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鐵嶺名人事跡

鐵嶺名人事跡

名人好多,給妳幾個典型的: 李成梁 耶律留哥 高其佩 魏燮均 任輔臣 趙本山

李成梁

萬歷朝是明由治及亂的開端,後人論及明亡,曾有“明實亡於萬歷”之說。不過萬歷朝的邊事卻壹度頗有成效,這壹方面有賴萬歷最初十年張居正輔政打下的經濟基礎,也有賴於邊關的兩大名將: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梁。戚繼光的治軍之術和平倭功績雖更為後人稱道,但在當時,李成梁威名遠遠勝之。在明將吏貪懦,邊備廢馳的時代,李縱橫北方邊塞四十余年,前後鎮守遼東近三十年,屢破強豪,力壓各方北方遊牧部落,立頭功壹萬五千次,拓疆近千裏。清人作《明史》,對其雖頗有貶低之詞,也不得不承認“然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鮮內附,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遂家焉。”(《明史列傳126》,下同)有考證說李成梁祖籍為隴西,是唐後為避亂遷入朝鮮的。不過至今的李氏家族大都已入籍朝鮮,並視李成梁為朝鮮人。

盡管李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真正被重用卻是四十歲以後的事。《明史列傳126》說:“家貧,不能襲職,年四十猶為諸生。巡按禦史器之,資入京,乃得襲。”家貧不是真正的理由,因為當時的軍官地位並不高,且都是世襲。李成梁壹家作為朝鮮移民,或多或少會受到壹些歧視和排擠,如果不是邊事不振,憂患多多,或許李成梁連這個世襲軍官的職位都得不到,也就從此默默無聞了。“當是時,俺答雖款塞,而插漢部長土蠻與從父黑石炭,弟委正、大委正,從弟暖兔、拱兔,子蔔言臺周,從子黃臺吉勢方強。泰寧部長速把亥、炒花,朵顏部長董狐貍、長昂佐之。東則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楊吉砮之屬,亦時窺塞下。”是北方未曾斷絕的變患給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穆宗期間,李成梁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戰,因為戰功赫赫,最終成為遼東總兵,“隆慶元年,士蠻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進副總兵……三年四月,張擺失等屯塞下,成梁迎擊斬之……錄功,進秩壹等。四年九月,辛愛大入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擢成梁署都督僉事代之。”僅僅比戚繼光晚壹年而已。

到萬歷年,李成梁“師出必捷,威振絕域”。遼東成了壹道堅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或聯合出兵,或單獨挑釁均被挫敗,更拓疆七百裏,建寬甸六堡,並在開原、清河、撫順等地開辦貿易市場,與當地部落建立友好關系。《明史》為李成梁作傳,基本上就是壹部令人眼花繚亂的戰功史。

明時的北方變患多來自蒙古部落,當時土蠻部是最有威脅的遊牧勢力,經常糾集其他部落侵邊,且動輒數萬騎出動,萬歷九年更曾以十萬騎之眾圍攻廣寧,亦不能克。萬歷十年三月,李成梁設伏斬殺了土蠻首領速把亥,“速把亥為遼左患二十年,至是死”,這壹強敵被制服。另壹強勢部落海西葉赫部,經分化瓦解之後,則在萬歷十七年被征服,首領那林孛羅請降。

滿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部。自清河以南抵達鴨綠江口地區,當時屬於建州衛,由女真部落控制。建州勢力逐漸壯大後,亦成為邊防的另壹主要威脅。萬歷二年,李成梁率兵討伐建州,搗毀女真首領王杲寨,將其擒拿處決。萬歷八年,李成梁又將建州另壹女真部落首領兀堂重挫並逐出塞北,其部從此衰落。萬歷十壹年,李成梁再度發兵攻王杲之子阿臺,努爾哈赤父塔克世為王杲孫女婿,死於此次戰亂,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清史稿》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也有野史稱努爾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帳下充當幼丁,數年後方才逃離。《明史紀事本末》則說塔克世雖屬王杲壹系,但已歸附李成梁,因充當這次行動的前驅而戰死。所以李成梁將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努爾哈赤後來羽翼豐滿,統壹女真各部,建元後金之後,報父祖之仇是他討明的所謂“七大恨”之壹。

李成梁鎮邊的輝煌戰績令“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進封寧遠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廕錦衣指揮使等榮譽職務,“子如松、如柏、如楨、如樟、如梅皆為總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參將。”壹時功蓋當世,權頃遼東,成了地地道道的東北大帥。

權力帶來的是腐敗,李成梁的顯赫讓“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他個人則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明代的政風到萬歷年已經相當衰敗,士大夫們結黨營私,賄賂公行,凡事全靠講人情,攀關系,鉆營有方。李成梁雖位高權重,這方面也不含糊,他以金銀“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即便張居正,專權時也受過他的賄賂。《明史》責李成梁“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這話當然有些誇張,不過李成梁當時不僅掌控著遼東軍事,也控制著東北經濟,“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幹沒不貲”,既是壹方軍閥,家資百萬當然不在話下。

李成梁治軍與戚繼光不同,戚繼光靠制度帶兵,李成梁則依仗個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對有功將士獎賞很厚,靠允以榮華富貴激勵士氣。故而到了後來,“成梁諸戰功率藉健兒。其後健兒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輩皆富貴,擁專城,暮氣難振。”早年的進取之心喪失,功業逐漸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戰之事,而後又傳出掩敗為功,殺良冒功的行為,這些雖都是部下所為,但李成梁難辭其咎。萬歷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將李寧等出鎮夷堡潛襲板升……師還遇敵,死者數千人。成梁及總督蹇達不以聞。”這件事成了導火索,壹些對其不滿的京官開始大做文章,紛紛譴責,李成梁見形勢不利,上書請辭。在鎮遼二十二年之後,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線。

李成梁去職後,遼東並無可勝任之人,“十年之間更易八帥,邊備益弛”。李成梁長子李如松也是壹代名將,萬歷中期援朝鮮,平哱拜的兩次大仗均為主將,且均以完勝告捷。萬歷二十五年,盡管非議很多,“言路復交章力爭,帝置不報”,最終還是讓李如松出任了遼東總兵。可惜李如松壹年之後便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遼東不容樂觀的局勢,使得李成梁被迫再度出山,這時的李成梁已經八十歲了。

此時的遼東,也已經不是彼時了,建州女真部在努爾哈赤領導下日益強大,已令四方各部畏服,難以撼動。李成梁只得改變策略,轉攻為守,放棄寬甸壹帶,將當地居民遷入內地,目的壹為堅壁清野,二是辟出壹片利於攻防的緩沖區,遏制女真的入侵。此舉在戰略上並無過失,但京城裏的言官們卻聞訊嘩然,紛紛指責李成梁放棄國土,喪權辱國,裏面還包括後來鎮守遼東時比李成梁更加保守的名臣熊廷弼。不過這壹回皇帝到站在了李成梁這邊,對各方指責,“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

李成梁復職後,以撫為主,倡導對北方各部的官方民間貿易往來,“諸部耽市賞利,爭就款。”此後的將近九年的時間,遼東安定無戰事。

萬歷三十四年六月,李成梁去世,“上命以公祭喪”。壹代名將最終埋骨於他戎馬壹生的黑山白水之中,而厚葬了他的這個王朝,在半個世紀之後為內亂所摧毀,也同樣被埋葬在來自這片土地上的新興民族的鐵騎之下。

耶律留哥

耶律留哥(1165--1220),金代新興(古銀州)人,契丹族,原為金北邊千戶。金末,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斯汗)興兵建蒙古國,金對境內遼代遺民契丹人心存疑慮、戒備,恐其與蒙古人呼應;故下令境內各地,凡有契丹人居住者,須以二戶女真夾壹戶契丹。耶律留哥不能忍受金人這種歧視而逃走,壬申(1212)年在韓州(今昌圖八面城)、隆安(吉林農安)壹帶扯旗聚集契丹人與金對抗。周圍契丹人群起響應,數月間即聚集十余萬人。耶律留哥被推為都元帥。適逢蒙古軍起兵攻金,耶律留哥即以契丹軍名義投蒙,成吉斯汗準其仍駐留原地。

次年,金派大將蒲鮮萬奴圍剿耶律留哥,耶律留哥與之大戰於歸仁縣(今昌圖四面城)壹帶,擊潰金兵,耶律留哥乘勢盡取遼東州郡;進爾稱遼王,“遂都鹹平(今開原),號為中京”。其時有人勸耶律留哥自立為帝,留哥不肯,稱已臣蒙古,絕不自立。後來耶律留哥再破金東京(今遼陽),嗣後,奉金銀九十余車謹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贊其“仗義效順”,仍封其為遼王,駐鹹平,賜金虎符。庚辰年(1220)耶律留哥卒,年56歲。其子襲爵,曾隨成吉思汗西征,深得寵信,後移居廣寧(今遼寧省北寧市)。

高其佩

高其佩,1660年生,1734年逝世,鐵嶺(今屬遼寧)人。字韋之,號且園。隸籍漢軍,父天爵,以蔭敘宿州知州,宮至刑部侍郎,浙江鹽運使等。卒後謚恪勤。擅畫花鳥、走獸、人物、山水,其簡練蒼勁處,幾近明代吳偉。尤以指頭作畫著稱。侄孫高秉撰有《指頭畫說》壹篇,記其畫法及軼事等。傳世畫跡有《高岡獨立圖》、《稻穗螳螂圖》、《松陰小琪圖》、《指畫人物》冊(十頁)等。《出獵圖》,絹本,設色指頭畫。縱141厘米,橫77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描繪野外出獵的情景。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畫了兩棵古勁老樹,占據畫面三分之壹。兩棵老樹皆截取了樹幹的壹段,這種特寫景雖有限,但使人回味無窮。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畫面描寫了獵人狩獵的情景。其狩獵者神情形貌,生動畢肖。獵犬緊跟馬後,驚覺地回頭盯著獵物,其探頭翹尾的姿態,亦十分傳神。此圖在表現技法上亦有特色,人物衣褶、犬、馬的輪廓等線條,用指甲勾勒,工細勁挺,隨意飛動,既拙且活。從這幅中可看到作者運指施墨極為得心應手,而不留絲毫指跡墨痕,求奔放於規矩之中,恰好地發揮了指墨作畫的特長。

畫春水池塘不見坡岸,水面鴛鴦暢遊於垂柳之間,柳枝隨風飄曳,群鳥上下飛鳴。指墨草草,濃淡烘托,使畫面產生動感左下自題“康熙壬辰初夏,鐵嶺高其佩指頭畫”,壬辰為康熙五十壹年(1712),畫家四十壹歲時作。

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鐵嶺人。初名昌泰,字子亨,又名伯陽、公隱,號耕石老人,又號芷庭、老農、山人,別號鐵民、九梅居士。因慕鄭板橋(鄭板橋名鄭燮),遂改名燮均。魏燮均少年讀書,平生好學。喜古文,善書法,更好寫詩。鹹豐年間為縣學貢生(秀才),曾在司馬臺府上做五年書記,而後回鐵嶺在城南紅杏村(今鐵嶺縣李千戶鄉紅杏屯)置田數十畝,壹邊躬耕農事,壹邊寄情山水,寫詩作畫。歷時30余年,成詩3000余首,著有《九梅村詩集》、《香雪齋筆記》、《夢梅軒雜著》、《荒史紀聞》等。

清同治三年(1864),已52歲的魏燮均躊躇滿誌地赴京趕考,欲取功名,但未能如願。雖科考落第,但考官對其書法卻評價甚高。魏燮均書法以宋黃庭堅和明畫家董其昌為宗,善楷書,精行草,筆勢流暢、筆力遒勁、筆意精到,俊逸超群。考官在他的卷上寫下“字震九州”批語。壹時間,“字震九州魏燮均”成為與“文壓三江王爾烈”齊名之士,竟成為民間傳誦壹時的楹聯。魏燮均壹生攻詩,卻以書法廣聞於朝,在東北更是名聞遐邇。

魏燮均老年隱居山村,不履城市,經常策杖於山間,日常以教書為樂,甘當窮秀才,不爭名利,種花習字,直至光緒十五年(1889)77歲辭世,壹直過隱士生活。他在《閑居遣興》詩中寫道:“獨掩蓬門作腐儒,免爭名利效奔趨。破籬重補添荊棘,老屋新苫用葦蘆。栽樹種花為活計,寫三頁字算功夫。閑居防有詩朋至,預辦床頭酒壹壺。”

任輔臣

任輔臣(1884--1918),中國第壹位布爾什維克。參加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產主義戰士;傑出的華工領袖;蘇俄紅軍“中國紅鷹團”團長。任輔臣出生於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少年時曾就讀於鐵嶺著名的銀岡書院,並先後在鐵嶺、沈陽、哈爾濱生活、學習和做工。20世紀初的中國,內憂外患,苦難深重,已陷入極度的危機深淵之中。黑暗的現實深深激發了青年任輔臣救國救民的使命感。任輔臣17歲時曾到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做錄事(書記員),學會了俄語。1908年,24歲的任輔臣在哈爾濱俄軍官學堂做漢語教官時,結識了還處於秘密狀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青年軍官,開始接觸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並於這壹年秘密加入了當時中國工人稱之為“窮黨”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根據協約國的規定,俄國在中國召壹批華工赴俄伐木采礦。任輔臣受布爾什維克黨的委托,以外交署員的身份,帶2000名華工奔赴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並在華工中開展革命活動。

1917年偉大的十月革命爆發,任輔臣受命將在俄華工組建為“中國團”編入蘇俄紅軍,參加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鬥爭。十月革命之後,蘇俄鬥爭異常激烈,戰鬥特別頻繁。“中國團”組建壹年多,進行大小戰鬥上百次。由於“中國團”特別能戰鬥,常常被派到最關鍵、最艱苦的戰鬥中擔任主力,成為東部戰區最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壹支英雄部隊,因此被蘇維埃中央命名為“紅鷹團”。當時的《***產主義者》報和《烏拉爾工人》報稱“中國團是我們戰線上最好的紅軍連隊之壹”。 11月29日深夜,擔任烏拉爾地區維雅戰場總指揮的任輔臣在與高爾察克白匪進行的激烈戰鬥中不幸犧牲,為人類第壹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獻出了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

任輔臣犧牲後,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接見了他的妻子和兒女,稱贊他是勇敢的戰士,出色的指揮員,優秀布爾什維克。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談到任輔臣時說:任輔臣同誌早在十月革命時期就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業績是我們國家的光榮。1989年11月2日,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北京舉行儀式,向中國國際主義英雄任輔臣追授紅旗勛章。蘇聯各大報刊,我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世界博覽》、以及英國《大百科全書》等都刊文介紹任輔臣的事跡。1993年11月28日,鐵嶺市人民政府在鐵嶺烈士陵園為任輔臣烈士塑像落成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市委、市政府領導在致詞中說:任輔臣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是無產階級的英雄,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是遼北青年的先鋒,是遼北人民的驕傲!

趙本山

1957年10月2日生於鐵嶺開原市蓮花村石嘴溝,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壹等獎,被觀眾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鄉,先後為災區、為家鄉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Ⅱ》、《馬大帥》系列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另外導演並參演《鄉村愛情》故事、《關東大先生》,把中國影視喜劇向前推進壹大步。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家壹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會員、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 上一篇:XX法律咨詢公司的主要會計賬務處理怎麽做啊?
  • 下一篇:完稅憑證和發票是壹個意思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