的考驗了。當其他孩子在校園裏學習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受到傷害。在通往金牌的路上,他們大多註定成為配角,但在中國競技體育的輝煌成就中,每壹枚獎牌都離不開他們的汗水和付出。
運動員流血流汗後不能流淚。讓他們帶著微笑離開運動隊,融入社會,讓我們的體育事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相信隨著運動員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類似鄒春蘭的事件應該不會在中國體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