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野草莓的影片制作

野草莓的影片制作

關於電影

在英格瑪·伯格曼1957年拍攝的電影《野草莓》中,伊薩克夢到他自己站在街角,看到壹只沒有指針的時鐘,和壹輛裝載著“自己”屍體棺材的馬車。對伊薩克和觀眾來講,這絕不是壹個可有可無的象征,它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死亡壓迫——這是伊薩克陷入反思的動因,也是整部電影的動因之壹。

電影跟隨著伊薩克,這個日漸衰老麻木的醫生,走上了雙重之旅:他要去隆德天主教大學接受壹個榮譽學位,還要回首壹生,走上尋找自我的道路。兩條道路在電影開始就交叉在了壹起,伊薩克決定不坐飛機,自己開車,帶著同樣忍受著婚姻痛苦的兒媳瑪麗安前往頒獎地點。

在路上,伊薩克來到壹座年輕時曾呆過的避暑地。瑪麗安去了附近遊泳,伊薩克在這裏回首過去,年輕時的往事開始閃電般的回溯:在這裏,他敗給了另壹個男人,失去了他最愛的莎拉。在下壹個場景,伊薩克和瑪麗安碰到三個搭便車的年輕人,其中年輕女孩也叫莎拉。事實上,兩個莎拉都是由碧比·安德森扮演的,這表達出壹種相似性,就像伊薩克回憶中的莎拉壹樣,莎拉同樣面對著兩個男人的追求,陷入了兩難境地。

第二個重要的事件是發生在中途的車禍。壹對中年夫婦坐上了伊薩克的汽車,前面是伊薩克和瑪麗安,後面是三個年輕人。兩個人在車上開始報復性的互相攻擊,忍無可忍的瑪麗安停下車,要求他們立即下車離開。這種空間上的有序排列似乎暗示了時間上的線性悲劇。伊薩克想起了自己壹生中失敗的婚姻,瑪麗安目擊了自己,而三個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趕走爭吵的夫婦後,伊薩克做了另壹個非常重要的夢,夢有三部分:第壹部分是關於自己的深愛的莎拉棄他而去,和堂弟走到了壹起,這讓他感到悲傷。第二部分是關於壹個非常簡單的醫生考試,他沒有通過。第三部分是關於他的妻子不忠,伊薩克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和另壹個男人調情,他站在遠處,清晰地聽到妻子是多麽的怨恨他的冷酷和原諒她背叛的方式。在這個夢中,每壹個場景都暴露了伊薩克的挫敗和麻木,昭示了他和愛之間昂貴的距離。

電影的名字叫野草莓,暗示了瑞典短暫夏日的美妙,也暗示了在我們在被責任和自我克制馴服之前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在電影中,伯格曼並沒有給出壹個容易的答案,或者壹個說教性的結論。他只是展示了問題,讓結論隨著問題的滋生逐漸揭露,最終給出壹個和解性的答案:伊薩克在心愛的莎拉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找到了愛,擺脫了死亡與麻木的糾纏。這是壹個肯定的回答,對問題堅定的回應使伯格曼的電影充滿力量,把《野草莓》和動蕩乏力的偽藝術清晰地區分了開來。

盡管《野草莓》只有92分鐘,但顯得非常完整,沒有壹個多余的鏡頭。伯格曼試圖借人物的夢幻旅程,對人類自身作出自我反省並進而探究人類內心的真實世界。伯格曼的導演和奧斯卡·羅薩德的編劇都是大師級的,大量事實提醒了我們性格和風景的聯系,甚至演員也沒有意識到的聯系。旅途的每壹步都出現了新的面孔,新的困境——所有這壹切都指向電影的主題:愛,人生,死亡和無力感。

伯格曼在接受卓恩·多納壹次訪談中說:“有很多問題我試圖解決,我是誰,我來自何方,為什麽我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當卓恩·多納問及多年之後,他是否更明白這些問題時,伯格曼的回答是:不,我明白的更少了。盡管伯格曼表達了他苛刻的自我懷疑,但是,把《野草莓》看作他最好的電影之壹並不為過。

關於導演

1918年7月14日,英格瑪·伯格曼出生於瑞典的烏普薩拉,壹個有丹麥血統的路德教家庭。父親埃裏克·伯格曼是壹個牧師,後來被任命為瑞典國王的宮廷牧師。伯格曼出生時,母親卡瑞茵正患西班牙流感,因此他的身體從小就非常糟糕,家庭醫生甚至認為他會死於營養不良,不會活太久。伯格曼從小就被壓抑的宗教氛圍所籠罩,成長環境非常嚴苛,甚至尿床也會被鎖進黑屋子關禁閉。1938年,伯格曼考入斯德哥爾摩大學,但並沒有完成文學與藝術課程,而是把興趣轉向了戲劇和電影。

盡管在虔誠的宗教家庭中長大,但伯格曼卻聲稱在八歲的時候就失掉了信仰。直到1961年拍攝《冬日之光》的時候,他才完全接受了這個事實。

1975年,在拍完《面對面》之後,伯格曼被懷疑偷稅,遭到瑞典稅務部門調查,甚至被警方拘捕,雖未遭到起訴,但這件事還是深深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經。1976年4月,伯格曼自我放逐,離開了瑞典,移居慕尼黑,從此與瑞典政府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鬥,再也不願回自己的祖國。直到1982年,他才再次回到瑞典,拍攝了《芬妮與亞歷山大》,並聲稱這是他最後壹部電影,宣布退出影壇。隨後,他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戲劇創作,拍攝了許多電視專題片,還寫了壹些劇本。2003年,84歲的伯格曼執導了新片《薩拉邦德》,對於伯格曼來說,這是壹個新的裏程碑,象征著對過去作品的告別。

作為壹個導演,伯格曼具有超越智慧的天賦,選擇演員往往能做到不拘壹格。他認為演員心理脆弱,需要撫慰,自己對他們負有巨大的責任。壹些演員和他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包括馬克斯·馮·西多、碧比·安德森、哈裏特·安德森、厄蘭·約瑟夫森、英格裏德·圖林以及後來的莉芙·厄爾曼,每壹位演員都至少與伯格曼合作過五次,無論是藝術上還是性格上都和他形成了最大的默契。

和伯格曼電影息息相關的另壹個人是他的禦用攝影師斯文·尼克維斯特。早在1953年,他們就開始了合作,在長期的拍攝生涯中,二人發展出壹種超出常規的關系。伯格曼對斯文·尼克維斯特非常信任,從不擔心攝影安排,只是在電影開機的早晨,找尼克維斯特進行壹下簡短的溝通,讓這位攝影師明白自己想要東西即可,決不幹涉他的工作,任由尼克維斯特自由發揮。斯文·尼克維斯特去世後,伯格曼的電影似乎也死去了壹半,很久沒有再拍電影。

伯格曼早期的電影嚴謹工整,晚期電影則較為隨意。在談到他的晚期作品時,伯格曼曾說,演員可以即興創作與他本意不合的東西,他允許這樣做,沒什麽大不了的。隨著電影理念的變化,伯格曼開始讓演員更多地參與到電影的拍攝中去。在最近的作品中,他甚至只寫出壹些電影觀念,擺出需要的場景,讓演員自由發揮,完成表演。

伯格曼的電影閃耀著冷峻的批判光輝,經常審視視道德、孤獨、信仰等存在主義問題,從不故弄玄虛顯得沒有“內容”。從敘事角度來看,伯格曼與現代主義也相去甚遠,他的大部分電影拍的簡潔直接,優雅、內斂、樸實,與安東尼奧尼等現代主義敘事方式大異其趣。盡管《野草莓》《冬日之光》《處女泉》等電影使用了壹些隱喻和象征,但總體來講還是很清晰堅實,走出了壹條屬於伯格曼自己的電影之路。 制作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發行公司:Arthaus Filmverleih [德國]

Cult Filmes [巴西] (Brazil) (VHS)

Janus Films [美國] (1959) (USA) (subtitled)

Odeon [匈牙利] (Hungary)

Tartan Video Ltd. [英國] (Hungary)

標準收藏 [美國] (DVD)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Brazil) (DVD)

Video Yesteryear [美國] (Brazil) (DVD)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瑞典 Sweden,1957年12月26日

西德 West Germany,1958年7月(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意大利 Italy,1958年8月(Venice Film Festival)

丹麥 Denmark,1958年10月6日

芬蘭 Finland,1959年3月20日

法國 France,1959年4月17日

美國 USA,1959年6月22日

比利時 Belgium,1959年12月11日

西德 West Germany,1961年7月21日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1963年12月20日

丹麥 Denmark,1967年3月13日(re-release)

英國 UK,2003年1月3日(re-release)

希臘 Greece,2003年6月20日(re-release)

捷克 Czech Republic,2005年6月1日(DVD premiere)

波蘭Poland,2006年10月13日(re-release)

  • 上一篇:學校食堂審計整改報告
  • 下一篇:醫保能報銷門診費用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