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啟動,標誌著天水作為甘肅唯壹的區域,進入了國家建設西部內陸開放開發戰略高地的視野。全省確定了“中心帶動、齊飛兩翼、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總體發展戰略,我市提出了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小麥產品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區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副核心城市天水的前沿陣地,既是我省“齊飛兩翼”戰略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連接東西的重要節點。區域經濟發展以特殊的地位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我們發揮比較優勢,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實現加快發展和跨越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戰略的實施,包天高速公路及其過境段、天平鐵路、田萍高速公路、包蘭客運專線、天水經濟開發區社塘工業園、甘泉現代物流中心、華能熱電聯產、渭濱新城開發建設、麥基汙水處理廠等重大項目,已陸續上馬,我區城鄉基礎條件將有較大改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發展後勁進壹步增強;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提前壹年實現了“十壹五”規劃目標,為今年提前壹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就壹定能夠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搶抓機遇,掌握主動,不斷開創小麥生產發展的新局面,譜寫新篇章。
根據區委確定的“13345”發展思路,統籌兼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保穩定、促和諧為主線,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重點,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特色。改善城鄉基礎條件,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和城鄉壹體化進程,努力推動麥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努力建設隴上經濟強區。
圍繞今年提前壹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要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2億元,增長1.5%;大口徑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004元,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62%。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壹是抓住機遇,積極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
充分發揮麥基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特殊地位和區位、交通、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戰略決策,抓住機遇,調整部署,積極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努力實現麥基發展新突破。
科學規劃長遠發展。立足全市、全省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大局,進壹步深化對區域形勢的認識,明確發展定位,完善我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認真編制全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 努力把麥基經濟區建設成為承東啟西、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區。 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建設期間,全區經濟增速高於省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標以每五年翻壹番的速度加快,力爭到“十二五”末,經濟總量躍進全省86個縣區前十,進入關中-天水經濟區66個縣區前二十。
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充分發揮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天水經濟開發區、天水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等國家級、省級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壹產,突出二產,擴大三產,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全省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隴東南重要交通樞紐、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西部旅遊勝地。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和全國十大循環農業示範城市建設,全面實施天水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強能源利用監管,強化土地、礦產、水資源管理,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能的農業生產方式,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確保節能減排各項主要指標全面達標。
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堅決破除壹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實現與關中地區的有效對接和融合。進壹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簡化程序,改進服務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投資發展環境。積極爭取省市對小麥產品開發的更大支持,在城市發展、土地管理、旅遊資源配置等方面獲得更大自主權。進壹步加強與關中地區及省內外相關縣區的經濟技術交流合作,重點在建設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項目合作等長效機制,形成優勢互補、共贏共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加快城鄉壹體化。抓住我區被列為城鄉壹體化省級試點的機遇,科學制定全區城鄉壹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城鄉壹體化,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堅持以分配結構調整為核心,以體制改革和戶籍管理改革、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城鄉壹體化體制機制建設,努力使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蔓延,促進城鄉產業互動和經濟融合,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統籌。
二是高度重視項目工作,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按照“保生產、抓續建、爭開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項目競爭和招商引資,積極實施項目對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全面實施重點工程。積極配合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工程建設征地拆遷等協調、保障和服務工作,全力保障寶天高速公路過境段、天平鐵路、隴海鐵路龍源段改造、華能熱電聯產、凱蒂生物質能發電、酒鋼物流中心等項目的順利實施。,爭取建設寶蘭鐵路客運專線、田萍高速公路等項目,爭取天水機場遷建。
積極爭取項目投資。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等難得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旅遊服務等產業為重點,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銜接協調力度,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規劃板塊,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力爭年內爭取項目150個以上,資金8億元以上。儲備項目130以上,項目采用率不低於15%。
廣泛開展招商引資。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為重點,註重招商引資的實際效果,突出招商做大做強,拓展招商平臺,創新招商方式,擴大招商規模,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年內實施投資項目不少於100個,涉及投資30多億元,到位資金11多億元。積極爭取總投資85億元的華能天水2×1000 MW火電等重大項目盡快落戶我區。
全面加強項目管理。全力實施擴大內需和災後重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進壹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全面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規劃設計審查制等制度。,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實施效果。
第三,加大開發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基礎條件。
以完善基礎設施為與關中地區對接融合的突破口,抓住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的機遇,進壹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積極籌措發展資金,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全面掀起新壹輪開發建設高潮。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渭北舊城開發改造,加快橋南渭濱新城開發建設,配合實施季承大道、渭濱新城路網、社塘渭河大橋等亞行貸款項目,建設馬跑泉大道,完成馬跑泉市政廣場地下停車場主體工程,啟動渭河城區景觀工程規劃設計 啟動渭濱北路西端山洪防治和東延綠化工程建設,加快渭濱北路景觀長廊建設和北部街景整治。 完成麥基汙水處理廠主反應池及廠區土建工程,新建水沖式廁所5座,建設沿街花壇7座,改造城區12車道,建設城市路燈監控中心。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充分利用市場給予的優惠政策,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盤活現有資源,加快開發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麥積區城市開發建設的市長辦公會議紀要》(發〔2009〕24號)精神,繼續建設霍星小區、龍林佳花園、惠民小區、渭水家園廉租房,建設區看守所、法院審判室、檢察院技偵室整體搬遷,積極協調蘭州鐵路局盡快啟動東貨場、道北吳極新村拆遷改造,加快區政府路街景改造工程。
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全力協調保障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加快縣鄉公路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等級標準,完善交通網絡體系,強化隴東南交通樞紐地位。積極配合平涼至麥基二級公路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啟動。繼續完成大營梁至鳳凰桐鄉輸油管道、元(甸)溫(泉)公路、石(嘴)嘉(河)戰備公路,力爭啟動後川(樹裏)至桐鄉輸油管道工程,確保100公裏以上工程順利完工。積極開展農村公路自建自養,提高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等級水平。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鄉鎮街區改造、市場建設、道路硬化和新農房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壹批示範帶動能力強的工業鎮、商貿鎮和旅遊新城,提升小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發展水平。完成寶田高速沿線5個出入口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渭南等5個鎮總體規劃和詩佛楊莊等20個中心村建設規劃,建立東岔、甘泉等3個鎮390多戶近11750人生態移民安置項目,加快甘泉鎮世行貸款經濟綜合發展示範鎮建設,啟動橋南、道北、甘泉建設。
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深化“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進壹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管理職能,延伸管理觸角,擴大管理範圍。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亂”現象,優化城市環境。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嚴厲查處城市規劃區和風景名勝區違法建築。加大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渭河等流域汙染防治,依法關閉新增落後淘汰“五小”企業,不斷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第四,大力推進工業強區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堅持區域經濟壹體化,服務優強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園區產業,壹手抓現有企業的擴張發展,壹手抓新項目的引進,整合產業資源,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工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全力支持優強骨幹企業發展。抓住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歷史機遇,立足做大優勢產業、做強骨幹企業,全力扶持星火、氣動、鍛造、電傳、華源制藥等企業。加快新項目投產和市場開發,強化擴散聯盟,開展技術合作和自主創新,促進優強骨幹企業的壯大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實施總投資超過38億元的星火、氣動、鍛造、馬奔啤酒、電傳等企業技術改造和節能項目26個,確保星火3萬噸樹脂砂鑄件、高檔鍛造系列擺式剪切機和折彎機開發、氣動石油鉆桿生產線二期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星火大型數控機床生產、25萬噸大型直縫埋弧焊管鍛造自動化生產及超大型機床開發、年產65438+萬噸馬奔啤酒改擴建生產等16項目取得較大進展,力爭管件鍛造成套設備、氣動YT28鑿巖機進入“中國名牌”行列。認真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管好用好區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中小企業依靠大而強的合作和支持,促進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力爭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5億元,增長24.2%。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天水經開區為龍頭,以社塘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完成四期2000畝征地圍堤工程,啟動園區4、5、6兩條跨河橋梁和道路建設,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入駐園區,年內初步建成功能較為齊全的高科技創業園。加快三陽工業集中區規劃、項目環評、土地審批等前期工作,圍繞華能熱電聯產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展配套產業,形成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完善20店工業示範區路網建設,啟動新壹輪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入園項目建設,強化績效監管,確保青巖利華二期等8家企業年內建成投產,長城自控等17家企業實現達產目標,爭取天森藥業等7家企業進入“50強10企業”名單。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企業改制“回頭看”,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楊勝農機、華胥木業、胡阿祥工藝等已停產或停產企業利用閑置場地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引導毛紡廠、廢金屬冶煉廠等企業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資,充分盤活存量資產。配合焦化、天拓等駐地企業完成破產重整和重組,積極支持星火、鍛壓、氣動等優秀骨幹企業上市融資,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動詞 (verb的縮寫)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深入實施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深化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積極實施種子、植保、沃土、覆膜四大科技增糧工程,完成全膜糧食覆蓋1.5萬畝。實施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工程,以郊區南山蘋果、北山葡萄、三鑫羊片區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建設為重點,進壹步加快土地流轉,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加大引導扶持力度,推進水果、畜牧、蔬菜等主導產業規模化發展。全年建成優質水果基地65438+萬畝,發展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1.25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基地5400畝,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12個,養殖場13個。大力支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航天育種工程中心。積極推進三新陽地區開發建設,擴大山東衛龍集團水果基地規模,啟動20萬噸氣調貯藏庫建設。進壹步加快“三山壹廊”蘋果產業帶建設,打造九龍山節水增效示範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建設,加強果園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南山基地向潁川河、東客河、橫河峪河流域擴展,年內建成果園5萬畝。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引進建設壹批重點龍頭企業,年內發展5個經濟合作組織,新增龍頭企業10家。
搞好新農村建設。以“八通六有”為重點,加快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行政村硬化工程,開展社塘鎮城鄉壹體化發展試點和麥基鎮農村清潔工程,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高度重視中灘縣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範區建設項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設任務。積極探索整合項目建設新農村的長效機制,形成整合資源、集中項目、傾斜資金、重心向新農村建設轉移的工作格局,推動全區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積極爭取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重點工程的實施,進壹步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完成造林654.38+0.8萬畝,新建梯田3.5萬畝。通過治理654.38+0.659平方公裏的流域,啟動了甘泉潁川河、中潭渭河大堤、甘泉飲用水安全工程,加快了五龍三縣供水工程建設,實施了甘泉、武隆土地整理和西北三省區林業開發項目654.38+0.92萬畝,完成了凱蒂生物質能源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強化社會救助,啟動馬炮泉木潭等5鎮8村項目建設,進壹步減少農村貧困。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全面落實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投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完善信貸擔保機制,促進農業投入持續增加。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的新機制。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強化規範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農產品無公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不及物動詞突出搞活商務旅遊,發展第三產業。
圍繞打造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打造全國最佳旅遊城市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和旅遊服務,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內在活力,促進第三產業快速擴張發展。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甘泉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面啟動園區道路硬化、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組建壹批大型物流企業和集團入駐園區,逐步建成國內領先、西部壹流的現代化、綜合性、區域性綠色物流中心。進壹步加快城鄉市場建設,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政策,實施“千村千鄉”、“雙進工程”、“市場回歸”等工程,著力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和市場標準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完成花牛伊瑞綜合農貿市場、社塘農貿市場等續建項目,啟動渭濱北路鍛造廠、道北天樂苑小區等商業網點建設,新建花牛夏媛。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鞏固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產業,支持保險、信息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強“花牛”蘋果、“瞿霞”葡萄、龍源辣椒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宣傳推廣,鞏固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開拓國際消費市場,實現產業發展與市場消費的有機結合。
加快旅遊業發展。以發展大旅遊、培育大產業為重點,全面實施旅遊產業倍增提質三年計劃,加強與關中地區的聯合合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遊、石窟文化藝術遊、保天高速沿線生態休閑度假遊、高科技農業觀光遊“四大旅遊品牌”,逐步把麥基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勝地和關中-天水經濟區重要旅遊目的地。加強宣傳推介,加快開發建設,全力配合落實麥積山景區世行貸款項目、基礎設施和服務中心建設,確保麥積山景區進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結合天水百裏生態旅遊線啟動建設,加快寶天高速沿線景區開發建設,完成瓜臺山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築詳細規劃,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43.8+0億元以上。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資本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重點培育大企業和大集團。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全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800家,私營企業60家。
七、加強財稅征管,提高發展支撐能力。
加強財源建設,重點培育和引進壹批具有產業優勢的有益財源,發展壯大餐飲服務、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等主體財源,夯實增長基礎,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財源。加強稅收征管,堅持“抓大不放小”,依法加強稅源跟蹤管理,加大對重點稅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分散稅源的監控力度,以票控稅、以票管稅、以票促稅,促進稅收均衡入庫和穩定增長。完善區內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市級融資擔保平臺,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籌集建設發展資金。加強非稅收入和專項資金監管,逐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規範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小金庫”專項整治力度,強化財政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進壹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各項支出,加大對社會事業、改善民生的投入,壓縮和控制壹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力爭今年財政支出比去年有較大增長。加強金融協調服務,推進“誠信”建設,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提高服務效率,努力實現地方經濟和金融業的共贏發展。
八、統籌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優化配置,加強培養,努力建設壹支素質過硬、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隊伍。優先發展教育,調整優化學校布局,推進行政村小學集中、初中向寄宿制學校過渡、城區高中集中。加快實施學校安全工程,啟動八中教學樓、職業中專學生宿舍樓、搬遷新建天成學校等項目,建設龍源小學,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城區高中集中的需要。推進教育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免抵補各項政策,力爭本科高考人數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認真開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組織實施科技試驗、示範和推廣項目48項,取得科技成果8項以上。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衛生院業務實力,完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市二院中西醫結合樓、市四院業務樓、市五院業務樓,爭取建立區中醫院啟動建設,實施農村廁所2000座。推進文化大區建設,積極配合麥積山“申遺”工作,改善文體設施條件,實施橋南、道北體育館改造工程,啟動區廣電中心大樓和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建設,完成8個鄉鎮文化站和100個鄉村書店續建工程,新建150個鄉村書店,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啟動花牛、社塘、渭南、詩佛四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建設,全面落實獎優扶優政策,抓好節育措施落實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確保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達標。精心組織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雙擁、老人、婦女、兒童工作,推動統計、檔案、人防、地震等事業全面進步和發展。
九、努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構建和諧小麥。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壹體”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返鄉創業等政策,以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就業服務指導和勞動監察,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年內城鎮新增就業65438+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40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技能培訓,努力擴大組織輸出規模。全年轉移城鄉勞動力65438+萬人,勞務收入8億多元。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進壹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做好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工作,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努力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加大力度擴大征繳範圍,確保各項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規範城鄉低保、五保戶管理,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分類動態管理。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和殘疾人工作,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和生態移民工程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提高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供應比例,有效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食品、藥品、農資、建材等行業市場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依靠真實的工作責任逐級落實,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環境汙染等應急管理機制和工作預案,擴大區級糧油儲備量,進壹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專項整治力度,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入開展“放心小麥產品”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